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一探

    從行業上來看,兩人都是軍師,都輔佐君王打下了江山。

    從愛好上來看,兩人都愛好算卦。

    但是從年代上來看,諸葛亮是劉伯溫的前輩,早了許多年,並且也有一定的建樹,連我們一般人都很佩服,更何況算是諸葛亮"業界晚輩"的劉伯溫呢?

    假如兩個人所處時間調過來,也許諸葛亮會佩服劉伯溫呢。

  • 2 # 寂靜4711

    他佩服諸葛亮是因為諸葛的睿智如妖的思維和錚錚不貳的鐵骨,這是一代文人的典範。他更加欽佩的是諸葛亮的矢志不渝,在天下大局早定的情況下依然為了理想而堅持不懈。

    諸葛亮的一生實際上是悲慘的。正如司馬水鏡評說:雖得明主,已失天時。在各方早定的情況下,他唯有不斷出兵,來換取後方的安寧。他自喻“管仲、樂毅”,這二人那個統一了六國?可是歷史卻玩笑般把他推上了主帥的位置,這就導致了他事必躬親,英年早逝!此中甘苦有誰知?劉伯溫的智慧造成了他與已逝千年諸葛亮的知己,“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何嘗不是歷代文人的共同心聲!

  • 3 # 飛哥講歷史

    劉伯溫為何會對諸葛亮心服口服?

    這個說應該不是劉伯溫自己說的,應該是劉伯溫成名後,當時那個年代的人覺得他足智多謀,就跟諸葛亮比較,這個‘心服口服’,也應該是有人覺得劉伯溫不如諸葛亮

    很不幸的是,我也這麼認為

    兩人都屬於天縱奇才,政治、軍事、天文地理,無一不通

    但是有一點,他不如諸葛亮

    那就是,霸氣

    這是一種感覺,與功績大小無關,並不在於諸葛亮到死都是三分天下,劉伯溫輔佐朱元璋能夠一統天下

    在這裡,我做三點解釋

    其一,諸葛亮出場就是滿級,劉伯溫還需要成長

    兩人前期都是以謀士身份被各自的伯樂看中,參政之後,諸葛亮直接統領全軍,而劉伯溫則是以臣子身份,‘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和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

    其二,孔明對自己獨挑大樑的自信,彷彿這種事情自然而然

    而劉伯溫,當朱元璋讓他做丞相時,他已自己嫉惡如仇、沒有耐心拒絕(貌似官職上也差點)

    這也可以說劉伯溫對自己瞭解的夠徹底,在自省方面是不錯,可是自信方面卻不太好

    其三,孔明的膽大包天

    後蜀時,劉禪不思進取,成天想著吃喝玩樂,一旦讓孔明知道,肯定會當面指責,作為皇帝的劉禪大氣都不敢出

    這對於劉伯溫來說,是此生都達不到的高度

    1375年正月,告老還鄉的劉伯溫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太醫探望,吃藥後,劉伯溫覺得更難受了。二月帶病覲見朱元璋時,就說了這事,結果老朱沒搭理。一氣之下,藥也不吃,人也不見,不久之後,病逝

    再多嘴一句,不管誰學問高能力大,對於前人,都會尊敬

    學生活的再好,見到以前的老師,也會說一聲‘老師好’,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美德

  • 4 # 深夜聊齋

    諸葛亮以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成為了歷代文人、知識分子的偶像,而劉伯溫同樣以匡扶天下、成為帝師為人生目標,肯定也想做朱元璋身邊的“諸葛亮”。但因為歷史條件不同,劉伯溫與諸葛亮的差距是蠻大的,因此對這位前輩也只能是心服口服。

    一、 先說一個野史

    關於劉伯溫與諸葛亮的較量,有很多野史趣聞,但是,這些故事太過於荒誕,根本不足信。最著名的一個說劉伯溫想與諸葛亮一較高下,便去挖諸葛亮的墓,結果挖到裡面,看到一個字條,上寫著:“小劉小劉,趕快加油”。劉伯溫本來心高氣傲,現在才對諸葛亮佩服的五體投地。而劉伯溫給諸葛亮墓地裡的“長明燈”加滿油之後,成為明朝的一代賢臣。

    二、劉伯溫與諸葛亮的真實差距

    1、先說政治方面:諸葛亮作為劉備、劉禪的宰相,雖然執掌蜀國的時間不長,但他安撫百姓、制定律例、穩定四方,用蜀國僅僅一州之地,與魏國、吳國相抗衡;而劉伯溫在朱元璋身邊惡,只是一個軍師的身份,最後做到了御史中丞,明朝丞相沒有他的份,所以說,在功績上,實乃無法與諸葛亮相比較。

    2、再說軍事方面:有的人因為《三國演義》太過於神話諸葛亮,而貶低了諸葛亮在歷史上的軍事能力。實際上,在正史中,雖然諸葛亮無伐中原都失敗了,但他的失敗是說沒有取勝,並沒有遭到重大損失,應該說是勝多負少。

    歷史上劉伯溫曾在朱元璋滅陳友諒等關鍵戰役中出謀劃策,但要說起到決定作用,是有點誇大的。而劉伯溫更沒有獨當一面,自領大軍出征的事蹟。與軍事能力相比,朱元璋更加看中他占卜、預測方面的特長。

    3、其他方面:古代文人講究要著書立說,諸葛亮和劉伯溫,在這方面應該說是不相上下,但論作品的影響力和傳播度,還是諸葛亮要強一點,比如《前出師表》,裡面的名句普羅大眾耳熟能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如今在市面上很難買到真酒了呢?該如何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