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臘肉聊房產
-
2 # 長生不易
收入與支出不成正比!買了一套房還貸款得二十年,這二十年當中還不能有意外。當二十年的奴隸,二十年後也老了、房子也不值錢了!活在中國不易呀……
-
3 # 攝界PHOTO
在鄉村,建房子,造價也不低於幾十萬;在縣城,買商品房,款項也不少於幾十萬;在省裡,買房子,少則將近一百萬,多則將就是幾百萬……房子,不僅僅只是對現在的年輕壓得喘不過氣,對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感受!為什麼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在傳統概念裡,三十而立。這裡的“立”字不僅僅只是指立業,還要成家,那麼這裡的“家”字,就是在立業之後,得要有一個住所,先不去管它的大小,但至少也算是有了一個落腳點。所以,在立業之前或之後就得先買房子,而以現在的房價,以現在的工資收入,別說剛入職場沒多久的年輕人,就算是入職場多年的,沒有之前的積蓄或其他的支援,單靠工資買房子,那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其次,職場的不穩定,導致房貸供給資金鍊斷缺。這是現在的年輕人面臨的最殘酷的一面。自教改制度畢業不包分配以來,大學畢業就等於失業的現狀普遍,即使能在職場中尋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可能會因為其他的因素而無法繼續做下去,如果此時還揹負著銀行的房貸等,那每個月的月供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再次,工資的收入與房價難成正比。現在的房價,只有升沒有降的趨勢,一線城市的房價動趨十多萬一平,二三線的城市少則也要幾萬一平。而工資卻與房價不成成比,這樣的趨勢越來越嚴峻,特別是在二三線城市工作的工資,遠遠無法達到供給的要求,在房價如此高漲的情況下,月供房貸,生活消費等就成了生活中難以推卸的壓力,並且這樣的壓力,隨著居住的城市的不同而不同。
“家,是一個人無論在何處,在多遠,都離開的歸宿!家就像那風箏背後的那根線,你飛得再高,都是有牽扯著的那根線……那就是家!”所以,既使房子造價真的很貴,供給房貸真的壓力很大,年輕的一代,年老的一代,都會傾其所有,本不願當房奴,卻還是要過著房奴的生活!(完)
回覆列表
處在高房價時代,年輕人買房難,買房壓力大,買完房以後生活質量下降,已成為當前社會存在的共性問題。買完房的年輕人,因此還被貼上“房奴”、“接盤俠”等標籤,其中的心酸經歷,五味雜陳,唯有年輕人感受深刻。
房子是生活必須品,不買不行。房子不同於其它商品,可以買或不買。城市落戶不需要買房嗎?小孩上學不需要買房嗎?想有更多的賺錢機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享受更好的城市資源,不買房能行嗎?想要提高生活品質,改善居住環境,安居樂業,繁衍子嗣,誰都離不開房子。不是年輕人想不想買的問題,而是不買房行不行的問題。
房價太高,收入太低。年輕人剛參加工作不久,本身就沒有多少積蓄,單位開的工資再不高,去掉日常消費,朋友相互走動,口袋裡往往所剩無幾。出了校園以後,緊接著就要面臨結婚成家,結婚就需要買房,但是房價是收入的10倍以上,大城市則高達30倍以上,單憑收入如何能買的起房子?
年輕人處在高房價時代。過去房價高只在大城市出現,小城市市場還沒有被少數利益階層“深挖”,如今小城市的房價也普漲了二三倍,大家的收入增長卻非常緩慢,即便在縣城買房,不吃不喝也要十幾年,更不要談去一線城市買房,如何不讓買房成為沉重負擔?
買房需要使用槓桿。買房已經不是靠攢錢能夠實現,如果不借用槓桿,多數人都買不起房。但是貸款往往一還就是二三十年,每月把大部分收入上交給銀行後,還要考慮小孩教育,車輛消耗,看病就醫,人情來往等支出,能夠用於消費的錢就少的可憐了。日子過的拮据,花錢縮手縮腳,房奴的日子能好過嗎?
買房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現在年輕人買房,沒有父母幫襯,僅靠自己那點微博收入,根本就買不起,甚至連首付也湊不齊。父母有能力還好,沒能力只好靠自己了。一家三代人把積蓄掏空,不僅還貸壓力巨大,家庭成員都要跟著受累,一旦遇到突發變故,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差的,很可能就會瞬間崩塌,生活如履薄冰啊。。。
換一種心境自我疏解下壓抑情緒吧。所謂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只有透過拼搏獲得的東西,才會有成就感。買房是一個財富積累的過程,能夠讓人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就有了家的歸宿感,內心才會更踏實,出門在外才更有底氣。如果買房可以讓年輕人經受磨礪,又何嘗不是人生一種收穫呢?
短期來看,買房的確是年輕人繞不過去的坎,給年輕人生活帶來巨大壓力,但是隨著國家對樓市的調控越來越嚴格,今後房價一定會慢慢與收入接近,回到大多數人都能買得起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