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蛋科夫斯基
-
2 # 紅色天空001
準確的說應該是兩顆或者多顆恆星圍繞共同的質心旋轉。第一個雙星系統是有德國科學家貝賽爾計算得出的天狼星及伴星,兩顆星圍繞共同質量重心約50年環繞一週。天狼星半徑比太陽略大,但是比太陽亮23倍,是一顆藍矮星;伴星質量接近太陽,直徑只有太陽的1/120,是第一顆被發現的白矮星。宇宙中雙星系統或者多星系統很普遍,而像太陽這樣孤身一人的卻非常少。有兩顆恆星彼此環繞,也有兩顆中子星或者兩顆黑洞彼此環繞都已經被發現。同時最近發現的系外行星多是圍繞雙星系統運轉的。而有的雙星系統產生並不平靜的吸積現象。而中子星或者黑洞的雙星系統,其實是更加熱鬧了。這張圖就是發現所謂的著名引力波的兩顆互相環繞的中子星。上圖,計算機模擬幫助解釋了一個奇怪的光訊號,這個訊號被認為來自於一個緊密結合的黑洞,它位於35億光年遠的地方。在雙星或多星系統中,更高質量的星進化會更快,最終會變成一個緊湊的物體——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質量較低的恆星在演化階段會越來越靠近緻密星,以至於外層大氣都落在緻密星上。上圖就是一顆藍巨星外層大氣被其緻密伴星吸積,產生的氣體漩渦,也叫吸積盤。而遙遠的類星體,更可能是二元黑洞的家園,兩顆彼此環繞的黑洞產生巨大的能量,激發周圍的氣體,使我們在一百多億光年之外都可以發現它們。 所以說,雙星或者多星系統在宇宙中非常普遍。而我們的太陽看起來卻像個異類。
-
3 # 智盈2
據美國密西根州天文學家莫納爾觀測發現,距離地球1800光年遠的2顆恆星將會在2022年發生碰撞,這個“KlC9832227”的雙星系統位於天鵝座附近。 科學家還發現過最明亮的伽瑪射線雙星,而且是第一個伽瑪射線雙星在銀河系外被發現的。這個團隊結合美國宇航局的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的資料與來自其他裝置的資料,證實了曾經被認為是大質量x射線雙星的系統事實上是伽瑪射線雙星系統。這個新發現的伽瑪射線雙星命名為LMC P3,是在鄰近一個名為大麥哲倫星雲的小星系發現的,距離地球約163000光年。伽瑪射線雙星是一個擁有兩顆恆星的系統,一顆恆星繞另一顆執行。其中一顆通常是巨大的恆星,另一顆是黑洞或中子星(極磁星),非常罕見。到目前為止,在我們的星系中發現了5個,“LMC P3”是最明亮的伽瑪射線雙星系統。
-
4 # 艾伯史密斯
答:這個不止有,而且還有非常多,比我們太陽系這樣的主星系統還多,在天文學上叫做物理雙星系統,比如織女二、開陽雙星、天狼星、南河三、大陵五等等。
物體雙星系統當中,質量大的通常亮度也高,叫做主星,另外一個叫做輔星;有時候兩者質量相差不大,有的兩者質量也會相差非常大。
比如大陵五雙星,主星為太陽質量得的3.5倍,輔星只有太陽質量得0.8倍,而大陵五雙星之外,還有一顆質量為1.65倍恆星,以大陵五雙星為中心繞行,三顆恆星組成三合星。
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α星,就是一顆三合星系統,其中一顆較小的恆星(比鄰星),繞著兩顆較大的恆星繞行。
目前,發現最多的聚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二顆——開陽星。
開陽星本身是一個聚星系統,而開陽主星又是一個雙星系統,然後兩顆子星又是三合星和密近雙星。
另外,開陽輔星也是一個密近雙星。
所以,整個開陽星的恆星系,就有七顆恆星。
密近雙星:雙星系統中,其中一顆子星影響著另一子星演化的物理雙星,可稱為密近雙星。說白了,就是距離非常近的雙星,以至於其中一顆恆星在合適時候,還能大量吸取另外一顆恆星的物質。
回覆列表
當然有啊,這叫雙星系統。雙星系統是一個恆星系統包括兩個恆星,這倆恆星圍繞它們共同的重心。還有兩個或多個恆星系統,稱為多星系統。這些系統當距離較遠時,通常在肉眼看來只是一個單一的光點,然後透過其他手段可以觀測到為多星系統。
目前我們觀測到最多的就是四星系統,就是四顆恆星的系統。呵呵,三體人弱爆了。
命名規則就是後邊加上ABCD。比如雙星系統,半人馬座αAB。
關於雙星系統怎麼形成,目前有很多種猜測。
重力形成理論,就是一顆大的引力拉過來一個小的,然後小的被其他東西撞了一下留在了這個系統裡,變成了雙星系統。
擾動形成理論,就是三顆恆星互相拉扯著靠近,後來被甩出去了一顆,剩下倆穩定了。
質量傳輸和吸積理論,這個要先解釋洛希瓣,我不太懂,所以大家先理解為大恆星的質量甩出去給另一顆,形成了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