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chi
-
2 # 痴劇大王
自己做葡萄酒已經越來越普遍了,但選什麼的葡萄呢,選的葡萄和我們平常食用的可不一樣,平常買的葡萄,粒大,皮薄,肉多,汁少,而要釀酒的葡萄應該粒小,皮厚,肉少,汁多,一般不適合食用,因為葡萄酒用的葡萄酸度比較高,利於脫糖,平時吃的巨峰可以做葡萄酒,其實也沒有什麼適不適合,只要香氣夠醇厚,在一個看你想要釀什麼口感的酒,喜歡甜度高也可以啊,因人而異
-
3 # 廚房三鍋
個人關點 不喜無噴 遠寧夏的夏黑葡萄 糧出的酒 色澤紅潤 口感尚佳 喜歡自己動手糧的酒 會喝出不一樣的滋味
-
4 # 甜七姑娘
都說葡萄酒的質量是由葡萄品種決定的,每個人都想用優質葡萄來釀出高品質的酒,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顯得更隨意一些:隨便找點葡萄就用來釀酒,那麼,我們準備買來吃的葡萄是否可以用來釀製葡萄酒呢?
我認為,不管採用哪種葡萄,都可以用來釀葡萄酒,只是釀出來的酒品質上會有一些差異。
買來吃的葡萄,我們習慣稱為鮮食葡萄,廣泛存在與各大商場,水果攤,這些葡萄的特點是顆粒大、肉多、甜,好吃。常見的品種有巨峰葡萄、中國產黑體、玫瑰香等,價格一般較貴,營養價值高,老少皆宜。
而我們從超市購買的葡萄酒的原材料一般不是採用的鮮食葡萄,看看標籤就知道,大多是採用的專業釀酒葡萄,如赤霞珠,雷司令,梅洛等。這些葡萄的特點是顆粒小、皮厚、甜度高。市面上銷售的少,價格相對來說要低一些。
使用買來吃的葡萄來釀紅酒,常見於家庭自釀中,因為大部分人只買的得到這些品種的葡萄,將就用了。
用鮮食葡萄來釀酒,最後的成品酒一般顏色比較淡,品嚐起來味道不是很濃烈,和市面上銷售的葡萄酒存在較大的差異,適合剛剛開始學的釀友。
在使用買來吃的葡萄釀酒時,有幾個地方需要注意
儘量挑選顆粒小、顏色深的葡萄品種。這樣的葡萄釀出來的酒會在視覺效果上更好一些;
發酵過程中注意壓帽。早晚壓帽發酵中的葡萄酒,讓葡萄皮得到更多的浸漬,有利於顏色放出;
新增酵母釀酒,有利於過程控制,減少失敗的機率;
釀好的葡萄酒不宜儲存時間太久。一般要在一年內喝完,太久了不行。
所以下次我們想釀葡萄酒了,不管手上是什麼葡萄,都是可以的,關鍵是要注意葡萄的選擇、過程控制。
回覆列表
一直都不主張大家自己自釀,雖然大部分自己在家搞葡萄酒的,都是閒得無聊,以為自己親手釀造的,沒有色素、酒精勾兌,便宜還健康,真正的純綠色。其實,你所謂的天然純綠色食品,有巨大的隱患。自己在家釀造葡萄酒發生爆炸、中毒的事件,也並沒有少報道。
我們喝的葡萄酒都會有酸味兒,葡萄酒講究的是單寧的澀味味和葡萄的酸味的平衡感。但是自己釀造的葡萄酒沒有酒味,只有一個酸味,這是葡萄酒變質的訊號。有以下幾個可能:
1.說明你的這些“葡萄酒”已經被雜菌汙染,產生了酸敗的現象。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遊離著非常多的野生酵母和醋酸菌。在不完全滅菌的情況下,葡萄汁成為這些微生物理想的培養基。這些雜菌會將葡萄果皮中的果膠轉化為甲醇,產生中毒危險。現代化生產的葡萄酒採用了多種手段來防範雜菌的汙染,包括了加硫、使用選育的酵母菌株等等。只有解決了雜菌汙染的問題,才能夠談“酒味”。
2.你的葡萄酒,沒有發酵好,假象發酵。第一種可能是,發酵溫度可能太低,葡萄沒有正常發酵,釀葡萄酒的問不能太低,低於25度,加溫,但不要超過30度。第二種可能,天然酵母被你洗掉了,又沒有新增酵母,導致葡萄酒無法發酵。第三種可能,就是你加糖加得太多了,抑制了 酵母的生長繁殖。
不管出於哪一種原因,變酸的葡萄酒,建議你倒掉,別再喝。
可以說自釀葡萄酒是個偽命題,從原料、到技術、裝置等等,自釀都存在著莫大的隱患。在我們酒友圈常常開玩笑的說:如果你恨TA,就在家釀葡萄酒親自喂TA喝。葡萄決定葡萄酒的品質,就菜市場上面的食用葡萄,釀出來的果酒,真的不能談什麼“風土”“香氣”。當然釀這樣的葡萄果酒,風險還是很大的。
1.隨時面臨爆炸的危險
自釀時被炸傷的案例還是很多的,葡萄酒的發酵,可是會產生激烈的化學反應的。很多中年叔叔阿姨用玻璃容器,且在密封的條件下進行自釀,發酵產生的二氧化氮被擠爆了,只能爆炸了。輕則玻璃四濺,重則,插肉縫針。
2.甲醇中毒
玻璃爆炸,也只是皮外傷,喝下外行家庭自釀的葡萄酒,萬一甲醇中毒,對身體內臟帶來的侵害,絕不是去醫院縫幾針就能治癒的!嚴重的情況是要洗胃的。
3.細菌中毒
釀酒環境不乾淨,或者沒有放適量的二氧化硫防毒,很可能,這缸葡萄酒就成為了雜菌的培養液。喝了,輕則嘔吐腹瀉,重則進急救室。
為了安全,為了健康,不建議在家裡用食用葡萄搞自釀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