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fb20110918
-
2 # 平原春秋
家長給孩子嘮叨的大多是些日常的吃穿住行和孩子的學習,這些說了也不起作用,家長為了尋得心理安慰,而不斷的給孩子說。
根據孩子的年齡,已經上學的孩子就不要管太多的吃穿住行了,餓上幾次,不用家長說,他吃飯也會好好吃,適度的餓上幾次對身體有好處。孩子身體有活力,有時家長感覺冷,孩子不一定會冷,家長不要以己度人。
孩子學習,家長更不要嘮叨了,因為你越嘮叨,孩子會越不聽。給孩子定下學習規則,按規則執行。
家長給孩子嘮叨的多,也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總覺得孩子離自己的要求遠,總打不到要求,從而嘟嘟嚕嚕不斷地說,其實孩子也沒聽。
家長降低標準,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多看孩子的優點,多發現孩子的進步,多學習,提高自己的修養,慢慢就不會嘮叨了。
-
3 # 開竅九式
家長嘮叨孩子的根本原因是糾錯思維模式結果,對於沒有經過訓練的家長來說,這種負面思維,是天性的、自動的,是大腦進化的結果。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經常有寶媽這樣問我:有沒有一種關注缺點的教養法,因為我特別擅長髮現孩子的缺點。
絕大多數的家長特別擅長髮現孩子的缺點、傾向於關注孩子的劣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四:
①大腦的“選擇性注意“,選擇性注意是大腦過濾輸入的資訊,防止大腦資訊過載的一種方式。它的出現是因為人們主動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件事上,而忽略了其餘所有的事情。
②大腦的“負面偏見”,大腦的構造本身就讓我們容易看到孩子的缺點,忽視他的優點。尤其是在育兒方面,讓父母只看到孩子錯誤的行為、身上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積極行為、良好的表現,無法全面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能力,而看到只是一部分。
④大腦的“二元對立思維”,對於父母來說,二元對立思維的影響之一就是:看待孩子要麼有優勢,要麼沒有。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有的優勢很明顯,有的則不然。
這四種負面思維是大腦進化的產物,但是經過恰當的訓練,並輔以相應的環境創設,則家長對孩子就可以優勢關注聚焦、開啟優勢雷達。
避免在孩子面前嘮叨的具體方法:方法一、家庭優勢關注的環境創設方法二、糾錯式管教的教養反思方法三、建立關閉糾錯式管教的心錨。第一步:寶媽的教養反思,反省自己的負面機制。
①反省“選擇性注意”——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選擇性注意”的存在,就可以讓大腦選擇關注點,即關注孩子正確的一面,而非錯誤的一面。
②反省“負面偏見”——負面偏見扭曲了現實,所以我們要做的是還原現實。
④反省“二元對立思維”——那些負面偏見、有投射傾向的二元對立教養方法未能讓我們看到孩子真實的一面。
第二步、創設家庭優勢關注環境,並在大腦建立一個“優勢關注開關”的心錨。
在大腦腦海中想象一個開關,波動它,關掉負面思維的燈,開啟正面思維的燈。提醒自己要成為一個從優勢出發的媽媽。
當發現孩子出現挑戰的行為時,重新“選擇性注意到”:
①先看到孩子做對什麼。
②然後再看他做錯什麼。
即:首先關注孩子的優點,其次才是他的缺點
當先看到缺點時,就運用優勢關注開關:從消極模式切換到積極模式。優勢是有的,但現在藏了起來,我要開啟轉換開關,找到孩子優勢。第一步:感受家庭優勢關注環境創設,關閉負面思維,開啟優勢開關。
第二步:暫停大腦負面思維,努力注意到本能的消極機制。
第三步:醒悟,從消極轉向積極,並根據家庭優勢關注的環境創設,說出孩子的優勢。
意之所在,能量隨來!我們注意到的事情,組成了我們的現實生活:負面將注意力放到孩子的積極面,就能夠發現孩子的很多好事。從而避免嘮叨。
-
4 # 黎黎育兒
嘮叨是家庭教育中很常見的一種現象,然而儘管家長苦口婆心,效果卻不怎麼好。那家長應怎樣避免在教育孩子時太嘮叨呢?
