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茉

    小學三年級時,生日那天我收到了生日禮物,爸爸給我買的兩本作文書。那算是我記憶裡第一次收到生日禮物。

    之後作文書裡面的每篇作文我都認真閱讀了不止一遍,從此也愛上了讀書。語文成績進步很快,我的作文經常被當成範本當眾朗讀給同學們。

    多年來我一直有讀書的習慣。

    我覺得閱讀給我帶來一種安寧,那種心靈深處的寧靜,感覺很舒服。

    讀書的人口才也不會太差,因為看過太多書,有時候你刻意去想某個詞或許想不起來。但是在某種環境的影響下,適合那個環境那個時刻的詞語就會出現在腦海裡,很奇妙的感覺。

    至於說讀書為了誇口,我覺得我沒有過這種想法,真的能一直堅持閱讀的人,心靈一定是充實的,這樣的人根本不會想要去誇口。

    讀書對於愛好者來說一種享受,一生摯愛,永不言棄。

  • 2 # 開始的歲月

    紅薯稍書

    小時候,家貧,無書可讀,死皮賴臉從同學那兒借了書來讀,但吃飯的事不能耽擱,爸媽上山勞作回家辛苦,得有現飯吃才會覺得安慰,儘管不會做,但我還是洗了半籮筐紅薯放鍋裡來蒸,誰讓我是家中老大呢!而且弟妹們也要張嘴吃飯。

    趁著蒸紅薯的功夫,我看書,好不容易借來的書,看著,看著……

    有人進門了,掀了鍋蓋:燒糊了,鍋底沒水了,你在幹嘛!?

    遠道而來的三姑揹著行李超我嚷嚷。對的,我的味覺回味了,一股糊味,我盡然不知道,紅薯讓我燒糊了,都是書惹得禍,我偷偷藏起了書。

    事過多年,三姑老拿這個事取笑我:要不是我呀!從天而降,你家就吃灰燼吧。

    現在想想,那時讀書入迷,已經物我倆忘,只有書中的世界了。

    我讀書,雜,不精。“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了不少的顏如玉,始終未得黃金屋。但是讀書之樂,切實深有。

    我許多的快樂,源於讀書;我許多的寂寞,浸與讀書;我許多的迷惑,解與讀書;我許多的思知,得與讀書,讀書與我一路相隨,也會一直相隨。

    我的讀書故事,讀書感受,讀書思考,在此OK。

  • 3 # 屋頂等紅杏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只有黃金屋。雖然讀了幾年的書,也沒發現自己的黃金屋,也沒有什麼顏如玉。可是在思想上,讓自己提高了許多,對待某些事情,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還是有一定的差別,也就是說,一箇中學畢業的人和一個大學畢業的人,或者是一個高中生,同做一件事,或者是同看待一件事情,他們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不只是看待事情,還有個人的談吐,做事情方面,就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文化差異。

  • 4 # 菇涼你是我人

    在現在的手機資訊高速發展中能拋開手機靜靜的看會書是真的不錯 多讀書能使自己更有內涵 更有學實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中自有黃金屋 看書的樂趣真的不少 讀完一本書在細細在腦海中回憶一番就像品茶一樣也是一種人生百態 別又一番滋味

  • 5 # 晴風暖雨可7

    讀書真的可以體會到樂趣!

    從小時候剛識字開始閱讀小人書,之後認識了更多的字,開始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

    徜徉在世界名著的海洋裡,為我打開了探究上下5000年奧秘的慾望,引發瞭如飢似渴的求知慾,也增加了自己豐富的閱歷。

    雖然我此生看了那麼多的書,並沒有過好自己的前半生,但是,讀書真的給我帶來了無以言表的樂趣。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道理,反正,從小就開始有閱讀習慣的人學習成績一定是非常棒的!而且學習新的知識,和其他技能都會一點就通。這可以歸咎於讀書的一個魅力吧!

    而且透過觀察別人的言談舉止,氣質裝扮……就可以把讀書和不讀書的人區分開來。真的特別神奇。

    用讀書去作為誇口之談,那太俗氣了,完全沒有必要。

  • 6 # 我是綠葉上的紅蜻蜓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很多做人的道理就是從讀書中學到的,書成了我的良師益友,伴隨著我的成長。

    看過《水滸》我感覺男人就要有俠義肝膽,為朋友兩肋插刀。

    看過《三國演義》我感覺人就要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多才多藝。

    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捧起一本心愛的書,如朋友、如愛人,與它傾心,於它交流,孜孜不倦,是紅顏知己,是知心朋友。

    讀《詩經》憧憬愛情的忠貞不渝期待愛人的執手偕老。

    讀《驚案拍刻》看盡了人間悲歡 ,看透了世態炎涼。

    讀《周易密碼》知道了陰陽五行,周易八卦,知道了祖國文化豐富多彩。

    讀《中醫理論》我知道了,七情六慾,外感風寒對人體的傷害。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這麼多,有許多知識我們還沒有學好掌握。

    魯班木匠、木馬牛車、麻衣神相、梅花易數我們又讀懂了多少?

    我喜歡讀書,我樂此不疲,焚膏繼晷,不分晝夜。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誰的貢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