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靜音樂廳

    八仙是道家神仙,八位分別代表"男、女、老、幼、富、貴、貧、賤"

    在道教文化中,我們首先會想到的非太上老君莫屬了。他以道德經一書留給後人無窮的未知。有一句話,從側面上反映了其中的思想。那就是“物極必反”。在古代“九”這個數字比較特殊。九為數之極。一般只有皇帝才能用,例如九五之尊。因此九仙過海,是違反道教思想理論的,代表著這九個神仙將不久將不復存在。

    這時候有一個疑問就產生了。為什麼不是七個或者六個神仙而是八個神仙呢?

    我們還需要從道教的文化著手。道教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這幾句話很關鍵。道教的文化圖案是一個陰陽魚形。八個方位,代表著八仙。而八仙卻能斬妖除魔,拯救蒼生。這不正好應了那句八卦生萬物嗎?

    八仙過海的故事原型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 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

    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

    後來,沙門島看守頭便想了個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 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

    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訊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跳入海中,往 蓬萊山方向游去。

    從 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犯人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善遊者,藉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 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

    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的故事。

    故事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當時道家比較盛行,經過道家的修飾就成了八位神仙。

    八仙的故事流傳得益於明代吳元泰所著的《東遊記》。

  • 2 # 購萌吧

    沒為什麼,劇情需要,神話傳說都是人杜撰出來的,所以是有人編寫並進行設定,八仙只不過是人們杜撰並設定出來的,純粹看作者怎麼設定了,設定為七仙那就七仙過海,但當時設定的是八仙,併為大眾接受,所以流傳至今的是八仙過海,沒有為什麼。你一定要問,就穿越回去問問當時的作者吧

  • 3 # 田野飛魚

    根據題主的描述作答:

    ☞☞☞這個問題不必過度解讀,這些都只是民間傳說而已,代表的是當時社會背景下,普遍被剝削,被壓迫的廣大貧苦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寄寓和嚮往。

    ☞☞☞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位神仙,即鐵柺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然而這個排名及八仙的組成,其實有多種說法,簡單地介紹一下。最早的八仙出現在漢代,是號稱“淮南八仙”的八個文學家,當時稱作“八公”。《小學紺珠》記載:“淮南八公: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披、雷被、晉昌、伍被。”由此可見,淮南八仙只是八個文人,並非神仙。但後來因為有淮南王成仙的傳說,後世便附會在他門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稱作“八仙”。晉代譙秀所著《蜀紀》中,載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隱於鴻閈,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與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隱士;四張道陵,今鶴鳴觀;五莊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龍門洞在成都;七範長生,在青城山;八爾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與現傳的八仙,都毫無關係。八仙的事蹟多散見於唐、宋時的書籍中,但當時還沒有形成“八仙”這樣一個群體。真正集八人合稱“八仙”的,是在元人創作的雜劇中。這些雜劇都並稱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盡相同。馬致遠的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呂洞賓的口吻,依次介紹八仙道:“第一個是漢鍾離權,現掌著群仙籙;這一個是鐵柺李,發亂梳;這一個是藍采和,板撤雲陽木;這一個是張果老,趙州橋騎倒驢;這一個是徐神翁,身揹著葫蘆;這一個是韓湘子,韓愈的親侄;這一個是曹國舅,宋朝的眷屬;則我是呂純陽,愛打的簡子愚鼓。”上述八仙,均為男性,沒有所傳八仙中的何仙姑,卻多了個徐神翁。自從明代吳元泰的演義小說《東遊記》一書問世後,“上洞八仙”才選定了。吳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順次:一、鐵柺李,二、鍾離權,三、藍采和,四、張果老,五、何仙姑,六、呂洞賓,七、韓湘子,八、曹國舅。這八仙的組成及排名次序,已經與所傳八仙完全吻合,說明大多數人接受了吳氏的說法。

    當然如果非得是七位神仙,那也是可以的,只需把其中一人減去即可,因為源頭相傳就是七位,在以後得傳說過程中,自會行成完整的故事體系,而不會覺得有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膝上型電腦是買整合顯示卡還是獨立顯示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