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白王者榮耀

    眾所周知,在倚天屠龍記中,少林寺中有三位絕頂高手,這三位絕頂高手分別是渡厄、渡劫、渡難,三人被江湖中人稱為三渡,少林三渡早年曾與明教前任教主陽頂天有過一場生死對決,結果由於陽頂天武藝超群,把三渡給打爆了,渡厄的一隻眼睛更是被陽頂天打瞎了。

    陽頂天之所以能夠以一人之力獨戰少林三渡,主要是因為陽頂天那時候身懷兩大絕頂神功,一項是明教的無上武功心法乾坤大挪移,另一項則是大九天手。無論是乾坤大挪移還是大九天手,那都是一等一的頂級神功,其威力都有著開碑裂石的勁道。少林三渡當時雖然武功也很高,但是在陽頂天乾坤大挪移和大九天手兩大神功的攻擊下,依然是落敗了。三渡敗在陽頂天手裡,三人引以為平身第一大恥辱,尤其渡厄還被打瞎了一隻眼睛,後來三人宣佈閉關,坐了三十年枯禪,三人潛心修煉了一門頂級武功,那便是威震江湖的金剛伏魔圈。金剛伏魔圈在少林三渡手裡使將出來,可以說是威力無窮,畢竟三人三十年的枯禪不是白坐的,三人早已練到了心意相通的地步,金剛伏魔圈只要一使出來,三人相輔相成,一起共進退,當金剛伏魔圈的威力發揮到極致的時候,直接是可以與三十二位武林中的一流高手一戰【只須黑索再縮短八尺,便組成了「金剛伏魔圈」,別說八名敵人,便是十六人,三十二人,那也攻不進來】。

    不得不說,金剛伏魔圈的威力確實是相當強的,少林三渡為了找陽頂天報仇,當真是下足了功夫。不過天意弄人,少林三渡苦心修煉三十年的金剛伏魔圈,原本用來對付陽頂天,結果他們最終等來的訊息是陽頂天就已經死了。得知陽頂天的死訊,三渡是惱怒異常,他們三人直接是把全身上下的怒火都發洩到了明教的新任教主張無忌身上。如此一來,張無忌可有苦頭吃了,張無忌雖然武功絕頂,那時候張無忌已經是身兼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拳法、太極劍法、聖火令神功等多項絕頂神功,可是張無忌雖強,依然是破不了金剛伏魔圈,而且張無忌所練的聖火令武功是昔日波斯明教的高人山中老人霍山所創,霍山所創的聖火令武功是一種比較怪異的武功,而且明教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稱為魔教,霍山所創的聖火令武功也多少帶有一些魔性。張無忌用聖火令上的武功與三渡對戰,當時差點是走火入魔了,而三渡所練的金剛伏魔圈正好是降妖伏魔的,所以張無忌一度險些命喪三渡之手,好在關鍵時刻,謝遜唸了一段金剛經,化解了張無忌的魔性,張無忌才得以化險為夷。張無忌前後與三渡的金剛伏魔圈大戰了三次,第一次他以一敵三,雙方平手,第二次他聯手白眉鷹王殷天正和光明左使楊逍,以三對三,依然不敵金剛伏魔圈,並且白眉鷹王殷天正還戰死了,可謂是損失慘重,第三次張無忌聯手練成九陰白骨爪的周芷若,對陣少林三渡,結果還是不敵。

    不得不說,少林三渡的金剛伏魔圈的威力當真是強大無比,似乎看起來整個武林好像就沒什麼人能夠把三渡的金剛伏魔圈給破了。所謂凡事無絕對,金剛伏魔圈雖然很強,但是它依然有剋星。我們都知道在倚天屠龍記中,論單打獨鬥,能在武功上與張無忌有一拼的人,恐怕只有武當派的開山祖師爺張三丰老前輩了。張三丰老前輩的武功,早已經是超凡脫俗,其一生創立了無數的絕頂神功,比如純陽無極功、梯雲縱、神門十三劍、繞指柔劍,當然還有威震武林且傳承後世的太極拳法和太極劍法。張三丰老前輩所創的這些頂級神功,任何一項拿出來,只要將其練到極致,可以說都能夠笑傲整個武林。

    張三丰老前輩所創的這些武功,如果用來與三渡的金剛伏魔圈對陣,即便不能勝過金剛伏魔圈,至少也可以與之戰成平手。不過我們都不能忘了,張三丰老前輩還有一套壓箱底的頂級神功,這套神功便是真武七截陣,張三丰老前輩曾經從武當山主神真武大帝的坐騎龜蛇二將身上,獲得靈感,並且他親自去了一趟漢陽長江邊的龜山和蛇山,到現場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張三丰將武學之道與龜山、蛇山的雄偉山勢相互印證,最終創立出了真武七截陣。真武七截陣如果要發揮出最大威力,需要七人同使,當七個人一同使用真武七截陣的時候,其威力大的驚人,直接是相當於當世六十四位一流高手一起出手【(真武七截陣)到得七人齊施,猶如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少林三渡所練金剛伏魔圈的最大威力僅僅是相當於三十二位當世一流高手一起出手,但是人家張三丰老前輩所創真武七截陣的最大威力是相當於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兩廂一比較,誰更牛,當然是張三丰老前輩所創的真武七截陣。真武七截陣因為其強大的威力,其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張三丰的最強絕技,這項絕技的威力直接是兩倍於金剛伏魔圈,顯然,張三丰所創的最強絕技真武七截陣完全能夠輕鬆破掉少林三渡的金剛伏魔圈。真武七截陣可輕鬆破掉金剛伏魔圈,確實不假,可惜這項絕技是一套陣法,而且需要七個人一同使用,才能發揮出最大威力來。張無忌武學天賦再高,也無法以一人之力,驅動真武七截陣,因此張無忌是永遠也學不會真武七截陣的。

