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莫名其妙的好
-
2 # 阿燒
第一:有些孩子比較內向,尤其是性格很老實的孩子,他們都比較膽小怕事,可能他們不是太愛說話,看見陌生的人不敢說話,尤其是老人,很多孩子都不敢稱呼,其實孩子內心還是很尊重老人的,我小時候就怕陌生人,看見他們我就害怕叫錯了,所以就不敢主動稱呼,尤其見到長輩就更怯場,其實就是害怕,不是不尊重,這個家長要問清孩子的情況。
第二:家長平時對孩子教育和關心不夠,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平時疏於孩子的教育,他也不知道怎麼去尊重長者。中國自古講究尊老愛幼,受幾千年來的儒家思想薰陶,中國是禮儀之邦,可是在孩子教育,日常行為禮儀,我們和我們的鄰國日本、南韓差一大截,看看日本人平常那90度的鞠躬吧,看看南韓人對長輩的那個尊重吧,中國的女人,你們要是嫁到南韓,南韓的婆婆真的能把你管教的服服帖帖。“子不教,父之過”,為人父母你得好好教育後代,人類能一代代的文明傳承,都是一輩教育一輩的結果,平常多關心關心孩子,多和孩子溝通溝通,教育孩子的重擔還是在你身上。
第三,家長本身就不尊重老人,孩子上行下效,也不可能尊重老人,所以說孩子不尊重老人,家長要付很大的責任,孩子八歲了,也開始懂事了,家長平時不尊重老人,孩子也不可能尊重,甚至以後也不會尊重你,所以說,要從你做起,從自己做起,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
3 # 手機使用者23959482908
我還沒有結婚不過姐姐,哥哥的孩子都是這種情況。孩子現在多半都和婆婆爺爺過,打不能打罵不能罵所以最好自己帶。
-
4 # 孩子成長那些事
孩子8歲了,不尊重老人,怎麼辦?
孩子不尊重老人,這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分享一個專家教育孩子的故事:
朋友的孩子4歲了,有一次帶著孩子回老家,一家人親親熱熱地在聊天。孩子要吃水果,這時媽媽拿出一個橘子,剝出一瓣,對孩子說:“把這一瓣拿給爺爺。”孩子猶豫著,不願去。
媽媽說:“如果你不拿,那麼你就不能吃橘子。”
這時,孩子看著媽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孩子的姑姑連忙過來,領著他,來到爺爺跟前,孩子把橘子給了爺爺。
爺爺高興得合不攏嘴,連誇他真懂事,他也帶著笑臉跑回了媽媽身邊。
媽媽又剝了一瓣,遞給孩子說:“去把這一瓣,拿給奶奶。”這一次,他沒怎麼猶豫,直接走向了奶奶,並把橘子遞給奶奶,讓奶奶吃。奶奶也非常高興,又是一通誇獎。孩子也滿臉笑容。
當媽媽把剝好的橘子遞給他,讓他自己吃的時候,孩子直接把那瓣橘子放進了媽媽的嘴裡,還不停的說:“該媽媽吃了。”
最後,媽媽重新剝了一個橘子讓孩子吃,一家人其樂融融,孩子也吃得很開心。
大家看,一個常見的生活情景,家長引導得當,能讓一個孩子得到教育,讓他知道吃東西的時候要想著別人。
孩子因為小,需要家人處處照顧他,家人卻從沒有指望他做些什麼。所以他的心中是沒有“為別人著想”這個概念的。這就需要家長處處來引導他,讓他慢慢地有這個意識。
對於尊重老人的問題,也同樣需要家長的引導。
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也透過觀察、模仿父母的舉動來了解這個世界,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也最大。
想讓孩子尊重老人,父母就要尊重老人。所謂身教重於言教,父母透過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對待老人應該做些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在上面畫出尊重老人的圖畫,孩子心中就會生出尊重老人的幼芽。
其次,家裡的老人不能溺愛孩子。由於隔輩親的緣故,常見有的爺爺奶奶對於孩子過份的疼愛,可以說是有求必應,甚至對於一些無理要求,蠻橫行為也予以包容。
明明讓別人看來對老人很無理了,老人還嘻嘻哈哈地認為沒關係。這就給孩子造成錯誤的導向,讓孩子模糊了對人尊重與不尊重的界線,甚至對別人也會做出不友好的舉動來。
所以作為老人,一定要愛而有度,給孩子一個尊重他人、文明舉目止的清晰界線。
最後,家人要透過各種日常活動,引導教育孩子為別人著想的意識。如前例所述,小孩子是沒有他人意識的。只有從小教育,克服孩子的自私思想,讓他心中有為他人著想的意識,他才會一步一步地學會尊重他人。
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是一個耐心細緻的過程,希望家長能按下心來,把孩子教育好。
回覆列表
作為父母的有時間多多和孩子說說感恩的事情,比如,孩子,你小時候都是爺爺、奶奶照顧你的,有時候感冒發燒都是爺爺奶奶半夜揹著你去看病的等等!類似的事情,讓孩子懂得老人的好,孩子自然就會尊重老人。要從小教導,有東西吃先給爺爺奶奶吃再自己吃,有種習慣成自然,或許有些做老人的太寵自己的孫子,就會變城孫子不去尊重老人了。一般的老人都特別寵自己的孫子,才會導致的不尊重老人。所以做孩子父母的抽多點時間去教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