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閩公子
-
2 # 私人婚戀顧問
我見過很多大齡青年,在婚姻大事上,最終和爸媽中意的相親物件在一起。
我不想爭論“大齡青年”“真愛”應不應該的問題,放棄對靈魂伴侶的尋覓,從表面上看,一切沒什麼不好,有和朋友的精彩旅行,外人看上去光鮮的工作,以及一段穩定的感情。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還是會感覺不快樂,甚至深深的後悔:這些不是我想要的。為什麼我沒有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
不敢堅持自己的主見,也是因為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是和解者的角色,不願意讓自己愛的人受傷。人際相處需要雙方的包容和諒解。當一方控制慾和攻擊性太強的時候,另一方也需要更多的忍耐。不然結局將會是持續不斷的爭吵,以及對優勢地位的爭奪。放棄自己的主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另一方的包容和遷就,以及對維持人際關係做出的努力。或許他們會想:“爸媽根本就不會包容我,如果我不忍耐,這個家就維繫不下去了”“戀人很有主見,而且聽不進我的意見,如果不忍耐,這日子根本過不下去啊”。就這樣,他們慢慢形成並熟悉了遷就別人,放棄主見的人際關係模式。在和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打交道的時候,也因為缺乏對其他相處模式的瞭解,習慣性地走進這個充滿限制卻又熟悉的“怪圈”,把自己逐步改造成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更加合理地看待拒絕的後果,給自己一些犯錯的空間。擔心傷害到朋友,戀人和家人,不敢拒絕他們的要求,其實也是一種“強求”,要求百分之百的安全,不能承受可能的傷害。在這背後,或許我們會給拒絕別人一個非常負面的評價,把拒絕的後果想得糟糕至極:“如果拒絕了戀人,我們就要分手了,我就要傷心好幾個月,一個人孤苦伶仃”。在這時候,我們需要更合理地去看待拒絕的後果,比如思考一些積極的“例外”:“之前我們意見不合大吵一架,他沒有離開我,還和我道歉了”,調整對拒絕的後果的評估:“那麼嚴重的吵架我們都能和解。他還是尊重,在乎我的感受的,不會一言不合就分手。”這樣一來,我們就能降低拒絕他人的恐懼,給自己多一些嘗試的自由。
調整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位置,不做人際關係中的“替罪羊”。或許在家庭關係中,爸爸媽媽是強勢的存在,我們必須要忍耐,成為他們負面情緒的宣洩口,才能讓家庭良好地運轉下去。但是我們也要明白,自己並不是別人的附屬,要用一生的時間做他們舞臺下的觀眾,滿足他們自尊和控制的需要。他們也需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因此,我們要從和爸媽,或者重要他人的共生狀態中解放出來,分清自己和他人的邊界。這個分離的過程是痛苦,不捨,甚至令我們恐懼的。但只有確立好心理上的邊界,我們才有空間做出自主決定,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並且用我們的改變推動他人做出調整。
跳出“安全區”,慢慢探索新的人際關係模式。在談到和別人確立邊界感,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時,有人可能會想:“如果我不做那個和解的角色,對方肯定也不會和解,這段關係肯定很難維繫。”的確,做出調整,也就意味著我們要跳出“安全區”,離開那個雖然充滿傷害,但是很熟悉,我們已摸清套路的相處模式。當我們很難去面對這樣的恐懼時,可能會採用投射的方法,把這樣的負面的情緒安置到對方身上,認為是對方很難接受這樣的改變,是關係破裂的原因。因此,我們也需要面對跳出安全區時,脆弱,缺乏保護的自己,一點點地學習和了解平等的人際交往方式,學會合理地拒絕別人的要求,堅持自己的主見。這是一個很艱鉅,甚至充滿傷害的過程。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得到了鍛鍊自主性,為自己發聲的機會。經過成功經歷的不斷強化,我們最終也會建立起新的,更加健康的人際關係模式。
-
3 # 玄緣雪蓮
我感覺多學習沒有什麼壞處,雖然我老媽會說很像學生一樣,可是中國古語怎麼說學到老,活到老,獨到見解不是自己說的而是別人認為的,而且說到浪費資源,那麼一直看手機的人難道不是浪費資源嗎?獨到見解和浪費資源要看事情的兩面性,而不是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比如我的聲優的工作每天都是看劇本,有時候老媽也說我浪費資源,其實這個是個人觀點而已因為這個是我的工作兼職,畢竟中日雙語聲優是兩個國家的同時進行,必須要抽空來看不然無法完成任務和讓前輩們說就不好了尤其是日本聲優要求很辛苦又刁鑽但是很有趣可以學會很多東西,而我的法醫碩博連讀也是自己喜歡的自考的,因為喜歡所以我才會努力做到極致,浪不浪費資源是前輩和法醫科的領導說的算而不是我們這些人員,所以我感覺看事情要看本質而不是表面上,畢竟現代社會連證據都會騙人,所以自己親身經歷會更好而不是一廂情願的認為而已。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你說的是浪費社會資源嗎?這個也談不上吧,學習而有獨到見解,這個是學習的最高層階段,這種能力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換句話說,這就是學習了之後還有創新的意思,大多數人學習完之後,能瞭解一些知識,增加一些學識就已經挺好了。
學習的初衷一開始不就是這個嗎?如果真要用浪費資源來說這件事,那就把學習看得太功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