  • 2 # 小魚兒觀影

    注意用詞,原書說的是“掃蕩群邪,,這說明年輕的張三丰做的是俠義之舉。

    按照金庸世界的設定,張三丰叛出少林的時候正是元朝初期攻下大宋的時間,這個時間段裡面,神鵰大俠楊過退隱古墓,大俠郭靖5"日戰死襄陽,老五絕基本都已經年老去世,而且也沒有什麼厲害的傳人。

    丐幫傷亡慘重,全真派和少林派保持中立(歷史上作為宗教的他們都投降了元朝)。江湖中基本沒有大型正派勢力的存在,而按照一般情況,這種時候往往會有很多旁門左道的高手為了金錢和權力成為元朝的幫凶。再看看簡天屠龍記裡的江湖格局,正道六大派+丐幫,反派是明教,都是站在反元或中立立場的。

    屬於元朝勢力的江湖高手只有趙敏手下新招的人那麼在神鵰和倚天之前的這幾十年裡面,屬於元朝勢力的邪派高手們為什麼會出現一個斷層,那些高手為什麼都消失了呢?

    張三丰掃蕩群邪

  • 3 # 劉亦菲講電影

    關於倚天的討論,只要涉及張三丰,往往會很熱鬧。倚天中關於張三丰的描述其實不多,很多人討論中會帶入非倚天中的內容,或者加入自由想象的內容。好比隔壁有個答案,把倚天中反派極少歸結於張三丰老年前在江湖上的掃蕩,搞得好像江湖中正派只有張三丰一人似的。

      百度百科:

      心狠手辣 (漢語成語)  心狠手辣,心如野獸一樣,不能體會凡人的感情。手段之歹毒,達到匪夷所思的境地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

      這個好像有點狠,比我自己理解的還厲害。新東方成語稍委婉:

      心狠手辣  釋義: 心腸凶狠,手段毒辣。  出自: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聽了,欲待不信,又見十五貫錢堆在面前;欲待信來,他平白與我沒半句言語,大娘子又過得好,怎麼便下得這等狠心辣手。”

      有網友把“心狠手辣”理解為決斷明快,(對惡人)下手不容情。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理解有偏頗,這也讓本問題的回答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方向。

      我個人認為基於倚天原著,張三丰是身具“慈悲之心,俠義之懷”,根本不是心狠手辣之人,在江湖上根本不會胡亂殺人。

      回答基於修訂版(三聯版)《倚天屠龍記》。

      知乎上談論張三丰,我認為存在一個問題,經常會跳出《倚天屠龍記》,有時參雜野史(稱他修仙),有時借用他書內容。

      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就是一例,很可能來自《笑傲江湖》第40回的短短描述:

      他知三豐祖師到晚年時劍術如神,輕易已不使劍,即使迫不得己與人動手,也只用尋常鐵劍、木劍,這柄“真武劍”是他中年時所用的兵刃,掃蕩群,威震江湖,是一口極鋒銳的利器。

      我個人認為,即使這段也不能證明張三丰是下手絕不容情,不留活口的。注意我標黑的兩個詞語,掃蕩(未必是殺絕)的是“”,晚年與人動手是“迫不得已”,我個人認為他中年不會是“殺人不眨眼”的。

      還是回到《倚天屠龍記》,來看看書裡的張三丰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個人觀點,張三丰根本不會心狠手辣,反而是身具“慈悲之心,俠義之懷”(第3回語)

      可以這麼說,《倚天屠龍記》中,沒有明確關於張三丰中年在江湖上行為的描寫。第10回百歲壽宴上的一段話,我認為不少人曲解其義。

      ......張三丰成名垂七十年,當年跟他動過手的人已死得乾乾淨淨,世上再無一人。他的武功到底如何了得,武林中只是流傳各種各樣神奇的傳說而已,除了他嫡傳的七名弟子之外,誰也沒親眼見過。但宋遠橋等武當七俠威震天下,徒弟已是如此,師父本領不言可喻。

      我認為這段話的意思,是表達張三丰的長壽,對手都已壽終過世,而非張三丰年輕時不留活口。這段話明確表達的是張三丰已經有極長的時間沒有在江湖上行走和展示武功了。

      還是在第10回百歲壽宴上,少林三空挑戰時,宋遠橋有這樣一句話:

      空智吃了一驚,問道:“尊師張真人也下場麼?”  宋遠橋道:“大師此言錯矣。與家師動手過招之人,俱已仙逝。家師怎能再行出手?......”

      既稱“仙逝”,那就是善終的了,更加證明了張三丰當年不可能“心狠手辣”。

      既然原著沒有明寫張三丰壯年時的故事,那如何評判張三丰的性格呢?我覺得可以從各個側面來體現。

      一、成長經歷

      張三丰(張君寶)自小跟著覺遠,在少林寺長大。

      ......覺遠十年來和這徒兒相依為命,情若父子,......

      在這樣的環境裡,再加上覺遠這個迂腐的書呆子的教導,我認為張君寶肯定是慈悲為懷的,根本不會帶上一絲邪氣。

      二、收徒原則

      (第10回)張三丰收徒之先,對每人的品德行為、資質悟性,都曾詳加查考,因此七弟子入門之後,無一不成大器,......

