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73991358859

    燭之武動之有禮曉知以理的表現

    1“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坦言知亡,避其銳氣。 (示弱) 以退為進 2“若亡鄭而有益於君”至“君之薄也”

    2指出亡鄭只對晉國有利。因為秦、晉目前尚是盟國,燭之武的措辭是委婉而謹慎的,他沒有立即指出秦、晉聯盟的虛偽性,卻巧妙地點明秦、晉畢竟是兩國這一事實。這樣既符合實際,又從根本上動搖了秦、晉聯盟的基礎。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至“君亦無所害”

    ——說明舍鄭會對秦國有益。如果說第三層是分析危害動搖秦伯的話,這一層則是引誘秦伯了。假如燭之武繼續挑撥秦、晉關係,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因此,他換了一個角度,闡明鄭國存在對秦國可能有的種種好處。攻鄭還是友鄭,秦王當然要權衡利弊了。

    4“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至“君之所知也” ——在經過一番拉攏引誘後,燭之武不失時機地從秦、晉兩國的歷史關係,說明晉國曾對秦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挑撥秦晉兩國的關係。

    補充:公元前647年晉國饑荒向秦國求購糧食,秦穆公不計前嫌幫助了晉國,後來秦國也發生饑荒,晉國不僅沒有幫助還出兵攻打,反被秦穆公捉住,後來在他姐姐穆姬的求情下來放回去。所以這裡的一句“君知所知也”用我們現在的話就是“你懂的”就可見意味深長了。 5“夫晉,何厭之有”至“唯君圖之”

    然後又從歷史說到現實,進一步分析了晉國的貪得無厭,讓秦國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最終退兵,且留兵助守。

    概括:層層深入,步步緊逼

    1鄭既知亡 退讓(示弱)

    2亡鄭陪鄰 (表層) 有害(離間)

    3舍鄭利秦 有利(利誘)

    4、5亡鄭闕秦 (深層) 有大害(瓦解) ——分析利弊,利用矛盾,轉移矛盾。

    春秋無義戰! 利益至上

    小結:可見說客不僅要有高超的口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外,還要善於抓住利害關係,從而找出弱點,才能成功完成遊說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陰虛火旺,溼氣重怎麼調理?日常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