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醫聲

    五臟俱虛,氣血陰陽俱不足,三焦不通是證型,中醫講的要辨證論治,審證求因,望聞問切,瞭解症狀與病因,所以要提供更詳細內容,更有可能的話看到病人,中醫不像西醫,只要診斷明確,用藥原則一樣,到哪個地方都不變,中醫則不同,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特別是沒有看到病人就開藥也點不妥。所以在這裡也只能說說建議,供參考。

    首先病因治療,因緣相合則為果,是有因果關係,慎起居、避風寒、調飲食、暢情志、忌勞逸,也就是說能吃、能睡、心情好=調理最基礎。

    其次增加營養,特別是蛋白質和維生素是身體最基本的營養保障。

    三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首先要顧護後天,氣血生化有源,運化有力,氣血精微才能輸布灌注全身各臟腑,四肢百骸。

    四針對病人辨證施治,慢病慢調,按病證緩急輕重,或標本兼治,或通補兼施。按上所述證型肯定兼有“久病必虛”、“久病必瘀”、“百病皆由痰作祟”及“病由氣生”等理論,可酌情考慮。以上是我個人小經驗,如果你覺得有道理,請關注,你的每次點贊,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2 # 海根209962465

    五臟虛,氣血陰陽俱不足,三焦又不通,錯綜複雜,但仔細分析要找出其中的關鍵和抓手。虛就是化源不足,後天之脾就是營養物質的耒源,只有把脾胃健起來,很好供給人體所需的物質才能起到四兩撥千金的作用。同時要解決好三焦不通的問題,交通堵塞進不暢出不暢就是補脾也無用,但考慮到廣疏通怕更傷氣傷血傷液,就要補脾的同時疏通三焦也跟上,這是總的指導思想,具體還須根據病人的具體證狀選方用藥,但補要輕,疏忌猛。慢慢來,不要貪功求速,否則必適的其反。

  • 3 # 利軍說中醫

    五臟俱虛,氣血陰陽俱不足,三焦不通,首先要治療脾胃,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但是,又要看五臟俱虛伴不伴有脾胃溼熱或肝膽溼熱,如果伴有脾胃與肝膽溼熱,首先要清溼熱,之後在健脾胃,補氣血,強腎臟,再調陰陽。

    中焦包括脾胃與肝膽,所謂中焦不通,就是因為脾虛溼盛或肝膽溼熱引起脾胃中焦樞紐功能減弱或降低。

    若是單純脾虛引起,那就健脾利溼,養心補腎,理肺疏肝。因為脾屬土,心為火,心火為脾土之母,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脾虛要在健脾、補脾同時要養心。還因為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筆者治療原則,治病必治心,

    但在臨床工作中,有很多人,單純健脾,補脾,效果不理想,那就可能是因為伴有脾虛引起溼盛太重,或是伴有肝膽溼熱,這樣患者,單純補脾效果不好,若要補腎還虛不受補,一補就上火,就會出現嗓子疼,口腔潰瘍、便秘…等症狀。。這時候就需要首先洩脾溼,或瀉肝膽實火,首先把中焦脾胃這個樞紐啟動起來,然後,在洩脾溼或瀉肝膽火同時再健脾、養心,補腎理肺。總治則是疏肝膽,洩脾溼,健脾胃,養心神,補腎臟,理肺臟。這樣治起來就不會上火,就不會出現虛不受補,一補就上火的現象。

    脾胃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了,氣血生化有源,解決了氣血俱虛問題。氣血充足,五臟得到充足氣血的供應和濡養,五臟俱虛就會的到治療。氣血充足,五臟調和,陰陽自然平衡,陰陽俱虛得以調補。氣血充足,五臟調和,陰陽平衡,中焦自然通常。

    中醫治療的說是氣血,調理的就是陰陽。

    陰陽失衡乃為病,陰陽平衡乃健康。

    中醫還認為久病及腎,所以,對於病的時間較長或是慢行病,不管是否腎虛,都一定要重視補腎;中醫還認為久病必瘀,所以,治療慢性病也要活血化瘀;怪病都由痰作祟,所以,對疑難雜症,要健脾化痰。

    慢病、怪病、疑難雜症,用藥先調脾,針灸找夾脊。

    中醫認為,身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好比一家人,一家無論幾口人,有一個人有病了,出事了,家裡人都跟著上火著急;有病的人治好了,家人也得給調理調理,出事的人沒事了家人也得給安慰安慰同理。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是生剋制化關係,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所以,中醫治病時要五臟同治,六腑共調,但是要分清主次而已,主病重治,從病協治。

  • 4 # 布穀山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鍛鍊,高高興興,藥食同源不要老想著吃藥,給你開的這個方子就是最好的調理!你這是懶病!

  • 5 # 健康身心1

    是一個很慢長的工程!你的身體糟透了!第一必須要有一正確求醫態度,第二需時間,環境,個人素養,家庭因素,第三工作要求,沒有執著追求信念也調理不好!第四沒有追求的人是不配找中醫治病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怪!沙僧什麼本事能把九個那麼大的骷髏頭同時掛到脖子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