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73991358859

    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組織嚴密,前後照應。秦、晉圍鄭的主要原因,是晉國為了擴大自己霸主的威勢,征服異己,再加上晉文公與鄭有個人恩怨。這一事件的發生,與秦毫無關係。文章開頭兩句話“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暗示了這一事件的背景,這就為全文的發展作了鋪墊。秦、晉雖是聯合行動,但他們之間並不是無隙可乘,這就容易使人理解:燭之武所以能夠說服秦君並不是偶然的。全文正是按照開頭的預示而展開的。燭之武說退了秦師,孤立了晉國,晉師最後也不得不撤退,正是這一暗示的結果。文章雖然篇幅短小,但有頭有尾,結構嚴密,事件交 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得很充分,收尾也十分圓滿。

    二、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燭之武退秦師》雖然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但它寫得波瀾起伏,毫不呆板。當鄭國處於危急之際,佚之狐推薦燭之武去說秦君,沒想到引起了燭之武的一番牢騷,使事情發生了波折。鄭文公的引咎自責,也增添了情節的戲劇性。燭之武在說秦君的時候,一開頭就指出亡鄭於秦無益;但接著又退一步說:“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以此作為緩衝;緊接下去就緊逼一步說明亡鄭對秦不僅無益,而且有害。當秦國單獨退兵之後,子犯發怒要攻打秦軍,秦、晉關係一下子轉而緊張起來。最後晉文公講了一番道理,晉軍偃旗息鼓,一場風波,終於平息。這樣一張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緊扣讀者的心絃,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三、說理透闢,善於辭令。這篇文章,中心是燭之武說秦君。這個主題本身,決定了它必須著意描繪人物語言,使辭令引人入勝。從這點來說,它不愧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 辭令。秦、晉圍鄭,完全與秦無關,秦國所以出兵,一是與晉國有同盟關係,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撈一把,以擴張自己的勢力。當他知道亡鄭只能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毫無好處反而有害的時候,他就會一改過去的所為,反過來幫助鄭國。燭之武看準了這一點,緊緊抓住了秦穆公的這一心理,曉之以利害,這就使秦君不能不聽從他的說辭。燭之武鬥爭策略的巧妙還表現在,他奉命去說秦君,完全是為了鄭國的利益,而他在說辭裡表現的是處處為秦國著想,處處替秦國說話,這就更使秦君易於入耳。一個面臨亡國之危的小國使臣,面對大國的君主,卻能夠不亢不卑,從容辭令,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語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處。全部說辭只有短短的125個字,卻說了五層意思,說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從亡鄭於秦無益,說到秦、晉歷史關係,說到晉國滅鄭之後必然進犯秦國,步步深入,層層逼緊,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其語言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能戰勝國安晉級,比賽結束後李霄鵬沒有慶祝,卻為何憤怒地朝場上隊員伸出四根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