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ello溫哥華
-
2 # 谷大發
太有同感了,所謂的職場潛規則,大概就是這樣,
前幾天新東方的年會影片火了,“幹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嗎,到頭來幹不過寫PPT 的。”太形象了,建議大家看看那個影片的完整版,簡直就是現在的企業常態。
公司裡其實真的就是兩種人,一種踏實幹活,一種靈魂戲精。但公司往往更傾向於後者,你會發現前者經常性的換工作,後者就可以在一個公司堅持到底,剩者為王,剩著剩著就成高管了。
前者換工作是因為,看不慣公司這種作風,再一個就是覺得自己得不到重視,活都是自己做,領功勞的都是他們,所以就在尋覓理解他們願意重視他們的公司和領導。職場中有句話說的很對,“跟對領導很重要”。如果領導他能看懂你身上的本質和能力,他會願意培養你,願意讓你伴隨公司一同發展。但是又有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能夠遇上是你的榮幸,遇不到也實屬正常。每個人的命運其實是上天為你安排好的。
說句到家的話,努力工作其實很重要,這是最起碼的職業操守,這是對公司最起碼的尊重,至於八面玲瓏,也需要慢慢鍛鍊,畢竟有些東西是骨子裡帶的,只能儘可能的去改變。做一個又有能力又會交際的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
3 # 萌萌視覺筆記
這種說法,在職場上確實是一種真實的寫照,但它並不是潛規則,而是職場上實打實的一種用人規則。
我的一位作高管朋友就分享過這麼一個例子。朋友任職的公司有4個員工。A君屬於實幹派的,幹活踏實穩重,讓人放心。B君幹活經驗不如A君,但是策劃能力。C君的幹活和策劃能力都一般,但是公關能力強。D君各方面能力比較平均,卻深得上司的賞識。
年底公司要確定升職加薪的人員,來詢問這4人上司的意見。上司給出的意見是A君不升職不加薪,但年終獎要豐厚一些。B君加薪,給予培訓機會,來年考慮給予升職。C君升職加薪。D君先加薪,再給予高管培訓,回來晉升為副總。
問其原因,上司回答說:“A君的能力對應目前薪酬崗位很合適,所以不必升職加薪,但勞苦功高,年終獎多一些,是不想寒了老實人的心。B君幹活雖然不如A君,但策劃能力是公司目前人員裡面缺少的,考慮給他一些管理方面的培訓,讓他未來能帶策劃團隊。C君為公司開拓客戶,中標拿專案,升職加薪理所當然。D君各方面能力均衡,又會為人,無論是客戶關係,還是上下級關係,甚至同事關係都處理地非常好,這樣的人最適合作為中層管理者來管理部門。”
最後4人的發展也是像上司所說的,D君最終當上了公司的副總經理,C君在其下屬的事業部當總監,B君被任命為事業部策劃組的經理,A君在幾年後最終憑藉資歷也當上了執行組的經理,但是薪水卻不如B君高。
這就是很典型的會幹的不如會寫的,會寫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演的職場故事。我們從中不難看出,每個人的差別就在於能力高低決定了最終職場發展的走向。所以,不要總是去抱怨別人會說話,會討好人,多想想自己是不是欠缺了什麼,抓緊去彌補。如果你又會幹,又會寫,又會說,又會演,還會有不如人的同感嗎?
-
4 # IT小白領
這種說法具有片面性 也具有典型性。
我不太同意這種說法原因就是站在某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首先承認,會幹是本職工作是自己獨立完成工作。
2、會寫,也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思維表達透過書寫表達的能力的體現,其價值也不可小視。
3、會說,是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強大到用別人的思維說出來,這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能力,你理解的未必別人能理解,會說的人總能讓別人可以理解。職場需要這樣的人。
4、會演的,我理解為不是簡單的演戲那種,而是有內涵的那種演。這比著會說更高階了,會有代入感有情感,這需要高度概括抽象 思維 表達能力之外還需要具有感情色彩。這是更更高階的。企業對外宣講、對外發言,就需要這樣的人才。
所以,我們自我判斷分析一下,我們達到了嗎?是不是有提升的地方。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說和演。
回覆列表
職場有職場的一套規矩,能夠爬到頂層的情商一定要高,還要善於表達,至於還要會“演”,這點不敢苟同,也許你可以“演”得了一時,但是虛假的人設終究會崩塌,認真踏實才是長久之計。
舉個例子,美國西海岸的一些大型科技公司裡,中國和印度僱員都很多,但是能爬到高位擔任管理層角色的大部分都是印度人,這裡就只比較中國和印度員工,但是印度員工的技術水平要普遍比華人差,這其中的緣由就是,印度人很愛表達,也許只做到了10%,他卻能講到100%,各種會議或者露臉的機會他們都會抓住,並且儘可能的表現自己,給人的印象很有領導能力,而美國公司的文化中特別看重這種氣氛和領導才能,所以,印度人佔領了大量管理層職位。當然,這裡面也有語言的因素,但華人的普遍性格卻是決定性因素。
職場的一套固然要遵循,但人品確是能讓你走到最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