-
1 # 熒惑守心117
-
2 # 郭德綱貼吧
其他相聲藝人,大概指的是青曲社除了苗阜王聲以外的演員吧。青曲社在西安擁有一家劇場,兩個相聲茶館,這三個場地的日常演出,需要大量的演員,苗阜不可能不捧自己人,畢竟知名度曝光率直接決定著一個演員的身價和票房號召力。但是實事求是地說,青曲社除了苗阜王聲這對搭檔以外,其他人在市場上的知名度確實差很多。前不久盧鑫玉浩參加《歡樂喜劇人》時說,他們去年新成立的“相聲新勢力”茶館,是目前西安生意最火的相聲小劇場,間接地也說明青曲社的上座率也受到影響。
既然作為一個相聲社團的帶頭人,肯定會不遺餘力地捧自己的下屬,那麼為什麼效果不佳讓人(比如提問者)覺得“不捧”呢?可見,“捧”並不是一個人能成名的重點。青曲社成立於2007年,但直到2013年前後才真正開啟知名度,拋開其他不談,苗阜王聲的聲名鵲起靠的也是《滿腹經綸》這樣優秀的相聲作品,產出這樣的作品,靠的是之前苦熬苦業的積澱,而不是靠“捧”就能做到的。就像2005年郭德綱火遍大江南北,有人說他“一夜成名”,郭德綱也不認可:“你告訴我是哪一夜?你是在那一天知道的我,而之前我們在黑暗中度過了多少日夜多少年你並不知道。”事實也的確如此,多少人嚷嚷著“最多三年、最多五年必完。”如今十多年過去了,他們期待的“李德綱、王德剛”們還是沒有出現。如果光“捧”就有用,憑什麼德雲社能一枝獨秀呢?
當然,“捧”也是藝人能夠成名的重要一環,就像德雲社“捧”紅了那麼多優秀的青年演員,沒有師父郭德綱的“捧”,必然達不到如今的高度。但在被捧之前,他們無一不是經過了多年的寂寞沉澱。能被捧起來並且接得住自己,大概需要幾個前期的準備。
要燻。
相聲培養苗子靠的就是燻,表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多聽多看,處在這樣一個藝術氛圍裡感受、吸收,自然而然對這門藝術就有敏感度。所以相聲界都欣賞“娃娃腿”,從小幹這個,基本功肯定差不了。當然如今除了世家,普通人很難具備這樣的條件,但是即使半路出家,也需要一個薰陶的過程,不可能速成。但是重點來了,同樣是燻,環境的質量很重要。你所處的後臺演員水平高,演出多,你聽的學的自然就受益匪淺。如果所處的環境本身就一瓶不滿半瓶子晃盪,甚至烏煙瘴氣歪門邪道,整天入眼入耳的都是投機取巧是是非非,你能燻出“藝術水平”嗎?所以我們看現在的青年演員,有些熱情Sunny知書達理,有些卻浮誇賣弄一身油膩,所謂:本事不大一嘴的黑話。天生這樣嗎?不是,當然都是環境燻出來的。
要學:
一個演員的沉澱期當然要學,看似一句廢話,但也要分怎麼學,跟誰學。相聲裡師父教徒弟,有些叫“點撥”,師父不是一字一句的教你,大部分活兒是看會聽會的,會了只是基礎,會了不代表完美了。上了臺演出,就算能讓觀眾叫好,但可能一下場就被師父或老先生罵一頓,因為你有些毛病觀眾不知道但內行知道。這個時候才是演員真正學能耐長記性的時候。比如《相聲有新人》裡,召喚師郭德綱讓選手學唱“貨聲”。竇晨光學唱了一段“十三香”,聽起來有板有眼的沒毛病,但郭德綱馬上就給他指出來中間有錯字,“你這一看就是聽會的,跟著錄音學的,沒人教你。”竇晨光連連點頭稱是。
要練:
湖南有個相聲演員叫大兵,在上世紀90年代末,“奇志大兵”是湖南最火的方言相宣告星。湖南的“歌廳文化”退潮以後,如今他和弟子們成立了“笑工坊”,一邊搞喜劇演出,一邊忙於短影片。現在大兵感概當年時說:“那個時候一天多的時候要趕五場演出,一年下來就是上千場,有這樣的演出機會,一個普通的演員用個兩三年的時間,那舞臺經驗和造詣也不得了,但是那個時代過去了,現在沒有這樣的機會了。”這也是“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沒有舞臺實踐,其他都是空談。一個當家人要捧新人,就得給舞臺給機會,多歷練多實踐,這是萬變不離其宗的真理。
所以說苗阜不捧其他人,肯定是不公平的,當然捧不捧的起來,一要看本事,還要看造化。話又說回來了,苗阜雖然沒捧紅自己人,但對相聲同仁卻一直關懷備至,比捧自己人還上心還有效。比如當年張雲雷第一次闖西安,苗阜老師就不遺餘力地“配合宣傳”,使得張雲雷這位“小輩兒”的西安演出備受矚目,不但商演圓滿成功,還獲得了“平西王”的美譽。再如翻出孟鶴堂“男扮女裝、糟蹋相聲”的影片截圖,苗阜此舉不但讓孟鶴堂更多的小劇場精彩演出被觀眾所知,為孟鶴堂的成名助力了一把,還讓自己弟子“兔女郎”的形象深入人心,一舉兩得,說其“捧逗俱佳”的營銷大師都不為過。所以,苗阜的弟子們要努力,這麼好的師父千萬不可錯失了機會。
回覆列表
誰說萬莫旗博士不捧別的相聲演員的,他把張雲雷捧成了"平西王"!給孟鶴堂捧成了海外商演第二人,還奪得了相聲有新人的冠軍!把盧鑫從自己的下屬捧成了相聲新勢力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