      張三丰收徒時,品德行為是第一要素!以此標準收徒,師父的品行一定也是極佳的。

      三、徒弟知道俠義之事是對師父最好的壽儀:

      (第3回)宋遠橋望了紅燭,陪笑道:“師父,三弟和五弟定是遇了甚麼不平之事,因之出手干預。師父常教訓我們要積德行善,今日你老人家千秋大喜,兩個師弟幹一件俠義之事,那才是最好不過的壽儀啊。”張三丰一摸長鬚,笑道:“嗯嗯,我八十歲生日那天,你救了一個投井寡婦的性命,那好得很啊,只是每隔十年才做一件好事,未免叫天下人等得心焦。”五個弟子一齊笑了起來。張三丰生性詼諧,師徒之間也常說笑話。

      四、知道都大錦壞事後:

      (第3回)張三丰一直雙掌貼著俞岱巖“神藏”“靈臺”兩穴,鼓動內力送入他體內,聽都大錦說到這裡,忽道:“蓮舟,你帶同聲谷,立即動身去臨安,保護龍門鏢局的老小。”  俞蓮舟答應了,心中一怔,但即明白師父慈悲之心,俠義之懷,那姓殷的客人既然說過,這件事中途若有半分差池,要殺得他們龍門鏢局滿門雞犬不留,這雖是一句恫嚇之言,但都大錦等好手均出外走鏢,倘若鏢局中當真有甚麼危難,卻是無人抵擋。  張翠山道:“師父,這姓都的胡塗透頂,三師哥給他害成這個樣子,咱們不找他麻煩,也就是了,怎能再去保護他的家小?”張三丰搖了搖頭,並不答話。宋遠橋道:“五弟,你怎地心胸這般狹窄?都總鏢頭千里奔波,為的是誰來?”張翠山冷笑道:“他還不是為了那二千兩黃金。難道他對俞三哥還存著甚麼好心?”

      張三丰第一反應就是派俞二莫七去保護龍門鏢局老小,真是身具“慈悲之心,俠義之懷”!

      五、張翠山準備去打都大錦一頓出氣,看到師父演武,

      (第4回)黑暗朦朧中見這人身長背厚,步履凝重,正是師父。張翠山藏身柱後,不敢走動,心知即令立刻回房,也必為師父知覺,他查問起來,自當實言相告,不免招一場訓斥

      張翠山知道自己要打都大錦的想法會“不免招一場訓斥”,可見張三丰並不護短,為人正直。

      六、百歲壽宴和向少林求救。

      百歲壽宴上,對頭欺上門來,最終導致張翠山夫婦自盡,雖然主因是張翠山自覺對不起俞岱巖,但張三丰當時是不知道的,站在他的立場,張翠山夫婦是為了不吐露謝遜下落而自盡的。整個壽宴過程,張三丰毫無動手的意願,怎麼可能是心狠手辣呢?而且,如果張三丰中年心狠手辣,殺人不留活口,這些人敢上武當山來鬧事

      為了張無忌的寒毒,張三丰去少林求救,雖然少林寺認為張三丰會倚仗武功強求,但張三丰只是誠心求肯,毫無動武之意,體現出的也是“慈悲為懷”。

      七、關於對待蒙古人

    (第9回)武當七俠生平最恨的是元兵殘害良民。張三丰平素督訓甚嚴,門人不許輕易和人動手,但若遇到元兵肆虐作惡,對之下手卻不必容情。

      這裡也強調了張三丰督訓徒弟不得輕易和人動手,身為師父,張三丰本人一定如此,前面笑傲江湖那句,其實也有類似意思。

      第11回,張三丰在漢水上救了常遇春和周芷若,其中有一段:

      兩名蒙古武官颼颼兩箭,向他射來。張三丰袍袖揮動,兩枝羽箭遠遠飛了出去,雙足一踏上船板,左掌揮出,登時兩名番僧摔出丈許,撲通、撲通兩聲,跌入了江中。眾武官見他猶似飛將軍從天而降,一出手便將兩名武功甚強的番僧震飛,無不驚懼。領頭的武官喝道:“兀那老道,你幹甚麼?”......  那武官使個眼色,說道:“道長道號如何?在何處道觀出家?”張三丰尚未回答,兩名蒙古軍官突然手舉長刀,向他肩頭猛劈下來。這兩刀來勢好不迅疾,小舟之中相距又近,實是無處閃避。  張三丰身於一側,本來面向船首,略轉之下,已面向左舷,兩刀登時砍空。他雙掌起處,已託在兩人的背心,喝道:“去罷!”掌力一吐,兩名武官身子飛起,砰砰兩響,剛好摔在原本所乘的舟中。他已數十年未和人動手過招,此時牛刀小試,大是揮灑如意。  那為首的武官張大了口,結結巴巴的道:“你……你……你你莫非……是……”張三丰抱袖揮動,喝道:“老道生平,專殺韃子!”眾武官番僧但覺疾風撲面,人人氣息閉塞,半晌不能呼吸。張三丰袍袖一停,眾人面色慘白,齊聲驚呼,爭先恐後的躍回大船,救起落水的番僧,急劃而去。

      張三丰口中說“專殺”,但細讀這段,來追殺常遇春的人有被張三丰打死的嗎?從小說描述來看,連一個受傷的都沒有!

      以上從《倚天屠龍記》中,關於張三丰少年老年的多個側面描寫,都能體現他的“慈悲之心,俠義之懷”,所以,我個人認為,“心狠手辣”是不會出現在張三丰身上的。

      因為沒法複製,這裡引用那位網友回答中相關要點。他主要強調“執行層面”,認為張三丰對待具體的人或者做具體的事情的時候,執行力足夠果斷、狠心,而且往往會採取暴力手段。他講了四個方面的事情,我覺得原著並不支援他的立論,所以在這裡討論一下。

      1、給俞岱巖的殺人任務,認為這種工作是武當的常態化業務,武當以此立威,其美名亦以此傳揚。

      其時正當暮春三月,江南海隅,一個三十來歲的藍衫壯士,腳穿草鞋,邁開大步,正自沿著大道趕路,眼見天色向晚,一路上雖然桃紅柳綠,春色正濃,他卻也無心賞玩,心中默默計算:“今日三月廿四,到四月初九還有一十四天,須得道上絲毫沒有躭擱,方能及時趕到武當山,祝賀恩師他老人家九十歲大壽。”  這壯士姓俞名岱巖,乃武當派祖師張三丰的第三名弟子。這年年初奉師命前赴福建誅殺一個戕害良民、無惡不作的劇盜。那劇盜聽到風聲,立時潛藏隱匿,俞岱巖費了兩個多月時光,才找到他的祕密巢穴,上門挑戰,使出師傳玄虛刀法,在第十一招上將他殺了。本來預計十日可完的事,卻耗了兩個多月,屈指算來,距師父九十大壽的日子已經頗為逼促,因此上急急自福建趕回,這日已到浙東錢塘江之南。

