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南魚物理

    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首先表示對各位的理解和尊重。

    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說說老師,

    我本人是老師,

    我十年多的教學經驗告訴我,老師需要改變自己,老師需要與時俱進,老師需要不停的更新自己(包括學科專業知識和認知思想……),老師需要主動走進學生……

    因為我們是教育教學的主導者,我們不是主體,我面對的、教育的學生才是主體,才是將來這個社會的主人和這個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我們老師一生工作幾十年,社會會變化很大,每一屆學生肯定都不一樣,孩子出生的社會是怎樣的,孩子成長的環境是怎樣的,大體上就決定了孩子的發展特性和孩子身上的時代特徵,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只能順其自然的去規範和呵護,因為他們才是這個社會發展的最直接的體現……而我們老師假如一直抱著自己剛當老師的時候的思想和理念來教書育人,我認為太可怕了……

    所以,老師需要主動改變自己,去有進學生!

    再說說學生……

    但是需要校規校紀來約束。

    少數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家庭家族可能也不夠完善,導致很多矛盾的出現。

    家裡不理解父母,學校牴觸老師,各種問題都有……

    作為學生,應該有最起碼的責任感,應該對校規校紀有最起碼的敬畏,尊敬老師應該做到。

    學生有“好”、“中”、“差”之分,我認為教育存在的價值就在於此,我們不能只看著好學生,只看清華,北大……

    假如把問題學生培養好,那不是這會的幸福嗎?

  • 2 # 子曰詩云

    “為什麼老師不懂學生?"我猜測這個問題的提出者或者是一位心疼自家孩子的生氣的家長,或許是一個不被老師理解的滿心委屈學生,因為這個問句充滿了疑問,不滿,責怪,當然也會有祈求的成分。這樣的責問也就意味著問話者把問題無法解決的責任完全推給了老師,潛意識裡或者明確認定那是老師的錯誤,那是老師沒有盡職,或者是老師的無能。如果是家長,經我這樣一分析,您肯定清楚您有點不像成人了;如果是學生,那我嘗試著解答你的問題,力求讓你不再過多地煩惱。

    一、“懂你”,這絕對不是低層次的簡單理解,而是要求較高層次的心靈的吻合。從“懂"字的偏旁就可窺見,從心,也就是說要求老師不但洞察你的內心,而且從內心認可你,兩心達到一致。從歷史看,我們熟知的"懂你"的典型事例沒有多少一一中國有俞伯牙與鍾子期,管仲與鮑叔牙,……外國知道的有馬克思與恩格斯……從這個角度來看,懂你是太不容易的一件事。

    二、“懂你"不是靜止不變的,是一個很動態的詞,在這件事上很懂你,在那件事也許就不會很懂你,上一秒懂你,那下一秒呢?未必會懂你。因為人的思想是變化的,所以"懂你"是個稀有產品,老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說的就是懂你的稀有性。

    三、“懂你"的價值不是落實在口頭的附和,而是要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上。說一句“懂你"上下嘴唇一碰即可完事。可要落實到行動上,操作性極差。有個事例,父母失合,父親離家,失衡的母親不斷將恨灌輸給孩子,給孩子的心中住下了父親是壞蛋的種子,老師同情孩子,理解孩子,並將更多的關心與愛給這個孩子,可孩子還是無心學習,老師懂他更加關愛他。可是關心與愛解決不了家庭的問題,老師與他母親溝通,他的母親三句話後開始談自己和丈夫的事。最後這位母親三天兩頭來找老師訴苦,老師無奈躲開。落實不到行動上的懂你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沒有任何意義。可是家長或者學生給老師提了一個很高的要求,卻從心裡認為這是每一個老師應必備的最基本的素質。

    從老師的角度來講,作為道德的傳播者,知識的傳授者,甚至是人生的解感者(自己的惑沒法解),的確應具備這種素質,應該能讀懂自己的學生,可在現實的狀況如何?一個班五十個左右的學生,那有那麼多精力與時間去個個深入瞭解;一個老師(除班主任外)除了每天有一兩節課的時間上課外,還有多少時間去接觸學生;現代社會的家庭比較複雜(離異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比例大),不瞭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怎麼去讀懂學生;還有現在的學生接觸的東西太多,思想也相應複雜得多,更加難以瞭解。所以,想要讀你真不是個簡單的事,更何況是懂你?

    這樣一來,那老師不懂學生是應該的了,這種理解是不對的。那麼提出這一問題的學生,當你抱怨老師,責怪老師,甚至批評老師時,你是否想到你該幹些什麼,你那麼孤獨,那麼渴望讓他人理解,那你為什麼不主動出擊,主動跟老師溝通交流,如果這樣做的話,我想具有專業知識的老師會一定懂你的並給予指導與幫助的。同樣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一定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愛學生,關心學生,儘可能的去讀懂學生,讓學生在遇到困惑時,覺得身邊有老師陪伴,不要孤單。

    孩子,我給你解釋清楚了嗎?你還在抱怨老師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傢俱的板件為何會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