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嗨影視
-
2 # Q版小黃人
這種情況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存在農村很多貧窮的地方,因為太窮了的情況之下,根不就沒有女人願意嫁進去,有那麼些女人總是想方設法的嫁到山外去,而相對那些男人們窮了又沒有本事的情況之下,一般都娶不到媳婦,不過相對於上個世紀裡計劃生育不是很嚴的情況之下,基本上家家都是有兒有女的那種情況,所以有很多的農村人就開始想到了換換親那一種婚姻模式。
其實這種情況和封建思想以及重男輕女都沒有直接的關係,首先雙方的兒女們都得見面且相互之間同意才有可能換親,像很多人說的那種強迫兒女們換親的情況還是較少。
最主要的就是在上個世紀裡的窮困山區裡的男男女女們思想都比較單純,一般的換親模式都能夠做到雙方的你情我願的那一種換親模式也是有很多的,再就是相對於雙方換親的模式彼此雙方都相處得相當的好,甚至還沒有什麼家庭暴力之類的情況出現,其主要的原因我以為就是當時農村人思想觀念上的那一種“親上加親”吧!
在農村換親最多的要算是八十年代,我是八五年從部隊退伍的,那時農村已分田到戶五六年了,生活上雖然艱苦,但糧食已經自給自足,還交任務糧,也就是農業稅。
那時農村家庭兄弟姐妹多,年齡最多相隔二至三歲,有的一年一個,都是六幾年墾荒擴種有的吃的時候生下來的,一家兄弟至少三四個,到了八十年代都已是結婚的年齡了。那時結婚彩禮在農村叫“八字鈿”,也就是八塊錢。可是對農村貧困家庭來說,八塊錢都拿不出來。所以,有的農村好事者就想到換親。所謂換親,就讓自己的女兒幫兒子換老婆。
換親唯一好的就是省錢,不要彩禮,嫁妝自個買,擺灑席酒水錢自己管自己的。換親給大多家庭帶來的都是悲劇。如果孃家嫂子有囗經氣回孃家,那麼這家姑娘也會回孃家,這個要離婚,那個自然不會再繼續過下去,有很多換親的家庭到最後都是家破人亡,悲劇一個接一個,我親眼目睹的都很多,跟我差不多大年紀的都知道,換親帶來的婚姻不是奔幸福,更多的是痛苦。
-
3 # 雨涵275014886
回顧78十年代,換親很普遍,就是兩個家庭中的子女換著結婚,因為那個年代生活條件很艱苦,尤其是農村,因為窮很多人取不到老婆,打光棍的人特別多,因為每個家庭孩子都是35個,為了生活,就演變出換親這個不正常的婚姻。很多女孩都不情願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因為自己不嫁,哥哥就要打光棍。
-
4 # 小梅妹說歷史
用現在的眼光說,換親是貧窮時代的產物。因為說不上媳婦,就用妹妹或者姐姐去換媳婦。這個事情七八十年代存在的最普遍。說真的,我就是換親的產物。小時候不知道,長大後才明白,姑姑和舅舅成了一家人,所以,我的表親是相當的親。
為什麼這麼說呢?表弟管我爸叫姑父,我管他爸也叫姑父。這還不親就沒道理了。父親哥五個,他排行老四,等前邊哥三個結婚完,爺爺就沒有能力給爸爸張羅結婚了。因為家裡窮,沒有人給物件。
好在大姑已經二十了,於是,爺爺就決定給爸爸換親,也就是,把姑姑嫁過去,那邊得有女生嫁給爸爸!想這事兒挺難的吧!可還真不難,爺爺放出風后,就有媒人上門來,因為媽媽家也和爸爸家一樣,於是,一拍即合。媒人都是一個,彩禮也省了。
就這樣,媽媽跟了爸爸,姑姑跟了姑父。後來有了我,我們兩家走動是最頻的,因為兩邊都是至親。可後來疏遠了,因為,姑父家開商店有錢了,我家因為爸爸有病,倒是窮了,有錢了就瞧不起窮人了。
這種情況後來越來越明顯了。這年我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就回家種地了,可種地有一半時間閒著,我就想買個摩托去趕集賣東西。看好一個二手摩托,可就缺五百元。可到姑父家很熱情地說沒有,然後,在大家兜裡湊了五十元,氣得我扭頭就走了。
我回來跟父母說姑姑和姑父不好,父母都不讓。後來,爸爸在大伯二伯家借了五百元,我買了摩托,不到半個月就掙回了五百,而後,我的買賣越做越大,後來自己開了商店,也娶了媳婦,不謙虛地說,我也有錢了。
這天,舅舅和姑姑來到家裡,坐下來沒等說話,姑姑哭了,說表弟因為跟人打仗把人打進了醫院,說要二十萬賠償,不給就抓人。來我這裡是借五萬塊。
聽說借錢,我一下想起當年去他家借錢的場景,我借五百都沒借給,而今朝我來借錢,我當即揮手,“你們可真好意思張嘴,當年我借五百都不借給!沒有!”姑姑和舅舅灰溜溜地走了。
父母知道後,來我家,把我一頓罵,然後母親語重心長地說:“真親不惱一百日,過去是事兒不能提了,他家有難,不找咱們找誰?”……在父母的勸說下,我把錢給母親,母親給姑姑送去。
回覆列表
換親現象確實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主要表現在生活貧困家庭,為了不使自己的兒子打光棍,就讓彼此的女兒互換為其雙方的哥哥成親,這樣的婚姻往往是小夥子要比姑娘大十來歲,婚後,往往是沒有感情,導致離異的很多。
但願,換親這種惡習一去不復返,人人都有一個美好的婚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