      以後面爭奪屠龍刀、與殷野王對陣等情節來看,俞岱巖的武功在江湖上已經是極高的了。以武當三俠俞岱巖的水準,也要十一招才殺了那個劇盜,可見對方武功不俗。而且一躲就是兩個月,可見勢力也挺強的。原著寫明是“戕害良民、無惡不作的劇盜”,我個人理解這個劇盜勢力龐大,自身武功也好,危害百姓,當地官府應該是束手無策,說不定只能懸賞緝拿。

      張三丰九十壽誕的時候,有這樣一段:

      宋遠橋望了紅燭,陪笑道:“師父,三弟和五弟定是遇了甚麼不平之事,因之出手干預。師父常教訓我們要積德行善,今日你老人家千秋大喜,兩個師弟幹一件俠義之事,那才是最好不過的壽儀啊。”張三丰一摸長鬚,笑道:“嗯嗯,我八十歲生日那天,你救了一個投井寡婦的性命,那好得很啊,只是每隔十年才做一件好事,未免叫天下人等得心焦。”五個弟子一齊笑了起來。張三丰生性詼諧,師徒之間也常說笑話。

      可見張三丰認為弟子好事做得還不多,像張三丰派俞岱巖去是為民除害,原著也僅此一次,不應該是常規操作。江湖人一般是不會參合官府事宜的,就像令狐沖認為假扮參將是極好的偽裝。

      武當派是仁俠為本,路遇不平會拔刀相助,但門人都很謙遜。

      白龜壽引著他走到東首第一席上,肅請入座。這張桌旁只擺著一張椅子,乃是各桌之中最尊貴的首席。張翠山一瞥眼,見其餘各席大都坐了七八人,只第六席上坐著高則成和蔣濤二人。他朗聲辭道:“在下末學後進,不敢居此首席。請白兄移到下座去罷。”白龜壽道:“武當派乃方今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張五俠威震天下,若不坐此首席,在座的無人敢坐。”張翠山記著師父平時常說的“寧靜謙抑”之訓,心想:“倘若師父或大師哥在此,這首座自可坐得,我卻是不配。”堅意辭讓。

      張翠山在王盤山島上,連首席都謙讓不去坐,殺人立威的事情我覺得武當派不會去做。

      2、關於張松溪、俞蓮舟:張松溪是七俠這種比較有謀略的,而俞蓮舟則是比較果決的角色,書中說張三丰收徒是對於人品有考究的,對於這二人都給與包容。我覺得可能也是看中了二人性格中的多謀、深沉。後來張和俞在百歲壽宴上怎麼考量用“虎爪絕戶手”的?殺人誅心的用法啊!

      對於這段的觀點,我不太贊同。俞蓮舟確實比較果決,但並非下手不容情。先來看看俞蓮舟自創“虎爪絕戶手”的段落:

      原來武當派有一門極厲害的擒拿手法,叫作“虎爪手”。俞蓮舟學會之後,總嫌其一拿之下,對方若是武功高強,仍能強運內勁掙脫,不免成為比拚內力的局面,於是自加變化,從“虎爪手”中脫胎,創了十二招新招出來。  張三丰收徒之先,對每人的品德行為、資質悟性,都曾詳加查考,因此七弟子入門之後,無一不成大器,不但各傳師門之學,並能分別依自己天性所近另創新招。俞蓮舟變化“虎爪手”的招數,原本不是奇事。但張三丰見他試演之後,只點了點頭,不加可否。  俞蓮舟見師父不置一詞,知道招數之中必定還存著極大毛病,潛心苦思,更求精進。數月之後,再演給師父看時,張三丰嘆了口氣,道:“蓮舟,這一十二招虎爪手,比我教給你的是厲害多了。不過你招招拿人腰眼,不論是誰受了一招,都有損陰絕嗣之虞。難道我教你的正大光明武功還不夠,定要一出手便令人絕子絕孫麼?”  俞蓮舟聽了師父這番教訓,雖在嚴冬,也不禁汗流浹背,心中慄然,當即認錯謝罪。  過了幾日,張三丰將七名弟子都叫到跟前,將此事說給各人聽了,最後道:“蓮舟創的這一十二下招數,苦心孤詣,算得上是一門絕學,若憑我一言就此廢棄,也是可惜,大家便跟蓮舟學一學罷,只是若非遇上生死關頭,決計不可輕用。我在‘虎爪’兩字之下,再加上‘絕戶’兩字,要大家記得,這路武功是令人斷子絕孫、毀滅門戶的殺手。”

      俞蓮舟為求精進,將“虎爪手”威力發揮到極致,出發點是為了發揮虎爪手的威力,但結果是傷害也大。張三丰覺得廢棄俞岱巖苦心孤詣創出的絕學非常可惜,叮囑只可用於生死關頭,還特意在加了“絕戶”兩字,提醒弟子使用這門武功必須慎之又慎。

      而在張三丰百歲壽宴上,張松溪為何提出使用“虎爪絕戶手”呢?

