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458401116936
-
2 # 農村小葫蘆
帕瓦羅姐,呵呵。說實在的女高音沒有男高音稀有。女人都能蹦出幾個高音就像男人都能低沉一下子一樣 。所以頂級的女高音排不出個名次來,都是苦練來的。
伊麗莎白.施瓦爾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1915-)
德國女高音歌唱家。生於波蘭,曾入柏林高等音樂學校學習,後被吸收為柏林歌劇院獨唱演員。引人注目的第一個角色是《那克索斯島上的阿麗安娜》中的澤比涅塔。1947年起,從花腔女高音轉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劇院的舞臺。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劇《浪子生涯》初演時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舊金山首次飾演《玫瑰騎士》中的瑪莎琳,九年後又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飾演同一角色。
她的嗓音婉轉、靈活、純淨,演唱表現風格細緻深刻而又豐富多彩,不僅探究作品的風格和內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處理。她擅長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和德奧藝術歌曲。音樂評論家們認為,她在藝術歌曲方面所樹立的豐碑,沒有第二個女歌唱家能與之匹敵。
比爾吉特.尼爾森(Birgit Nillsson)
梅爾塔.比爾吉特.尼爾森(Maumlrta Birgit Nilsson 1918年5月17日-2005年12月25日) 是一位瑞典歌劇女高音。生於瑞典南部省份斯康納,她是二戰後(從50年代末到她80年代中引退)瓦格納女高音的代表人物。
職業生涯 1946年在斯德哥爾摩上演的歌劇自由射手中,尼爾森扮演女主角阿伽特。那是她的首演。1947年同樣是在斯德哥爾摩,她扮演的麥克白夫人引起轟動。1954年她首次登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1959年她在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中,演唱了伊索爾德。當時她的演唱征服了整個北美洲。
在各大歌劇院都可看到尼爾森的身影,諸如慕尼黑,東京,巴黎,布宜諾斯艾利斯,芝加哥,舊金山和漢堡。1954到1970年間她年年登臺拜魯依特音樂節,其中《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布倫希爾德和伊索爾德是她最成功的角色。1969年她在維羅納競技場裡飾演的圖蘭多特和1973年在法國南部奧林奇古圓形露天劇場中(卡爾.伯姆指揮,瓊.維克斯飾特里斯坦)飾演的伊索爾特引起了巨大轟動。比爾吉特.尼爾森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榮譽成員。
據瑞典"Expressen"和"Svenska Dagbladet"報道,比爾吉特.尼爾森於2005年12月25日聖誕節當天於她瑞典南部Bjaumlrloumlv的家中逝世;但死訊直到2006年1月11日,即在她出生地Vaumlstra Karup舉行過葬禮後方才向外界公開。尼爾森長期忍受心臟腎臟疾患。她在雙親的墓旁被下葬。但進一步的細節並未清楚。尼爾森於1948年與獸醫Bertil Niklasson結婚。夫婦兩人並未育有兒女。
麗娜塔.苔巴爾迪(Renata Tebaldi)
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從小在當歌唱演員的母親身邊長大,十三歲開始學鋼琴,十七歲入帕爾馬音樂學院學習聲樂。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葉蓮娜一角開始其舞臺生涯。1946年經卡拉揚推薦參加斯卡拉歌劇院的演出活動,從此聲名日盛,足跡遍及歐洲各著名歌劇院。1955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唱《奧賽羅》後,成為該劇院臺柱。
她的演唱風格、感情的表達恰如其分,嗓音極其柔潤流暢,加之優雅的儀態和無懈可擊的音準,使其成為當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Maria Callas,1923-1977)
著名的美籍希臘女高音歌唱家,真名為茜茜莉亞.索菲亞.安娜.瑪麗亞.卡羅蓋洛波烏羅斯。生於紐約,八歲開始學習鋼琴,十歲開始唱《卡門》中的詠歎調,十三歲入希臘雅典音樂學院從達爾戈學習聲樂,十五歲以《鄉村騎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綻露鋒芒。1947年應邀去義大利維羅那露天圓形劇場演出歌劇《歌女》,激起聽眾狂熱的反響。此後不斷演出於世界各地,以對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細緻而富於創造性的處理,使得聽眾進一步領略到歌劇的音樂美和戲劇美,並對十九世紀早期美聲風格的歌劇如《夢遊女》等新的認識。
他一生演出歌劇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極寬,從輕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壯實的戲劇性聲部鬱能勝任,有機地把富有強烈戲劇性和有俏麗錄活特點的花腔唱法結合在一起。擅於形體表演,具有崇高、雋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認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她對“復活”十九世紀早期義大利歌劇、對歌劇表演藝術的發展、創新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回覆列表
共計上百人,百分之八十己故去,還有2,3十位,我得上網查,首推薩瑟蘭,格魯迪娃,史科託,卡巴也(己故),弗萊明,橋治烏,巴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