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海聽風475

    東漢時期沒有書法家,寫文章的倒是有幾個好手,字寫得也不錯,但不能叫書法家,真正的書法是在兩晉時期才得到發展。

  • 2 # 任性畫派石多

    東漢時期的著名書法家有:蔡邕、杜度、崔瑗、張芝等……

    蔡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所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杜度,善草書,草書大家懷素稱他的章草“天然第一”,而崔瑗是杜度的學生。

    張芝有草聖之稱,其書法被譽為“一筆書”。

    下圖是張芝的書法,據說杜度的真跡是很難見到了……

  • 3 # 書道津樑

    書法無所謂誰的更厲害。

    只能說依據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我們喜歡誰的字,就練誰的字,沒必要把古人分個高低。

  • 4 # 文山書畫院

    漢代湧現出了一批重要的書法家,如擅篆隸的曹喜、擅草書的杜操、擅草書和小篆的崔璦(78-143)、擅隸書的師宜官和梁鵠、擅行書的劉德昇等,尤以張芝和蔡邕最為著名。

    張芝(?-—192),字伯英,敦煌酒泉人。書學“崔杜”。有今草創於張芝之說,張芝的草書,以後又影響了魏晉時代的如張昶、索靖、衛恆、衛瓘等許多書家,併成為王羲之的草書的重要基礎。張懷瓘尊其為“草聖”,說明張芝書法影響之大。《淳化閣帖》載有張芝《八月帖》,意在章草今草之間。

    漢代以隸書為官體,大多書家擅長隸書,其中最著名者為蔡邕。蔡邕(132-192),字伯喈,陳留圉人。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後世稱其“蔡中郎"。他筆法學自李斯和曹喜,尤擅篆書和隸書,又傳他創飛白書。梁蕭衍稱他的書法“骨氣洞達,爽爽有神”。曾參與《熹平石經》書丹工作等。《熹平石經》以隸書之正體對文字的規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蔡邕的筆法傳給其女文姬,又經過蔡文姬傳於後人,所以蔡邕對魏、晉時代的文人書法有著開創之功。

  • 5 # 中和之水

    在我們現有知道東漢蔡邕 杜度、崔瑗、 張芝 、鍾繇這幾位書家來看,名氣最大的當然是鍾繇,草書最好的當然是張芝。如果從對中國文字貢獻之顯著,對後代書法之影響看鐘繇無疑是當時最為傑出的書法家。

    說到鍾繇就不能不說《宣示表》了。此帖是我們研究東漢時期文字演變的一個很好的實證,同時也對後世的二王及更多的著名書家予以標杆式的示範作用。這個帖也宣示了楷書,作為一種新書體已經全面完成了他的演化,從此作為跨越近兩千年而且還在為我們經常服務的書體開始走上了中國的文字舞臺,而且扮演了主要角色。在書法史上那更是中國 第一書體,被歷代書法大家所窮經皓首。歷代楷書大家也為此而豎立起一座座豐碑。(當代寫楷書的不受待見讓人氣憤)

    《宣示表》點畫厚重勁健,樸實無華中顯示出正大氣象,結體仍留有隸意,結字形體富態雍容華貴。在後世的二王及趙孟頫等書法大家的小楷作品裡都能看到鍾繇的筆意和影子。後代名家在定立小楷的標準時多以此帖為藍本。

    董其昌提出小楷的審美標準—要寬博舒展,字外有餘勢,要蕭散古淡,清晰洞達,使人感到遊刃有餘。王澍評價說,這是寫小楷的秘訣,也是刻秦漢小印的秘訣。清·蔣衡《拙存堂題跋》講“作小楷必先精神凝注,於法度森嚴中縱橫奇宕,所謂端莊雜流麗也。若信筆為之,肥則俗,瘦則桔,雖形模具備,而神氣全無。其去晉、唐人意法,奚啻千里!”其意思說,寫小楷也要追求神采,如果信筆書寫,筆畫搭在一起,字形也基本具備了。但沒有神氣是不行的。所以,蔣衡指出,寫小楷時要集中精神,法度森嚴當中又要追求奇逸跌宕,端莊中又見流麗。這樣,才可以接近晉、唐人筆意。

    想寫小楷的朋友都應該先從這裡起步。 這是小楷的源頭,熟悉並掌握了此帖,你才能有活水來。寫起小楷才能不入俗流,正本清源。

  • 6 # 如石書藝

    東漢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偉大的時代,不僅隸書進入了完全成熟階段,而且出現了草書,更重要的是湧現了一大批書法大家,如:曹喜、師宜官、梁鵠、杜度、崔瑗、張芝等,開啟了魏晉至隋唐的以“二王”為代表的今文字書法高峰。這其中的領軍人物便是蔡邕,他不僅是位卓越的學者、文學家、藝術家,精通經史、音律、天文、辭賦,而且擅長書法,尤以隸書著稱。由他領導並親自參與刻寫的石碑《熹平石經》標準官方隸書體,史稱“八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石經刻制工程,歷時9年,這一鴻篇鉅製,不僅是書法史上的創舉,達20餘萬隸書字型,每塊石碑高丈餘,共46塊,達60多米長,而且書寫內容堪稱經典,為儒家“六經”且經當朝皇帝批准正定的標準版。可謂史無前例,轟動全國,文人士族競相觀看、摹寫或垂拓,大量的垂拓,也啟迪了後世雕版印刷技術的發明。同時,由蔡邕撰寫的《筆論》、《九勢》等書論,是書法史上的第一篇筆法論著,對後世影響極大。

  • 7 # 谷晟陽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人。[1]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徵召之命,後被徵辟為司徒掾屬,任河平長、郎中、議郎等職,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後因罪被流放朔方,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為祭酒。三日之內,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將等職,封高陽鄉侯,世稱“蔡中郎”。董卓被誅殺後,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不久便死於獄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除通經史、善辭賦之外,又精於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所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他生平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全後漢文》對其著作也多有收錄。

  • 8 # 贏商薈老魏

    1、畫家有:趙歧、劉褒、張衡、蔡魚、劉旦、楊魯。

    2、書法家有:蔡邕、杜度、崔瑗、張芝,其中張芝有草聖之稱。

    3、另外有:鍾繇,有歸於東漢末書法家的,也有把他歸於魏晉書法家的。

  • 9 # 曹峰松

    蔡邑著名書法家,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書法精幹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什麼時候看書記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