      張松溪扯了扯俞蓮舟衣角,兩人走到廳後。張松溪道:“待會說僵之後,若能用言語擠住了他們,單打獨鬥,以六陣定輸贏,咱們自是立於不敗之地,可是他們有備而來,定然想到此節,決不會答允只斗六陣便算,勢必是個群毆的局面。”俞蓮舟點頭道:“咱們第一是要救出三弟,決不能讓他再落入人手,更受折辱,這件事歸你辦。五弟妹身子恐怕未曾大好,你叫五弟全力照顧她,應敵禦侮之事,由我們四人多盡些力。”  張松溪點頭道:“好,便是這樣。”微一沉吟,道:“或有一策,可以行險僥倖。”俞蓮舟喜道:“行險僥倖,那也說不得了。四弟有何妙計?”張松溪道:“咱們各人認定一個對手,對方一動手,咱們一個服侍一個,一招之內便擒在手中。教他們有所顧忌,不敢強來。”俞蓮舟躊躇道:“若不能一招便即擒住,旁人必定上來相助。要一招得手,只怕……”張松溪道:“大難當頭,出手狠些也說不得了。使‘虎爪絕戶手’!”俞蓮舟打了個突,說道:“‘虎爪絕戶手’?今日是師父大喜的日子,使這門殺手,太狠毒了罷?

      張松溪判斷形勢,用“大難當頭”來形容,只能行險,又要一招得手,所以提議使用“虎爪絕戶手”,俞蓮舟本意還覺得不妥呢。

      當下七弟子拜領教誨。俞蓮舟便將這路武功傳了六位同門。七人學會以來,果然恪遵師訓,一次也沒用過。今日到了緊急關頭,張松溪提了出來,俞蓮舟仍是頗為躊躇。  張松溪道:“這‘虎爪絕戶手’擒拿了對方腰眼之後,或許會令他永遠不能生育。小弟卻有個計較,咱們只找和尚、道士作對手,要不然便是七八十歲的老頭兒。”俞蓮舟微微一笑,說道:“四弟果然心思靈巧,和尚道士便不能生兒子,那也無妨。”  兩人計議已定,分頭去告知宋遠橋和三個師弟,每人認定一個對手,只侍張松溪大叫一聲“啊喲”,六人各使“虎爪絕戶手”扣住對手。俞蓮舟選的是崆峒五老中年紀最高的一老關能,張翠山則選了崑崙派道人西華子。

      原著明寫俞蓮舟“仍是頗為躊躇”,張松溪接著提議 只選和尚道士老頭兒做對手,將“絕戶”的影響減到最低。在此使用“虎爪絕戶手”,只是迫不得已的險招,絕非刻意為之。

      3、張翠山回武當的一路上,俞蓮舟的表現實在是精彩,當然這些屬於俞蓮舟的個人風格,然而也可以看出張三丰對於這些行為並沒有做太多的限制,甚至是放任的。

      俞蓮舟在與張翠山回武當的路上,有什麼精彩的表現?

      這時殷素素也已奔到船頭,眼見愛兒被擒,急怒攻心,便欲發射銀針。俞蓮舟雙手一攔,喝道:“使不得!”他認得這黑蛇名叫“漆裡星”,乃是著名毒蛇,身子越黑,毒性愈烈。這條黑蛇身子黑得發亮,身上白點也是閃閃發光,張開大口,露出四根獠牙,對準著無忌背上的細皮白肉,這一口咬了下去,無忌頃刻間便即斃命,縱使擊斃那老丐,獲得解藥,也未必便能及時解救,當下不動聲色,說道:“尊駕和這孩童為難,想幹甚麼?”......  突然之間,殷素素伸掌在站在船舷邊的一名水手背上重重一推,跟著飛起左腳,又踢下另一名水手。兩名水手啊啊大叫,撲通、撲通的跌入水中,水花高濺。  殷素素大叫:“啊喲,啊喲,五哥,你幹麼打我?”在船頭縱身大叫大跳。俞蓮舟與張翠山愕然,都不知她何以如此。賀老三遙遙望見奇變陡生,更是詫異之極。  俞蓮舟只一轉念間便即明白,眼見賀老三目瞪口呆,當即拔出長劍,運勁擲出。嗤的一聲響,長劍飛越半空,激射過去,將“漆裡星”毒蛇的蛇頭斬落,連賀老三抓住毒蛇的四根手指也一起削了下來。當俞蓮舟長劍出鞘之時,張翠山已抓住系在桅杆頂上的纖索,雙足在船頭一登,抓著纖索從半空中蕩了過去。他比俞蓮舟的長劍只遲到了片刻,足未著地,半空中探身而前,左手砰的一掌,將賀老三擊得翻出幾個筋斗,右手已將無忌抱過。

      張無忌身處險境,殷素素用計擾亂賀老三的心神,俞蓮舟反應比殷素素的老公張翠山還快,救張無忌出險境,確實決斷果決。

      俞蓮舟忽地省悟,叫道:“不好!”翻身躍入江中。他自幼生長江南水鄉,水性極佳,剛一下江,只見四個漢子手持利錐,潛水而來,顯是想錐破船底,將舟中各人生擒活捉。  他隱身船側,待四人遊近,雙手分別點出,已中兩人穴道,跟著一腳踢中了第三人腰間“志室穴”。第四人一驚欲逃,俞蓮舟左手已抓住他的小腿,甩上船來。他想那三人穴道被點,勢必要溺死在大江之中,於是一一抓起,拋在船頭,這才翻身上船。那第四個漢子在船頭打了個滾,縱身躍起,挺錐向張翠山胸口刺落。張翠山見他武功平常,也不閃避,左手一探,抓住他手腕,跟著左肘挺出,撞中了他胸口穴道。那漢子一聲輕哼,便即摔倒。  俞蓮舟道:“岸上似乎有幾個好手,禮數已到,不理他們,衝下去罷!”張翠山點了點頭,吩咐船家只管開船。慢慢駛近那六艘小船時,俞蓮舟提起那四個漢子,拍開他們身上穴道,擲了過去。但說也奇怪,對方舟中固然沒人出聲,岸上那十餘個黑衣人也是悄無聲息,竟如個個都是啞巴一般。那四個潛水的漢子鑽入艙中,不再現身。

