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爭視角
-
2 # 關中機械vlog
國際背景: 1、經濟: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840年)
2、 政治: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3、思想文化:自由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發展。
國際工人運動的不斷髮展。
4、西方列強加快了殖民擴張的步伐,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5、1853年佩裡叩關,結束了日本閉關鎖國的狀態,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機中。
國內背景: 1、幕府專權(幕藩體制、等級制度),實行閉關鎖國、重農抑商等政策阻礙了日本資主義的發展,幕府政權孕育著危機。
2、農民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領導階層:下級武士)
3、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和經濟發展;商人地位提高,中下級武士窮困潦倒,動搖了幕府統治的基礎;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加劇了日本幕府統治的危機。武士和農民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幕府的封建統治搖搖欲墜。
首先,要了解明治維新的歷史背景
明治維新,是19世紀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衝擊下所進行的一場全盤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 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其下限則也有廢藩置縣(1871年)、西南戰爭結束(1877年)、實施內閣制(1885年)、確立二元制君主立憲制(二元君主制)(1889年)等多種主張。 這次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逐漸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開端,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但日本的明治維新並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日本走上強國之路,同時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日本明治維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根據既有知識和經驗,我們可能認為其領導人要麼是明治天皇,要麼是資產階級,但其實,日本明治維新的領導階層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
日本明治維新領導人是誰日本明治維新的領導階層為中下級武士,支持者為不滿幕府統治的大名,而響應者包括富農、手工業者、商人等。
領導明治維新的為什麼不是資產階級而是中下級武士
1、改革前,日本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剛剛誕生,人數少,經濟力量薄弱,因而沒有形成獨立的政治力量。
2、因政治壓制(等級身份制)和經濟貧困的廣大中下級武士對上層的不滿情緒也發展到“恨主如仇”的嚴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資產階級轉化,成為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言人,他們最關心日本的資本主義前途和國家命運。為了生計,一部分中下級武士同資本主義關係和資產階級發生了密切聯絡,有的從富商家中收養養子、通婚;有的直接經營商業,成為資本家,與資產階級在經濟利益上趨於一致。
倒幕運動可不是盜墓運動,這個運動是日本近代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德川幕府,又名江戶幕府,公元603年由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戶(今東京)所建。至1867年大政奉還,共經十五代徵夷大將軍,歷時265年。是日本歷史上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當時,天皇雖然享有崇高威望,名義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但並沒有實權,實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幕末時期,由於幕藩至武士財政每況愈下,幕府的威信受到打擊,幕府以農村為基礎,但因不滿封建的壓迫和榨取,常發生暴亂,即所謂百姓一揆。18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的萌芽產生,新的生產方式的出現,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統治基礎。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封建主為解決經濟拮据,變本加厲地剝削農民,大幅度提高地租,增加各種捐稅,農民無法承受沉重的剝削和壓迫,工商業者也不滿嚴格的限制和掠奪。
兩者之間的聯絡1868年3、4月間,明治政府先後頒佈了《五條誓文》和《政體書》,從而提出推
行資本主義新政的基本方針,從1868年—1873年,開展了大刀闊斧的維新運動。
維新運動的主要內容是,收回封建地主領地、取消封建身份級制、扶植資本主義工商
業、破除封建主義舊文化。這些有利於發展資本主義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
路,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由一個落後的封建社會,逐步轉變為獨立的資本主義強國。
但是由於當時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水平不高,資產階級的力量較為軟弱,尚未形成獨立
的政治力量,因而國家的領導權落在中下級武士手中,他們雖然資產階級化了,但仍保留著
濃厚的封建主義因素,使它日後逐步發展成為軍事封建的帝國主義。
從歷史發展程序來看明治維新是倒幕運動的一次昇華,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