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用於家用和自駕遊。
9
回覆列表
  • 1 # SomunsYK

    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是好車,不好區分。若非要選擇,那我推薦EDGE這款車!動力強勁,油耗卻比其他幾款低,而且還是7座車,家用很實在。

  • 2 # 我愛我家1230770

    看看菲亞特惡劣的帥鍋,想想jeep令人望而生畏的質量,別聽槍手忽悠,扯別的都是扯淡,珍愛存款,遠離jeep。

  • 3 # 天和Auto

    JEEP指揮官、EDGE、XT5,三臺車的高低配差價差了一臺指揮官……

    兼顧家用和自駕遊同時看中這三臺美系車對油耗應該是有客觀認知的,能接受大排量的高油耗建議一步到位選擇六缸EDGE。

    三臺車裡指揮官也僅是承載式車身的代步車,ADI四驅系統本應該是優勢但奈何兩外兩臺車的表現也非常好,加上JEEP越來越冷門這臺車不建議考慮。

    凱迪拉克XT5實際就是放大版的ENVISION或Equinox,但燃油版的8AT變速箱級別還不如這兩臺中端車高,9AT僅有高價的油電混合弱混版才有出現,看明白了這臺車實際入手的意義也不大。

    所以三臺車裡唯一一臺有六缸動力的EDGE自然脫穎而出,我們來看一看2.7T的EDGE價效比如何:

    2.7T版本指導價38.98-42.98萬,優惠個七萬左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車身尺寸4878*1925*1770、軸距2850mm,標準中型SUV尺寸但只有七座版;懸架結構為前麥弗遜、後多連桿式四輪獨懸,重點看一看AWD四驅系統。

    EDGE的四驅看似是標準的傻瓜四驅,因為連AWD主動切換功能都沒有,而且在淺油門巡航狀態下時速超過40km會切換為兩驅。這種智慧四驅往往比較尺寸,不過脫困能力EDGE實際表現並不差,ESP電子限滑制動力很明顯油門稍微重一點稍微打滑會提供足夠的制動力,單輪脫困是相當輕鬆的。

    而且在高速駕駛時的加速過程中會自動切換為四驅,後輪能得到10%左右的動力分配,急加速能做到50:50,所以這套四驅系統幾乎等於全時四驅只是平時比較“懶”不會隨時保持工作狀態,但有需要的時候還是有能力的。

    2.7T-V型六缸發動機動力儲備充足,最大功率242kw、最大馬力達到329Ps、最大功率達到475牛米,這種效能還要什麼柴油機;變速箱匹配6擋手自一體級別有些低,不過拿來越野和體現加速效能倒是足夠可靠,變速箱算優缺點各一半吧。

    其他方面沒有過多亮點,全車氣囊本就該有,內飾設計是標準的美系車簡簡單單的味道,電子輔助配置和智慧化水平主流,不過在這三臺車裡對比一臺V6就有足夠的價效比了,建議考慮EDGE。

  • 4 # 榛名說車

    自駕遊,這三車都是舒適取向。

    首先踹了JEEP

    理由很簡單,先不提做工如何。就衝主機廠和經銷商的矛盾,你敢買?

    到時候出點問題你找誰,都自己買單?

    其次是EDGE和XT5

    我個人略站EDGE,因為更實用一些。

    凱迪拉克XT4,你得等著這車打折才去買。不打折買個神馬。

    福特EDGE的好處就是大七座SUV。

    中型SUV裡面除了HIGHLANDER就是他能滿足大人的乘坐需求。

    而且靜謐舒適,渦輪加壓之後動力不錯。

    急著用車肯定是首選EDGE嘍。

  • 5 # 背上有渦輪

    這三款車型,在同級別裡銷量都一般,不是特別好。都是美系suv。既然兼顧家用和自駕遊,那麼穩定的質量和不錯的油耗就是首選了。簡單分析下這三款車。

    EDGE,之前很多人在EDGE和HIGHLANDER裡做比較。而EDGE就顯得價效比不錯了。典型的美系suv,外形霸氣十足,2.0t的這款發動機用在比較重的車身上,動力起步比較肉,中後段不錯。還有就是典型的油耗比較高,雖然這幾年美系車也一直在改進。空間寬敞,配置豐富,隔音效果不錯,減震偏硬,底盤紮實沉穩。內飾設計沒亮點。

    Xt5,豪華suv,因為其優惠力度巨大,所以價效比也算不錯。外觀也沒得說,營造的豪華感還行。動力基本夠用,不過和個人駕駛也有關,地板油啥車都能起飛。油耗在美系車裡算是不錯。空間足夠,車內隔音效果不錯。轉向精準。同樣的減震偏硬,後期保值比較差。

    指揮官,在大指揮官後又出現了一款指揮官,外觀依舊延續了吉普家族的設計語言,千篇一律。吉普車型近年來接二連三的出現問題,還有Cherokee的問題,廠家的態度,還是考慮下吧,雖然這款車的動力不錯,空間也寬敞,算是比較給力了。但是車型出來不久,後期有沒有大的問題現在不好確定,如果要買,最好觀望觀望。

    如果是要在這三款車型裡選,EDGE>xt5>指揮官。其實這個預算可以看看AVANCIER的,動力,內飾用料都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黑人接觸籃球兩三年就能進入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