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佛緣345
-
2 # 卓然堂
十分贊同題主所說,確實如此。
春水玉和秋山玉是遼金元時期的玉雕創新題材,具有北方少數民族的特色,主要反映契丹人春秋兩季的狩獵活動,與遼代的一路連科紋飾的玉雕件一脈相承。春水秋山紋多雕刻在帶扣、牌飾、帽頂飾或爐頂等玉件上,工藝上繼承了宋代多層鏤雕並予以發揮創新,精品層出不窮,亦多有存世。
典型的春水描繪海冬青捕食天鵝的場景,而秋山則多表現秋季山林狩獵所常見的鹿及其他野獸。明代雖有類似題材的玉雕件,但場景已簡化,雕工也比較平面化。
分享幾件春水、秋山、一路連科題材的扣飾、爐頂及佩件,多為元明之物。
-
3 # 藏玉
無論是繪畫中的國畫藝術還是玉雕藝術都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繪畫講究“ 六法”,對於玉雕藝術來說也適用,在中國繪畫中這一理論具有標準守則的深遠影響。也是時下評價、品賞中國畫的根本法則。在中國尚無真正的玉雕藝術規則的今天,用繪畫六法用來鑑賞、品評玉雕作品的優劣,好壞也的分別也有一個分辨原則。
所謂六法是指:1、氣韻生動富有活力,形象生動。2、骨法也是用筆的力量之美。3、應物象形作品所描術的題材要反映物件的形擬。4、隨類賦彩,俏色描述自然與題材相符。5、經營位置指作品的構圖要美和舒適。6、轉移模寫指臨摹和模仿,是傳承玉雕藝術的最好手段。
欣賞品鑑作品要先從“整體”開始,整體外形和題材用色是否給人一種舒服愜意的感覺,再從“細節”看造型、工藝擇色等來看是否細緻用心。玉雕作品的細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是一種修養和功力的直接展現,是一種精神和思想的融入,一種對生活態度和人品氣度的彰顯,是一種現代和傳統行為的融合,同時還是對玉雕藝術的情有獨鍾,做玉雕藝術的人,更應該擁有這種高貴的品質。
玉雕藝術就是運用雕刻手段展現自我思想和道理的一種形式的,好作品能打動人心的第一要素是“整體”,“整體”既體現在佈局,均衡,對稱,奇正,虛實,韻律,節奏,完整表達題材的統一和諧有思想、有生活、有場景、有道理、有哲理。這僅僅是好作品成功的的一半,如果要繼續打動你的心靈,激發你心靈的共鳴,必須在細節上多琢磨,在整的引領下在細節上多下功夫。
如果說整體是骨架那麼細節就是靈魂和皮肉。即點與線,線與面,疏與密,方與圓,光與毛,空與實,動與靜,虛與實,光與影。這些都體現作者的功力和氣度。缺一不可功成!
現代的玉雕藝術以線條構成最為廣泛,無論是國畫藝術還是玉雕藝術,線條是主旋律,能生動表達作品的意境和飄逸逍遙。
如果玉雕和繪畫用點雕琢繪製容易零散、瑣碎,用面雕琢易於模糊、平板,用線雕刻最容易展現題材的形象及動感從而立體的反映在玉石上,最適宜發揮刀工、琢工、拋工、磨工與玉石的特性。可以說線條是中國玉雕藝術獨到的表現語言,是中國雕的靈魂,是作者在抒情達意中最好的宣洩方式。
-
4 # 吳抒文
這是一種理解,其實任何藝術品背後都是人文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在中國東北部和北部的少數民族生活地帶一般都是苦寒,乾旱,少水的地方。能夠生活在南方,穩定,富足,溫暖,水豐富。所以當這些少數民族富足開始,就把南方的工匠帶到生活的地方,刻畫描繪南方花鳥和四級如春的生活,這些都影響了後來明清文人玉的藝術表達方式,春山秋水,飛禽走獸,四季如春。
附上一篇我之前寫的蒙古的崛起和苦寒氣候的影響,幫助理解:
蒙古高原的氣候乾燥,冬秋苦寒,說是遊牧民族,其實是吃穿用度,水源,人種繁殖都受到極大限制,沒有長城以前,蒙古高原周圍民族在氣候惡劣的時候經常襲擊南部的邊界和城池,造就了這些少數民族擅長騎射的本領,對於殺戮和掠奪更不在話下。
漢以後長城逐步建好,蒙古高原的少數民族南下侵略次數大為減少,到了宋這些少數民族透過貿易和軍事進一步南侵,獲得了大量土地和用鐵打造工具和兵器,獲得更多軍隊,金錢,發展,人口擴張。
鐵木真的部落在消失和再次繁榮就是在這次發展時間段,鐵木真團結和統一各族部落,形成更有戰鬥力的團隊,這個團隊的願景就是生活在富裕和溫暖,穩定的南方。可以說蒙古高原少數民族崛起和他們跟惡劣的氣候條件鬥爭,生存,嚮往生活在南方產生的極大動力而改變了命運。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在宋金元時期,玉雕工們,將生活場景做題材,繪畫雕刻到玉器上面來,這是時代的創新,我很贊成這個觀點。玉器時代一直貫穿於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從未間斷,玉器題材創作,從石器時代,直到現在不斷的創新,做工工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玉器做工從簡到繁,從陰線到陽線雕,一面坡到漢八刀,從片雕到原雕,透雕到多層雕,千地萬物,生活場景,不斷融入到玉器雕工裡面,百花齊放,層出不窮,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