      對於準備錐破他們船底的人,俞蓮舟還擔心點了穴道會導致他們溺死,將他們拋在船頭,後來直接解了他們穴道擲回作為對比,可以看到後面黛綺絲殺了全部準備鑿沉他們坐船的波斯人。

      這兩下敲擊中使上了武當心法,照理對方長劍非出手不可,豈知手指和劍刃相觸,陡覺劍刃上傳出一股柔勁,竟將他這一擊之力化解了一小半,長劍並未脫手。但那二人終究抵擋不住,騰騰騰退出三步。一人站立不定,摔倒在地,另一人“啊喲”一聲,吐出一口鮮血。......  張翠山點頭道:“二哥以指擊劍,她們還是撒劍的好,受傷倒輕。峨嵋派的內功本是極好的,只是未有適當功力便貿然運使,遇上高手,不免要吃大虧。二哥倘若真將她們當作敵人,這兩個女娃娃早就屍橫就地了。可是峨嵋派跟咱們向來是客客氣氣的啊。”  俞蓮舟道:“恩師少年之時,受過峨嵋派開派祖師郭襄女俠的好處,因此他老人家諄諄告誡,決不可得罪了峨嵋門下弟子,以保昔年的香火之情。我以指擊劍,發覺到對方內勁不對時,收勢已然不及,終於傷了二人。雖然這是無心之失,總是違了恩師的訓示。”......  張翠山道:“反正咱們形跡已露,坐船騎馬都是一般。”俞蓮舟道:“不錯。前邊道上必定尚有波折,倘若迫不得已要出手,下手千萬不可重了。”他適才無意間傷了兩名峨嵋門下弟子,心下耿耿不安。  殷素素好生慚愧,心想:“二伯只不過下手重了一些,本意亦非傷人,只是逼對方撒劍,她們自行硬挺,這才受傷。比之我當年肆意殺了這許多少林門人,過錯之輕重,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一身作事一身當,以後不可再讓二伯為難。”說道:“二伯,這幹人全是衝著我夫婦而來,對你可恭敬得很。前面要是再有阻攔,由弟妹打發便是,倘真不行,再請你出手相援。”俞蓮舟道:“你這話可見外了。咱兄弟同生共死,分甚麼彼此?”

      俞蓮舟對於下手重了一些,一直耿耿不安,連殷素素這個妖女都自感慚愧。

      所以,一路上俞蓮舟的表現,非但沒有“心狠手辣”,反而是非常具備仁慈之心,符合我回答裡引用的張三丰收徒的原則,我不知道那位網友如何得出張三丰放任俞蓮舟的結論。

      4、關於對待元兵,原著也有寫到:

      武當七俠生平最恨的是元兵殘害良民。張三丰平素督訓甚嚴,門人不許輕易和人動手,但若遇到元兵肆虐作惡,對之下手卻不必容情。因此武當七俠若是遇上大隊元兵,只有走避,若見少數元兵行凶,往往便下手除去。俞張二人聽說只有十來名元兵,心想正好為民除害,便縱馬迎了上去。

      特別提到“張三丰平素督訓甚嚴,門人不許輕易和人動手”,但對於元兵,也有“肆虐作惡”的前提,才“對之下手卻不必容情”。

  • 4 # 跟班兒影視剪輯

    反正整個倚天的江湖從開頭到結尾是連個像樣的反派都找不出來了。不過也不能說壞吧,畢竟張三丰是掃蕩群魔,殺得基本都是魔頭。

    越是亂世越多趁亂而起的大魔頭,但張三丰從宋末最亂的年代經歷過來,到得元末近百年來竟然殺得整座江湖連個敢自稱反派的都沒有,最多也就是些亦正亦邪的存在。而唯一算得上反派的玄冥二老,其實人家也是為朝廷辦事,正兒八經的體制內員工。

    但即便是這樣,即便是殺了數不清的惡人--畢竟既然稱得上是掃蕩群魔,人數肯定不會少了--甚至一度把惡人幾乎殺絕跡了,按老張的說法還是“老道生平,專殺韃子”。

    也就是說老張殺的那些數不清的魔頭,在他眼裡連個零頭都算不上,那他得殺了多少元人?殺得連經歷過郭靖洗禮的元朝人都得說一句,“達摩是胡人不算數,張真人才是中原武林第一人”。

    你要說作為汝陽王郡主的趙敏沒聽說過曾經蒙古的金刀駙馬、託雷的把兄弟忽必烈的幹叔叔、守著襄陽跟蒙古人打了很久的郭靖郭大俠,我是不信的,恐怕都得能說得上是瞭解了,這種情況下她還能說出張真人是中原武林第一人的話,說明這些年老張是真沒少殺元人,甚至比當年守襄陽的郭靖殺得還多的多,蒙古人肯定是在老張這兒慘遭蹂躪了。

    但是這樣一個殺了這麼多蒙古人的張三丰,蒙古人得了天下後竟然沒找他算賬,反而是積極拉攏,這說明蒙古人對老張是相當忌憚的。就算滅了武當,如果不能留下張三丰也沒意義,還得擔心沒了牽掛的老張隨之而來的報復。所以趙敏要滅武當之前得先找高手偷襲張三丰,確保老張能在徒子徒孫的拖累下被留下來。

    其實在大軍面前一個人的力量有用嗎?沒用的。再強的人也抵抗不了軍隊的碾壓,所以趙敏能輕鬆平了少林。之所以還要派人去偷襲,就只是怕老張跑,可見蒙古人對張三丰的重視程度有多高。

    正常情況下,朝廷一般對正派人物都不會太忌憚的,因為可以用道德道義去束縛他們,用各種手段逼他們就範,但是對老張偏就這般忌憚,說明老張當年恐怕在殺蒙古人的時候,根本就是不講道理的。

