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谷9S
-
2 # 路西談歷史
秦國滅亡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兩個字:暴政。
1.秦朝在統一後,沒有實行修養生息的政策。在經過了春秋戰國之後,人們對於戰爭已近厭惡,他們渴望和平;而秦國卻大興土木,修建長城,宮殿,民不聊生;
2.秦國的法制過於嚴厲,犯點小錯就要重罰、殺頭和滅族,人心慌慌;
3.秦國統一後的根基不穩。雖然七國統一,在七國的中間力量依舊存在,他們對於秦國的統治心存不滿,蠢蠢欲動。秦國對於七國嚴格來說,只是軍事上的鎮壓。
4.焚書坑儒,激起文人的憤怒,以筆抒發秦國暴政。
-
3 # 子由拍案驚奇
在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期間,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朝,就屹立其中,這一期間,秦朝廢除分封制度,郡縣制大行其道;在秦朝的疆域內,全部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同時,秦軍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構築長城拒外敵,開鑿靈渠以通水系。大一統封建王朝集權制度的建立,基本奠定了中國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秦朝徹底結束了從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諸侯大分裂大割據的紛亂局面,秦朝,真正意義上屬於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國家。
後世史家基本都承認,秦朝是一個生機勃發的封建王朝,那麼,“秦朝被消滅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相對於六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領域的勢力來說,秦朝勢力猶如烈火,它破壞力強,攻擊力猛烈,疾風暴雨一般的毀掉了六國的一切上層建築的原有構建,其中,對於施行於六國當中的分封制度就全盤否定,代之以秦朝境內的全部郡縣制推行。
郡縣制度取代封建制度,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大的革命性變革,但是,諸侯分封制度從西周時期開始,一直到戰國時期,有著它巨大的歷史慣性,如同一輛行駛的蒸汽機列車,剎車之後,尚且有強大的慣性。在當時很多人的心目中,對於諸侯分封制度,依然是有留戀之情。
就在秦朝已經建立的時候,丞相王綰還建議秦始皇,在原來燕國、齊國、楚國這三個地方施行分封制度,把皇室人員和功臣分封到這些地方,起到藩籬中央王朝的作用。
而其它被秦始皇滅國的六國貴族們更是盼著天下能夠重新成為分封諸侯的天下。
即便是在遭遇這種強烈的政治訴求情況之下,秦始皇與李斯都堅持不讓步,堅定地施行郡縣制度,完全否定分封制度在秦朝疆域內再度施行的可能性,在此,很多人銜恨於新政治制度,與秦朝統治者開始離心離德。
之後,秦朝如火如荼的政治舉措使被統治者幾乎喘不上氣來。在秦朝,農民們在不斷地服勞役,交賦稅、修長城,建秦直道,造始皇陵等,不得休憩。商人階層屬於被抑制階層,被抑制者怎麼會擁護當政者?再有,六國的貴族被強行遷移到咸陽,人數達到了12萬人之多,秦始皇的本意是想讓這些人為繁榮秦朝經濟起一些作用,可是,這些六國貴族最大的心願是搞復國,慢慢的等待機會的到來,這些人更不可能與秦始皇契合。
為了能使社會各階層服從於秦王朝的大一統意志,自然就會隨之出臺嚴刑峻法,這些森嚴的法度之下,社會是有極高的效率,但是,壓迫大,牴觸的力量也隨之更大。
第三個原因;那就是秦軍主力分佈的極其不合理,導致一旦咸陽有事,四方不及相救。
秦始皇六國初平,即以30萬秦軍北出攻擊匈奴,對於平而復叛的百越,則以50萬秦軍派出彈壓。這些秦軍,很多都是關中一帶的主力秦軍,僅僅這兩處派遣軍,就耗掉主力秦軍80萬人。
國都咸陽只剩下一些衛戍兵力,正因為這樣,對於後來的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都不能及時撲滅,對於直撲咸陽而來的各路軍兵,秦將章邯只能把刑徒組織起來去迎敵,足見對於秦軍的不合理使用到了什麼程度?
最後一個原因;儲君的設立始終不明朗,以至於被人趁機作祟。秦始皇烈烈轟轟一生,但是,對於自己的繼承人問題始終未曾規範化。
所以,他一死,胡亥就不明不白的上位,甚至由此迫死扶蘇,逼死蒙恬。胡亥到是想繼續秦始皇的法度行事,可是,秦始皇以死,胡亥執行秦政法,就不靈了,社會矛盾紛紛激化,四處揭竿而起,六國餘孽彷彿一夜間就成了氣候,大秦朝就這樣疾速的隕滅。
回覆列表
春秋後期,隨著冶鐵技術逐步提高,鐵耕的逐步流行,農業生產效率逐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蹭蹭蹭的往上漲。剩餘農產品較多,輸入商業的部分開始增多,商業貿易規模擴大,人均財富增加。
加之陸路系統‘周道’的逐步完善,水運也逐步完善,人員和物資週轉效率都提高了許多,人們不再拘泥於一地。
於是發展到戰國末期,依靠‘鎖定’農民收取稅收和剩餘農產品的世祿世卿制逐漸崩潰。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必要的國家權力分配機制,以及官僚管理體制。但秦朝是初創,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所以它的三公九卿制是十分幼稚的階段,權力分配尚未合理化,導致地方管理體制較混亂(更何況管理區域如此遼闊)。因此,二世而亡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