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愜意逍遙遊
-
2 # 德正行天下
有句話叫“相由心生”,也有句話叫“字如其人”,不能用“柔若無骨”來做評論某一位書者!有的書者宅心仁厚與世無爭,字也就會顯得柔一些,有的書者性格剛烈,字也就會顯得鋒芒畢露,中規中矩的書者做人也是一樣的,書壇也應該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都在模仿魏碑顏體寫書法,寫出來的字都千篇一律,那都成印刷體了,雖然百花齊放,但有些誇張搞怪的那朵花還是不能提倡的,都在批評王昌齡的亂書,但我不這樣認為,他的亂書一方面顯示他的內心很亂,很複雜,現在看來他在書寫我們都看不懂的一團麻書法,也許有一天會被認可,就像某些畫家的畫!
-
3 # 楊藥師隨筆
為什麼有人說田蘊章的字缺少雄渾霸氣?柔弱無骨?
這個提問涉及到的是天津南開大學老師田蘊章先生,我覺得我得說兩句。
1、我是怎麼知道有田先生這位書法老師的?
早在三四年前,我開始正兒八經地留意書法方面的書籍、影片等等,慢慢成為一名書法愛好者。
那時候,有一個影片引起我的注意,就是田先生的每日一字。我堅持看完了差不多一年的影片,受益良多。在此感謝田先生,因為影片是免費的,讓我有機會堅持了好長一段時間。當時我還因此買了歐陽詢的字帖《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2、我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筆法。
田先生是天津南開大學的老師,闆闆實實的,我覺得他像一個老師。他有一個影片講筆法,講豎鉤的寫法,非常有耐心,提到了“衂挫”兩字,然後反覆示範了四五趟,一下子就記住了。
要知道,我、當然包括很多書法愛好者都會遇到這個豎鉤的問題,往往很怕寫到這個豎鉤,就是因為寫不好才怕,田先生強調,大部分寫不好豎鉤的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沒把豎寫好了,所以鉤就無從談起了。先寫好豎,寫好衂挫就是迎刃而解的事了。
3、講課生動有趣容易理解。
田先生講到握筆法時,說握筆的力道,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此時他提到了虎過山澗的比喻。老虎叼著虎仔躍過山澗,口裡不能太用力,否則虎仔就被咬壞了,又不能太鬆,否則虎仔掉山澗裡了。厲害
4、我為什麼沒有學習歐體?
我太難了!
我看了田老師一年的影片,仍然是隻看不敢寫。因為一寫就醜態畢露,家裡人也說這字型不適合你,放棄吧。
我也真是太難了!沒辦法最後還是放棄歐體了。
5、田老師的品性,從影片可以略知一二。
田老師本人也有強調,初學書法一定要臨古人的帖,千萬不要臨今人的帖,更不要臨他的帖!還批評了某些書法界名人帶徒弟一定要徒弟臨師傅的帖的不負責任的做法。
因此我覺得他的字沒問題。
毛筆字有各種各樣的美。假以時日,慢慢會接受這些不同的美。這可能就是華夏幾千年璀璨的書法文化延續下來的最迷人的地方。
-
4 # 翰墨書道
題主田英章的楷書軟弱無骨,雄渾霸氣並不正確,田英章的行書有軟弱無骨的感覺,不過,骨是有的,肉不足且有些疲或膩,軟柔的感覺。至於楷書,雄渾氣也是也的,不過是在其質,不見於外在。
霸氣同樣如此,不過更多的刻歷之氣 ,缺少那種敦厚儒雅之氣亦或者妍美之氣,而且線條沒有那種錐畫沙屋漏痕,印印泥那種生動活潑的線條形質。田英章的書法不是有一點水平,書法造詣還是有的,不過,太過於專注於不是歐陽詢原帖的那本《九成宮》了,所以,離真正的歐陽詢的《九成宮》相去甚遠。幾乎脫離了以二王一脈傳承下來的書法基調,也就是說,沒有走我們認為的傳統的書法史的一脈相承的,歷史公認的經典書法的一路或脈絡。而是以自己收藏的歐陽詢的並不是特別經典的刻帖為範本,幾乎不再相容幷蓄廣泛的的汲取書法藝術的精髓,而形成自己的風格,因為吸收的單一,所以在書法的法和度方面也就現單一,以至於如館閣體或印刷體字那樣,同樣一個字在不同的位置,幾乎不變,就像是用反覆複製的字模碼起來的一樣。
這種做法正是以二王為基本的書法所不取的東西,反而被田英章發揚光大了。這有些像過去說的仿宋字那樣,人人都可以學會,而且千人一面。就像小說《紅巖》中說的,人人都練習的話,可以達到無法分辨是誰寫的那樣,千篇一律,如出一轍。
對於田英章來說,能夠取得如此成就,也非常難得 但就以發展的眼光,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是絕對不利於書法的發展的。現狀也確實如此,千人一面,很容易讓書法的發展道路走向絕境。以後該怎麼樣呢?
回覆列表
沒有水平的人就怕別人瞧不上自己,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時不時的發表一些“驚世駭俗”的言論,其實很多都是“無腦者”——鸚鵡學舌、人云亦云。
書法界現在滿是喧囂和騷動,“醜書”、“射書”……悉數粉墨登場,自我陶醉、怡然自樂。
在我心中,在如今書法的名利場裡,能不受干擾、不受誘惑,潛心致力於書法研究和傳承的書法家就是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