    這樣說來,張三丰當年真的是心狠手辣到了一定地步了。

  • 5 # 小毒愛看劇

    (僅談金庸小說,主要是《倚天屠龍記》)

    從原文就能看出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那為首的武官張大了口,結結巴巴的道:“你……你……你你莫非……是……”張三丰抱袖揮動,喝 道:“老道生平,專殺韃子!”……張三丰袍袖一停,眾人面色慘白,齊聲驚呼,爭先恐後的躍回大 船,救起落水的番僧,急劃而去。——《倚天屠龍記 第11章》

    什麼叫名氣?他未通姓名,就是略顯身手(還不是殺手),對面趕忙跑路。再看張三丰這話,看著就不是 啥正經道士有木有?也就是有了宗師包袱,否則真擔心直接來一句“兀那漢子,天兵到此,尚不知死,待 到骨肉成泥,悔之何及”……(對不起走錯了片場) 說不得道:“趙姑娘,你這可是婦人之見、小兒之識了。張真人威震武林之時,只怕你祖父都尚未出 世,小孩兒懂得甚麼?”——《倚天屠龍記 第24章》

    不說《笑傲》裡面的“掃蕩群邪”,這不還有“威震武林”:這個威嘛…… 張三丰所以成為朝廷心腹之患,乃因他威名太盛,給武林中人奉為泰山北斗,他既與朝廷為敵,中原武 人便也都不肯歸附。——《倚天屠龍記 第24章》

    這部分是趙敏的心理活動,還是“威名”,可見曾經是比較威的。 他說到這裡,不禁悽然,想不到威震武林數十載,臨到九十之年……——《倚天屠龍記 第3章》

    繼續“威震”,看見沒,所謂真理就在射程內…… 這年年初奉師命前赴福建誅殺一個戕害良民、無惡不作的劇盜。 ——《倚天屠龍記 第3章》

    俞岱巖領的副本,武當兄弟會有木有? 果然張三丰又道:“本派與少林派之間,情形很是特殊。我是少林寺的逃徒,這些年來,總算他們瞧我 一大把年紀,不上武當山來抓我回去,但兩派之間,總是存著芥蒂。” ——《倚天屠龍記 第3章》

    年紀大了不抓,年紀小了還開宗立派的時候呢?要知道少林一開始就因為偷學武功亂作一團啊!那時候幫 少林解圍的張君寶都沒能免,後來又是怎麼就“不來抓我回去”了呢? 順便,和那句“動過手死得乾乾淨淨”之外的,或許還有宋遠橋的這句“示威”: 大師此言錯矣。與家師動手過招之人,俱已仙逝。家師怎能再行出手?……——《倚天屠龍記 第10章》

    如果單看前面這句,或許還可以說是“靠著年齡熬死對面”,然而結合後面這句話,這TM和“師父動手了 你們個個都得死”有啥區別?當然了,還有一種比較勉強但算是合理的理解,就是輩分上不允許。 其他的案例其實不用多貼,張三丰雖然是大宗師,但是下手這一塊,應該是從來不怎麼講人情的……

    和一些朋友討論之後,做一些修正。 首先是對於題目中“心狠手辣”的定義,我個人覺得如果取其原意的確不適合張三丰,因為“心狠手 辣”本身是一個道德層面的判斷,是對於一個人的定性。如果按照這個定義來看,的確不能說張三丰曾經 是這樣的人。因此我的理解是取其延伸,主要強調執行層面的,也就是對待具體的人或者做具體的事情的 時候,執行力足夠果決、狠心,而且往往會採取暴力手段。 這裡其實主要是四個事情:

    1.給俞岱巖的殺人任務:這種情況在書中較少出現,類似於《笑傲》之中的嶽不群下山找田伯光。可以認為 這種工作是武當的常態化業務,武當以此立威,其美名亦以此傳揚。

    2. 關於張松溪、俞蓮舟:張松溪是七俠這種比較有謀略的,而俞蓮舟則是比較果決的角色,書中說張三丰 收徒是對於人品有考究的,對於這二人都給予包容。我覺得可能也是看中了二人性格中的多謀、深沉。後 來張和俞在百歲壽宴上怎麼考量用“虎爪絕戶手”的?殺人誅心的用法啊!

    3. 張翠山回武當的一路上,俞蓮舟的表現實在是精彩,當然這些屬於俞蓮舟的個人風格,然而也可以看出 張三丰對於這些行為並沒有做太多的限制,甚至是放任的。

    4. 對於元兵的態度,“專殺韃子”已經說了,甚至還告訴弟子對於作惡元兵不必手下留情: 張三丰平素督訓甚嚴,門人不許輕易和人動手,但若遇到元兵肆虐作惡,對之下手卻不必容情。—— 《倚天屠龍記 第9章》

    有朋友提到了郭靖,的確對於宋朝軍民來說,郭靖是一個正直的大英雄,然而其實要說對於元兵,郭靖很 可能就是“心狠手辣”之人,不執泥於“正面套路”,當初二武刺殺忽必烈被逮,郭靖和楊過赴會救人, 忽必烈覺得郭靖處於情義不會玩刺殺套路,郭靖的迴應是: 郭靖正色道:“那卻不然,公義當前,私交為輕。昔日拖雷安答領軍來攻襄陽,我曾起意行刺義兄,以 退敵軍,適逢成吉思汗病重,蒙古軍退,這才全了我金蘭之義。古人大義滅親,親尚可滅,何況友 朋?”——《神鵰俠侶 第21回》

