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取個使用者名稱真難呀

    可以直接用香甜的窩頭打窩,或者用紅薯切塊打窩,老玉米加糠餅,或者酒麴泡的小麥和玉米,其此類窩料的優點就是耐泡,而且塊大,鯉魚一時半會吃不完,久久不願離去,商品餌窩料效果也特別好。

    餌料的氣味,也就是味型絕不能過大,否則鯉魚的警惕性提高不說,而且還會鬧雜魚,所以在夏天裡釣大鯉魚,最好用一些比較清淡的餌料,另外狀態比重可以重一點,儘量以搓餌為主。當然若是水域裡邊的雜魚較多,也可以使用不霧化的玉米粒餌,縮短子線的長度,打跑鉛讓餌料快速到底即可!

  • 2 # 魚不開口咋整

    今年的夏天,感覺特別熱,對於釣友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高溫的影響似乎也造成了魚口發生變化。這個夏天魚難釣,是普遍釣友們達成的共識。

    針對題主的問題,悶熱天氣,釣鯉魚用什麼味型比較好?根據我多年的垂釣經驗;鯉魚的生活習性,對餌料的要求,基本上都差不多。無論是黑坑,或是野釣,也沒有什麼南北地域之分。

    如果說有,那區別在於垂釣環境水質好壞,水的深度,以及悶熱天氣對魚口造成的影響。和人工飼養環境下所造成的偏塘等。

    野釣的情況下,沒有諸多因素制約。所以在餌料的味型選擇上,可以相對寬鬆一點。基本上是怎麼開心就怎麼玩,但有部分釣友,為有個好魚獲,或是為了釣得明明白白,不斷摸索總結。野釣的話,我喜歡以素食為主,味型以香甜為主。商餌品中加入一勺蜂蜜就足夠了。

    黑坑釣鯉魚,味型的選擇,取決於魚情的發展變化。正釣之時,味型可以稍大一點,以達快速聚魚。偷驢之日餌料味型偏淡一些。味型的佔比取決於當天溫度的高低及變化。高溫 悶熱的天氣,儘量放淡一些,避免造成死窩。但新增少適量動物蛋白,還是必須要有的。就如同菜裡放味精,醃菜加點肉末一樣。同時,也可以在悶熱天氣裡新增一些果酸,維生素粉末,以改善魚口。

  • 3 # linuc

    我個人認為,鯉魚最喜歡的味型: 1,薯味。2,腥味。3,果味。4,酵香。根據天氣陰晴溫度高低,悶熱還是清爽,垂釣環境,水質肥瘦,水深水淺,當地魚情,去綜合判斷使用什麼味型合適。比如野釣,我在北方水庫,一般這個季節,我最喜歡用果味的味型。一整個西瓜打窩,西瓜用繩子栓好,隨意瞎扎幾個小窟窿,裡面塞幾塊兒石頭,扔到漂附近位置,如果水不是特別深,直接開個大口子,然後用鐵扎子直接固定在水底最好,然後餌料就簡單的顆粒粉,或者直接用黃面兒開餌,抓一把泡好的小米,隨意加一點點兒果酸或者魚開胃,直接開軟粘,前期頻率快一點兒多抽幾桿,後期來魚了就慢點兒,不過也要穩住頻率,哪怕沒咬鉤,也要抬杆換餌,釣魚就是不能手懶,要勤要快,你看釣的多的人,餌料有開的少的麼?

    然後是腥味兒,我用過一個淘寶餌料,它就是主體是腥味兒的,特別的腥,這個餌料比較神奇,神奇在哪兒呢?就是比如在一個地方釣魚,當時所有人都沒口,但是下面還是有魚的情況下,你用這個餌,往往會有出奇不意的效果。說明他那個餌料的腥,是起到了一定的誘魚作用的,天下之大奇人奇事何其多哉,不服不行。不要以為夏天不能用腥大魚不吃,不是的,腥味,不論四季,不論南北,不論環境,只要是有魚,肯定有誘魚效果。

    然後是酵香,就是餌料經過微微發酵,輕度發酵時,有一種淡淡的微微的清香,又有一點點微微的微微的酒香,我聽過很多高手談論啤酒開餌,酒糟當一部分餌料。我個人不常用這個東西,但是不管什麼餌料,使用前經過微微的發酵,應該是沒毛病的甚至可以降低大魚的警惕性,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還有,釣魚不只是看味型,個人認為,狀態更重要,因為我也知道很多釣友釣貨不多,味型也許照本宣科可以大同小異,但是餌料本身的狀態,和拋竿兒後在水裡的狀態,其實更是值得去研究和探討的問題,也是魚貨多少的最直接的原因。由於不是這個問題的範疇,也懶得打再多的字,就不說了,這個也不是一句兩句可以講清楚的。有機會再說。

  • 4 # 墨海遊釣

    一年四季,夏季和秋季是一年中上大魚的好季節。然鵝,夏天也有不好釣的時候,就如題主所說的“悶熱天氣”。悶熱天氣主要是夏季暴雨來臨之前,氣溫高、氣壓高、人能感覺到很熱很悶的那種天氣。

    這種悶熱天氣,水底缺氧,魚會上浮,通常不怎麼開口。按照常規餌料去釣鯉魚,肯定不行。要想悶熱天釣鯉魚,餌料應做如下調整。

    一、加重薯香味。鯉魚對薯香是無法抗拒的,可以在開餌的時候新增一點紅薯膏。

    二、加豬母奶或蛋奶。天氣悶熱的時候,餌料新增動物蛋白能刺激魚開口。而常見的新增劑就是豬母奶和蛋奶。

    三、加果酸。悶熱天氣,無論是釣鯉魚還是草魚,餌料新增果酸都能刺激魚開口。

  • 5 # 逗釣江湖小李

    在夏季垂釣野生鯉魚,可選用貼近自燃味型的餌料。如果酸,酵酸,香甜,谷味。但需要找到適合的水深及位置作釣方可魚獲滿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冷暴力該不該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