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塵彌勒

    曹植曹子建是與生俱來的文學領袖,文采卓犖不群。天下文才,他自己豪佔其八,故而有才高八斗的美譽。

    李後主則是前期一直玉樹後庭花一般的淫詞爛調頑豔綺靡,被擄以後才覺得悲不自勝,與之前的淫逸生活相比,實乃天上人間,落差巨大。

    曹植是建安文學的主力作家。他是曹操的第三子,獲封陳王,諡思,後世也稱做陳思王。曹植上承其父開創的建安風骨,到他這裡使其昇華飈揚到了極致,是那個時代最負盛名的作家。在詩歌、辭賦、散文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被後世讚譽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曹植自幼極為聰慧,富於才學,深得乃父厚愛,甚至幾次欲立其為太子。但因陳思王常常任性而行,飲酒不節,不自雕勵等惡行而終遭拋棄失寵,最終在和二哥曹丕的爭鬥中被嚴厲整肅,在憤懣中飲恨而逝,才剛剛四十歲年紀,可惜了一代文豪,玉樹傾頹,英年早凋。

    曹植為後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學寶藏,基本都彙集在《曹子建集》之中。

    曹植的文學創作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期志得意滿意氣風發,念念不忘: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可謂少年英俊,飛豹走馬,視死如歸。這一時期最著名的代表作為《白馬篇》。

    後期遭受其兄的壓制迫害,鬱郁不得志,經常假借文字抒發憤懣不平,借酒澆愁,終告不世。可惜了一代文星,從此隕滅。

    這一時期也是他的作品大量借景喻情、就神論道的時期。其中最感人的詞句“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令人感慨流涕,悲憤莫名。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洛神賦》《吁嗟篇》《贈白馬王彪》等等。

    論及才華,曹子建在文學史上獨樹一幟,鮮有匹敵,故而那個才高八斗的成語一直都是他的專用語。

    李煜則是南唐後主,即位以後,政體不修,吟詠宴遊,直至國破家亡,被擄受降。

    也正是這一刻骨銘心的歷史遭遇,讓這個紈絝後主終於幡然悔悟,卻已經不可能了。階下囚的滋味兒實在不好受啊。

    李後主被俘之後,一改前期功法嫻熟的陳詞濫調,轉換成意境深沉、形象鮮明的椎心泣血之作。完全突破了晚唐、五代時期的傳統,深受後世的追捧摯愛。

    但李後主並非無才,而是沒有治國理政的才具,卻是個文藝上的輕浮浪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精於鑑賞,妙解音律,是個文藝多面手。

    若不是趙宋鐵騎踏破了南唐,遭致江山易主,山河變色,他這個後主還沉浸在溫柔迷醉鄉呢,也根本不可能寫出戳心瀝血的文詞,更談不上文采斐然了。

  • 2 # 待曉兒

    從曹植與李煜在文壇上分別是什麼地位就可以知道,曹植無疑要遠勝李煜的。

    曹植在古代文壇是個什麼地位。

    就像儒家孔子、詩中李白,曹植在古代文壇的地位是無人可撼動的,這裡說的是文學成就,而不是政治、身份、文化水平這些領域。

    建安風骨自誕生以來就被後世所推崇,每一次有影響力的文學改革,比如初唐四傑的詩風改革,中唐韓愈、柳宗元的古文運動,宋代慶曆文風變革、歐陽修倡導的詩文革新運動等等,都是打著魏晉風骨這一名號的。作為建安三傑中的核心人物,曹植的地位可想而知。“才高八斗”就是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

    從作品來看,曹植在詩、文、賦等等問題上都有絕高成就,比如《送白馬王彪》的蟬聯體使用,比如有名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白馬詩》,比如描寫洛神最為著名的《洛神賦》等等,一系列的作品被後世推崇,就是李白在詩歌領域上如此自負的一個人,對曹植的詩也是佩服得不得了。

    可以說曹植是開創一個流派的作家,把風骨融到了各朝各代的文學追求當中,他的存在,讓曹操、曹丕這些偉大的詩人、文學評論家、建安七子甚至整個魏晉都黯然無光,我們發現,我們熟悉魏晉人物更多的是人物的故事,而不是作品,但提到曹植,想到的卻是作品多過事蹟流傳。

    李煜真正的地位被誇大。

    王國維的評價讓李煜被大眾熟知,他說詞自後主手中,“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只是在說李煜在詞這一文體上的進步而已。

    換句話說,李煜在詞上的成就,不在質量,而在時間較早。當然,後主的詞質量也非常高,但作品流傳太少,至今不過二十餘首,其中還有一些並不能確定作者到底是後主還是馮延巳或歐陽修。

    後主詞情感簡單,內容單一,格律隨意,真要從質量來看,不如蘇辛詞、清真詞等的質量,在思想深度與人生哲學上也和後世相差甚遠。只是其所處的時間較早,佔據了一些優勢而已。唐朝時期已經有一些小詞比較出彩了,只不過後主用士大夫的身份來創作,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罷了。

    並不是說李煜的地位就低了,但我們不能高估他的實際價值,如果是和江湖派詩歌或者之前伶工作品、民間曲子詞這一類比較,李煜無疑是十分優秀的,但是和曹植這樣的頂尖作家比較,就顯得渺小得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客戰佛羅倫薩,C羅為什麼會遭遇意甲賽場最大的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