    加上張三丰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執泥,因此在實際操作層面還是得看具體的人,早期版本里面殺死宋青書就 是張三丰親自動的手,對於張無忌三戰逼問阿三等人的行為也未加阻止,所以可以看出雖然行事正派,但 是對於真正的敵人並不手下留情。當然了,這個的確不能直接說是“心狠手辣”,只能說在具體的操作層 面,敢於訴諸暴力,並且做事果斷堅決。 另一方面,對於“仙逝”,我覺得未必就說明人物都是善終,只是為了保證關係的委婉稱呼,畢竟武當雖 然經常立威,但是也提及“交遊遍於天下、行俠仗義、廣結善緣”之類的說法,自然要給大家留下面子。 當然要說是宋遠橋後來所云是“示威”,也的確不太合理。宋遠橋提及此事的時候,並不是對內所說,而 是對外宣佈,武當六俠面臨大敵的場合,但是眾人都不願意讓張三丰親自動手,要說囿於輩分,免得以大 欺小,其實並不合適,因為張三丰先前迎接的時候是自謙輩分以平輩之禮迎接;我覺得主要考慮的就是年 齡,也是文中有提的: 只是兩人均想師父已百歲高齡,雖然眼前遇到了重大難關,但眾兄弟仍當自行料理,固然不能讓師父出 手,也不能讓他老人家操心。——《倚天屠龍記 第10章》

    張三丰年輕時到底有多心狠手辣? - 所以輩分其實更像是藉口,其實主要還是擔憂年齡對於張三丰的影響(不過這個是七俠多慮了)。然而觀 察張翠山自刎的時候張三丰等人“用掌力震開”,再加上後面對於玄冥二老之一的“秒殺”操作,可見張 三豐的實力所在,無外乎後來三空聽到“請教”之後,直接如臨大敵的情況。如前面所述,張三丰並不會 總是那麼殘忍(如常遇春等人),但是一旦有了決定,執行力是非常可怕的。

  • 6 # 霸龍影視

    空見被謝遜敬為天神,武功遠在謝遜之上,為什麼謝遜殺了這麼多人空見不出面,偏偏殺宋遠橋的時候就出面了,看原文,空見非常清楚謝遜的一舉一動:

    空見點頭道:‘我也知你滿腔怨毒,無處發洩。那宋大俠是武當派張真人首徒,你要是害了他,這個禍闖得可實在太大。’我道:‘我是志在闖禍,禍事越大,越能逼成昆出來。’“空見道:‘謝居士,你要是害了宋大俠,那成昆確是非出頭不行。但今日的成昆

    已非昔日可比,你武功遠不及他,這場血海冤仇是報不了的。’我道:‘成昆是我師父,他武功如何,我知道得比你清楚。’“空見搖頭道:‘他另投名師,三年來的進境非同小可。你雖練成了崆峒派的“七傷拳”,卻也傷他不得。’我驚詫無比,這空見和尚我生平從未見過,但我的一舉一動,他卻似件件親眼目睹。

    謝遜濫殺無辜的人多了去了,空見是知道的,但壓根不管,等到謝遜想殺宋遠橋搞個大新聞,趕緊“大發慈悲”,因為謝遜殺的,是少林也得罪不了的人,空見水平比三空高的多,三空在沒見過老張出手前還以為能三挑一,看到老張出手後明顯三觀崩塌了,說好武當功夫以靜制動,以弱克強呢,這老處男居然瞬移(這裡心疼一下玄冥,那時小張還是個小屁孩,玄冥可是老張之下最強戰力,結果遇到老張特麼戰鬥力突然坍縮成一個蒙古兵水平)。如果謝遜殺了宋遠橋,想想張三丰帶一個小孩去少林他們的恐慌吧。可以想象,如果謝遜一直殺的是其他人,空見和成昆只會暗中觀察絕不出現,甚至喜聞樂見,因為謝遜殺的人越多,明教的血債就越多,在顛覆明教這一立場上,少林和成昆是一致的。

    當時的七俠還比不上謝遜呢,空見能秒謝遜,當然也能秒七俠,而武當和少林是競爭關係,上少林恨不得武當死人越多越好,看後面少林和各派在張三丰百歲壽辰去武當發難就知道,為什麼阻止,還不是怕老張?如果被老張知道少林和成昆狼狽為奸,間接害死自己的大徒弟,沒準把少林搞殘。

  • 7 # A小天影視

    張三丰(1247年-?),字元元,道號三豐,生於遼東懿州(今遼寧境內,有爭議),武林至尊、內拳始祖、原式太極創始人、[1]武當派始祖,是道家內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也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 18歲擔任博陵縣令。1280年,辭官出家修道,拜火龍真人為師。[2]明成祖敕封“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明熹宗封號“飛龍顯化巨集仁濟世真君”。

  • 8 # 瘋狂de皮皮蝦

    按照金庸世界的設定,張三丰叛出少林的時候正是元朝初期攻下大宋的時間,這個時間段裡面,神鵰大俠楊過退隱古墓,大俠郭靖夫婦戰死襄陽,老五絕基本都已經年老去世,而且也沒有什麼厲害的傳人。

    丐幫傷亡慘重,全真派和少林派保持中立(歷史上作為宗教的他們都投降了元朝)。

    江湖中基本沒有大型正派勢力的存在,而按照一般情況,這種時候往往會有很多旁門左道的高手為了金錢和權力成為元朝的幫凶。

    再看看倚天屠龍記裡的江湖格局,正道六大派+丐幫,反派是明教,都是站在反元或中立立場的。

    屬於元朝勢力的江湖高手只有趙敏手下新招的人。

    那麼在神鵰和倚天之前的這幾十年裡面,屬於元朝勢力的邪派高手們為什麼會出現一個斷層,那些高手為什麼都消失了呢?

  • 9 # 運至人生

    從少年時代就能看出張三丰的不凡。大多是對自己狠,有堅強的毅力,高超的悟性,小小年紀就爬上華山山頂,去追星。然後遇到郭襄一生未娶,之後他僅憑恩師覺遠傳授的殘缺九陽,就能開創武當偌大的武學體系,名垂武林七十餘年,成為人人敬仰的神話人物,這份武道成就實在無人能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選擇聽書,還是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