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島南湖

    事情都有兩面性,就像硬幣的正反面。

    第一種情況,父母的原因。愛的方式不正確,過多地干涉子女的自由,侵犯孩子的隱私,總想全權為孩子做主,不考慮孩子的意見和想法,造成孩子有強烈的被束縛感。

    第二種情況,子女的原因。有的孩子因為年紀輕,對新鮮事物懷有濃重好奇心,且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總想要嘗試一些不可做的事,此時父母的阻止就會讓其感覺自己受到了限制,產生了被囚禁的感覺。

    因此,溝通特別重要。孩子要懂得學習父母寶貴的人生經驗,父母也應多傾聽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心思和想法。

  • 2 # 讀時光

    我想透過非暴力溝通的角度說一下這個問題。

    父母愛孩子往往表達的方式不正確。父母想讓孩子知道父母愛他,並且想讓他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即使孩子明白這是為了他好,他也不願意屈服於命令,青春期的孩子尤甚。怎麼表達才會聽呢?

    第一,陳述事實。比如,你一直捧著手機。

    第二,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很擔心。

    第三,說出因為哪些事情導致的感受。比如,因為我看重你眼睛的健康。

    第四,說出請求,這點很難。請求不是命令,因為請求一旦過度就會變為命令。比如,你可以到外面活動一會,放鬆下你的眼睛嗎?

    假如他還是紋絲不動,可以嘗試瞭解他的想法,他此刻的需求,在互相瞭解了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得到尊重,需求得到滿足,孩子就會明白你是愛他的,而不是互相折磨。

  • 3 # 有問題boy

    從我們一出生父母就陪在我們身邊,可能對於我們過度的“愛”導致我們很反感,而且倍感壓抑,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有以下方面:

    我們沒長大時,父母就拼命賺錢讓我們學這個學那個,什麼補習班,什麼興趣班,儘管我們可能不喜歡,基本自由的時間很少,連吃飯的飯菜也要管,不喜歡吃但還是強制吃,我們覺得父母什麼都要管,覺得跟的太緊了。但其實父母是因為我們還不懂事,是非能力太弱,想把最好的給我們,所以拼命讓我們學習,這個直到我們長大了,才能明白父母的苦心。

    等長大了就不一樣了,我們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間,什麼寫日記,自己交的朋友,通通都要管,這時候會真的很反感,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們,為啥連這點自由都不行,這時感覺是真的一個囚籠。我們開始頂撞父母,父母反而不理解變本加厲,最後只能用吵架來搞的不歡而散,這時又傷了父母的心了。

    我覺得父母的愛有時真的要考慮到實際,給孩子一點自由的時間以至於童年過的不是太慘,讓自己學著拿主意也是一個鍛鍊。我們也要理解他們的苦心,應該試著溝通,讓他們改變一下,不至於我們覺得這個愛太沉重,讓我們感到壓力,又像是進囚籠一樣。

  • 4 # 稀裡糊塗的小豆豆

    自古以來,歌頌父母的愛的文章數不勝數。今天我卻唱反調,來說說父母的愛對孩子的傷害。從生命孕育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父母就給了我們無數的疼愛與關心,孩子們才能自由、健康的成長。小時候我們接受的教育便是父愛母愛的偉大,然而真正成年了,長大了,才知道不是所有的愛都值得提倡。不是父母所有的關心與愛我們都能接受。很多時候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成了一種桎梏、枷鎖。扔不掉,趕不走,躲不開,不是不想要,是不敢要。最後父母傷心,兒女違心,為什麼會造成這樣一種局面呢?個人以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父母的控制慾。兒女們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便是一個獨立的人,然後才是某人的兒女或者父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講究三綱五常,父為子綱擺在首位。父母安排子女的一切似乎就變得那麼天經地義,子女作為父母的附屬品,不得有任何異議,否則就是不孝。子女們的幸福不重要,父母的權威很重要,子女們的想法不重要,父母的面子很重要!歷史發展到今天,很多父母仍在延續著這種模式,不允許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只允許孩子們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哪怕自己的思想已經跟不上時代,孩子們也要聽從。請問這樣的愛子女來說,到底有多沉重?子女有多辛苦?父母覺得自己的愛心不被接受,還非常憤怒,卻沒想過子女只想要個桃,你們非得給個框,這樣的愛除了讓人覺得窒息。

    二、缺乏邊界感。父母關心子女,無論子女多大,父母都想插手,如果謝絕他們的好意,他們便覺得自己沒有用處,或者說子女不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經常逼著孩子同意自己的選擇,從上學到擇偶,從家庭到工作,父母無處不在,干涉比比皆是。在我們的文化中,家庭中是不存在什麼邊界感這一說法的,更沒有什麼隱私可言。只要是獨立的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有自己的想法和處事的原則。父母、夫妻、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尊重彼此的選擇。有的人說,父母愛你們,怕你們走彎路。人的一生哪有什麼彎路,近路,怎麼走都是路,選擇任何一條路,都將錯過其他的。作為獨立的人,短短的一生卻無法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這又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尺寸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