1、感情要獨立,意志要堅定。
比如說,規定孩子要做好作業再吃飯,但有的父母雖然這樣做了,可心裡又害怕孩子肚子餓,就沒事找事地說:“你餓不餓呀?”或者“快點快點,飯菜都涼了!”這些自相矛盾的話就顯得很嘮叨。所以請一定要說到做到。
2、和孩子說悄悄話。
比如要叫孩子做什麼事,少用命令督促的口氣,而是用親切的語言在孩子的耳邊輕輕地告訴他。這既是一種命令,又是一種信任。
3、不要事事處處叮囑。
如果事無鉅細,反覆叮囑,因為說者的不放心,會令聽者不耐煩,結果家庭氣氛就會變得緊張起來。
-
5 # 賴頌強講孩子抑鬱休學
說到嘮叨,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家在的地方就有嘮叨,有不少人是在家長的嘮叨聲中長大的。
然而,嘮叨並不是一個好的行為,接下來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家長愛嘮叨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一、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什麼是嘮叨?
百度百科給嘮叨的解釋是人重複或者圍繞著一個道理說差不多的話。
家長之所以愛嘮叨,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孩子的信任和對孩子能力的不認可。
有些媽媽表示不是自己愛嘮叨,而是因為自家孩子不嘮叨不行。
很多事情和孩子說一遍沒用,他根本就不長記性,所以必須得反覆說。
實際上,嘮叨對孩子的意義並不大,很多時候孩子記住某件事情並不是因為媽媽嘮叨才記住的,而是自己想記住才記住的。
而父母的嘮叨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相信自己,父母都不信任自己,自己便更加容易沒有自信。
二、養成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指的是把原本應該今天完成或者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事情推到明天。
家長愛嘮叨只會導致教育效果低下,同時重複地和孩子說某些話會使孩子養成惰性心理。
比如媽媽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孩子自己原本對完成這件事情有自己的規劃。
但是由於媽媽不斷地嘮叨,導致孩子覺得反正不管今天做完還是明天做完媽媽都會嘮叨,不如就晚點再說,產生了心理惰性。
三、形成叛逆的性格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爸媽像唐僧一樣在自己耳邊不停地念叨,所以如果爸媽不停地嘮叨只會讓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形成叛逆的性格。
同時嘮叨還容易使得親子關係緊張。
父母如何與子女正確溝通?
1、適當批評
父母批評孩子時,他們需要掌握演講的準繩。太重的單詞會傷害他們的孩子,太輕的單詞不會起到教育作用。在孩子犯了一個錯誤之後,父母可以利用經驗做一個嚴肅的陳述,讓孩子理解事情的嚴重性,然後輕輕地指導孩子。在此過程中,他們將詢問孩子是否知道錯了。一旦孩子說:“我知道這是錯的”,父母應該立即停止批評。
2、與孩子適當地坐等
如果父母想與孩子溝通,他們必須首先成為孩子,從孩子的角度看事物,並用他們的語言與孩子交談。如果父母總是高高舉起腳向孩子傳教,他們將永遠無法抓住孩子的心。
3、少嘮叨,多實踐
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總是以身作則。瞎嘮叨只會對孩子施加無意義的壓力。只有當父母少嘮叨,多實踐給孩子如何做事,他們才能真正影響孩子的性格。
總結:嘮叨幾乎是每個父母的普遍問題。在每個父母準備與孩子嘮叨之前,不妨考慮一下,如果他們還是孩子,他們希望父母如何與自己溝通。兒童有自己的原則,父母只需要確保自己的孩子瞭解存在和做事的原則。只說一次並讓孩子們記住比嘮叨多次要真實得多,因為嘮叨永遠找不到要點。
回覆列表
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和需求,主動同他們溝通交流,而不是主觀地判斷孩子的行為,以身作則,比嘮叨更加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