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縣木塔
又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應縣佛宮寺內,始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大增修。木塔為樓閣式塔,平面八角形,內外槽,底層出一圈副階周匝,整體結構為殿閣型構架。全塔自下而上由磚石臺基、木構塔身、磚砌剎座、鑄鐵塔剎四部分組成,木塔外觀雄壯而又美麗,具有優良結構效能,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全木構的木塔,是中國現存的,也是世界現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
簡述應縣木塔的結構特點及其成就。
結構特點:
1.採用八角形的平面,比正方形平面減少5%的風壓,有利於抗風效能的增強
2.採用底層副階周匝,塔的總比例偏於粗壯,有利高寬比的穩定。
3.內外兩圈柱形成套筒式結構(金箱鬥底槽)
4.殿閣型構架,9個鋪作層,9道剛性環,加強了結構的整體性
5.平坐暗層內新增立柱、斜撐,把平坐柱網與其上下鋪作聯結成整體框架,使4個暗層變成4個剛性層
6.門窗上加斜撐,增加了整體剛度,樓梯處理逐層移位,避免縱向斷裂
7.儘量用小料,少用大料,有效減輕了塔身自重
8.加固底層最不利環節,將內外槽柱包砌在厚厚磚土牆內。
藝術成就:木塔外觀雄壯而又華麗。
高聳的塔身由6層屋簷、4層平坐、2層臺基形成突出的橫分割;
碩壯、敦厚的體量顯現巍峨、端莊的氣度;
層層內收遞收的塔身取得總體輪廓的恰當收分;
腰簷、平坐有節奏地重複產生了強烈的韻律感;
不同出跳的斗栱使斗栱逐層減小,強化了全塔的透視效果。
簷下斗栱與平坐欄杆相呼應,豐富了塔身的華美裝飾。
塔的總高恰等於中間層(第三層)外槽柱內接圓的周長。塔的臺基面至剎頂的高度恰等於第三層面闊的7倍。這些都顯現出塔立面構圖嚴謹。
應縣木塔
又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應縣佛宮寺內,始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大增修。木塔為樓閣式塔,平面八角形,內外槽,底層出一圈副階周匝,整體結構為殿閣型構架。全塔自下而上由磚石臺基、木構塔身、磚砌剎座、鑄鐵塔剎四部分組成,木塔外觀雄壯而又美麗,具有優良結構效能,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全木構的木塔,是中國現存的,也是世界現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
簡述應縣木塔的結構特點及其成就。
結構特點:
1.採用八角形的平面,比正方形平面減少5%的風壓,有利於抗風效能的增強
2.採用底層副階周匝,塔的總比例偏於粗壯,有利高寬比的穩定。
3.內外兩圈柱形成套筒式結構(金箱鬥底槽)
4.殿閣型構架,9個鋪作層,9道剛性環,加強了結構的整體性
5.平坐暗層內新增立柱、斜撐,把平坐柱網與其上下鋪作聯結成整體框架,使4個暗層變成4個剛性層
6.門窗上加斜撐,增加了整體剛度,樓梯處理逐層移位,避免縱向斷裂
7.儘量用小料,少用大料,有效減輕了塔身自重
8.加固底層最不利環節,將內外槽柱包砌在厚厚磚土牆內。
藝術成就:木塔外觀雄壯而又華麗。
高聳的塔身由6層屋簷、4層平坐、2層臺基形成突出的橫分割;
碩壯、敦厚的體量顯現巍峨、端莊的氣度;
層層內收遞收的塔身取得總體輪廓的恰當收分;
腰簷、平坐有節奏地重複產生了強烈的韻律感;
不同出跳的斗栱使斗栱逐層減小,強化了全塔的透視效果。
簷下斗栱與平坐欄杆相呼應,豐富了塔身的華美裝飾。
塔的總高恰等於中間層(第三層)外槽柱內接圓的周長。塔的臺基面至剎頂的高度恰等於第三層面闊的7倍。這些都顯現出塔立面構圖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