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何處夢醉寄逍遙
-
2 # 歷史醫生孔老大
1956年以前的50年代,中國老百姓很富裕,沒有消費品供不應求的現象,布匹、付食羔點隨便買,不用憑票。有的老百姓家一年都殺兩次豬。這不是神話——我的少年身歷不會錯。
-
3 # 剛日讀史
我們拋開國家層面的大事,只從衣食住房行四個方面來講上世紀五十年代老百姓的生活。
五十年代的穿著,雖然還一少數人保留民國時期的長袍大褂,但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以列寧裝和中山裝為主,更多的城市居民為了顯示與資產階級劃清界限,將西裝和旗袍裝進了箱底。
農村流行的是對襟短衣,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
(中山裝)
中國的知識分子和青年人最愛的服裝是中山裝,有五粒釦子,四個口袋,口袋上有小翻蓋。
領口有風紀扣。一般左上口袋會挖一條縫,用來插鋼筆,顯示自己的文化。
這是一種時髦,但插的筆不能太多,否則就是賣筆的了。
年輕人與中老年人中山裝的樣式基本相同,但年輕人的中山裝領口更大一些,口袋蓋而的弧度也更大,突出年輕人的朝氣蓬勃。
這種改良的中山裝也叫“青年裝”。
(列寧裝)
還有一種小翻領、雙排扣、兩個口袋、帶一根綵帶的列寧裝,由於可以凸顯腰身,是當時女性幹部和女知識分子的最愛。
五十年代人們的穿著以素色為主,服裝顏色多是藍色、灰色或者黑色,女同志偶爾有穿碎花的,但絕大多數女式服裝顏色也和男性一樣。
夏天的時候,也有一些姑娘喜歡看碎花裙子,但顏色偏素雅,很少有大紅大綠的裙子。
(工裝褲)
五十年代的褲子以直筒褲為主,女性也有穿“工裝褲”的,這是一種帶有吊帶的褲子,胸前還有一個大口袋裝東西,是女工人最愛的褲型。
鞋子一般只有三種,布鞋、膠鞋和涼鞋,布鞋下班穿,膠鞋上班或者出工時穿,夏天穿涼鞋。
當然雨天也有穿雨鞋的。 五十年代是中國大辦公共食堂的年代,政府要求食堂飯菜多樣化,飯要粗細搭配,有幹有稀,菜要多種,有菜有湯。
可是由於受到自然災害和大躍進的影響,很難落實上面的要求。
(公共食堂)
當時實行的是人民公社供給制,農村男勞力每月伙食標準是五元,女勞力四元五角,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半大孩子四元,小孩和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三元。
這個伙食費是發到食堂的,食堂發給每個人飯證,到點吃飯不要錢。
當時人民公社食堂的口號是“放開肚皮吃飯,鼓足幹勁生產”,由於供給制脫離當時中國國情,食堂很快就辦不下去了。
後面的事就不說了。
住的方面,農村還是以土牆房子為主,也有少數用磚砌的,但一般是平房居多,很少有高樓。
城市裡的樓房以三層到四層為主,一些單位為工人修建了許多工人新村,每個人實際居住面積約在十二平方左右。
(某地農村房子)
五十年代農村是沒有自來水的,但有一些地方建了公用旱廁,農民主要還是在自家簡易廁所解決問題。
城市裡自來水基本上都已開通,但不能通到居民家中。
居民每天早上要帶著水桶去公用水龍頭排隊接水。少數老街區沒有自來水,還是要在井裡打水。
一些大城市也出現了公共澡堂,洗澡很便宜。
(大城市的有軌電車)
出行方面,大城市有有軌電車,中小城市只有為數不多的公交班車,大部分人還是靠腳踏車出行。
農村腳踏車非常少,出行基本靠走,有的公社或者生產隊有拖拉機,但並不是用來載人的,而是勞動的。
(女拖拉機手)
農村的公共汽車很少,要想去城裡,得步行很久才有車站,而且班車很少,火車更是許多人一輩都見不到的。
總之,建國之初的五十年代條件還很簡陋,人民的衣食住行要求也不太高,能過上吃飽穿暖有房住的日子,許多人都很滿意了。
大家當時只有一個想法,齊心協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跟著黨走,一定會過上好日子。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回覆列表
上世紀五十年代是中國最困難的年期的,新中國可以說是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新國家,建國之出國內情況極端的不穩定,後來傾舉國之力和世界第一強國打了三年的戰爭,國家經濟更是百廢待興!
和平後在短短的三五年內中國又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饑荒,6億人口受災,美國又對我們進行經濟上軍事上的封鎖,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上臺後,中蘇關係破裂,中國在幾億人民吃不飽飯的情況下還蘇聯的欠款!
為了打破美國的核威脅和軍事封鎖,我們又在困難的時候全力打造我們的核武器,老百姓不可為不苦!由於各種因素,天災自然災害加上左傾的錯誤,老百姓可謂苦不堪言,一年到頭吃不上幾頓飯,更別說穿新衣服疊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