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尚霖
-
2 # 依與夢
因為他們很難長壽,也不能長壽。
~~首先,說很難長壽:
1.費力:明君的一大要素就是勤政,像秦始皇那樣,每天批閱幾十斤奏摺,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2.費心:明君必須對國內發生的大小事件做出最快最正確的處理,必須平衡各系勢力,必須防範反對勢力
3.精神壓力大:皇帝的娛樂活動很少,也幾乎沒朋友,和枕邊人聊天還得防外戚,吃飯不能表現出喜好,防投毒
~~再者,說說不能長壽:
人非聖賢,躲不過人的慣性,明君終究會變成昏君,在變成昏君之前或不就死了,反而有助於成就千古美名。
皇帝的一生,其實大致上可以歸為以下三種模式:
1.苦熬,當上皇帝了,掙扎一下或試著努力一番後變成熬,或直接放棄接著熬(庸君或傀儡皇帝)
2.苦熬,終於當上皇帝了,瘋狂作死(昏君)
3.苦熬,終於當上皇帝了,為了理想抱負,幹一番大事業,功成名就,成為明君,然後志得意滿,開始變昏君。
古代明君基本上都是第三種模式,他們有些在晚年其實都已經向著昏君的道路出發了,大興土木,寵幸佞臣。齊桓公,秦始皇,漢武帝,司馬昭,唐太宗等等,都是這樣,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可以說都差不多成混進來,只是沒昏幾年就死了。。。。。。而那些長壽的,可就不一樣了,比方說武則天和唐玄宗,這兩人其實都是明君,但活的久了,老了後就成昏君了,問題是這兩位還都長壽。。。。。。昏君的比例就不斷擴大了,武則天還好,被政變終結了,唐玄宗昏庸中一路走到了安史之亂。。。。。。
但如果唐太宗等人和唐玄宗一樣長壽,那歷史可就真不好說了
-
3 # 不會吃小魚乾的貓咪
古代平均壽命有關
首先,古代人的壽命和現代人的壽命是不能相互比較的。在古代社會的生活水平和作息理念中,很多方面與現代人都是完全不同的。最淺顯的例子就是成婚年齡。古代最早可以在12歲成婚,通常女性居多;而現代社會,最早也得在18歲之後成婚。
資料統計:古代村落100人中壽命分佈情況
從古代人平均壽命上看,古代明君的壽命大多不算短。在古代社會,一般50歲年紀已經算長壽,相當於現代社會65歲之後。古代君王在位期間,所享受的物質條件都非常優厚,因此能活到60歲的也有很多。因此,50多歲而逝的君王在古代並不算早逝。
生活作息強度有關古代君王,尤其是明君,大多工作強度較高,否者如何成為一位明君呢?對內需要安民守國,對外需要開疆拓土。這些都是古代君王日常工作中極為重要的工作,雖然有很多大臣輔助,但是在家天下的社會中,君王本身也需要耗費許許多多的精力在這些工作當中。所謂鞠躬盡瘁,就生動的描繪了古代明君在任期間的工作強度。
除開工作強度,很多明君也都有大多數君王都有的毛病,例如縱慾,縱酒,這些都會極大的消耗君王的身體素質。
個人身體素質有關古代明君,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個人身體素質較好,上馬能拉弓提劍,征戰疆場,類似於唐太宗李世民(壽命51歲),宋武帝劉裕(壽命60歲),宋太祖趙匡胤(壽命50歲),明太祖朱元璋(壽命70歲),明成祖朱棣(壽命64歲),這部分明君通常都身體素質較好,常年征戰疆場,因此能夠在古代社會條件下獲得長壽。
唐太宗“馬上得天下”
另一部分明君,通常個人身體素質較差,還要拖著孱孱之軀上朝理政,稍微經歷一些疾病便支撐不住,最終駕崩。例如明仁宗朱高熾(壽命48歲,虛歲49)、周世宗柴榮(壽命39歲)、唐憲宗李純(壽命42歲),因此壽命較短。
明仁宗的“肥胖病”
最終,在大多數情況下,結合古代社會人們的壽命情況來看,古代明君大多數都還是不算短的。只是現代社會逐漸發展滯後,人們的平均壽命也逐漸變長,使得現代人會誤以為古代明君壽命都很短。
回覆列表
秦始皇:死的突然,不知原因。。。
劉邦:稱帝時就老大不小了,當是死於舊傷復發。。。
劉徹:老死,正常死亡。
劉病己:病死。
劉秀:病死。
楊堅:病死或被楊廣殺死。
楊廣:被部下所殺。。
李世民:死於丹藥重金屬中毒而死。
武則天:病死。
李隆基:鬱鬱而終。
趙匡胤:被其弟所殺。
鐵木真:西夏王妃咬死、被雷劈死、馬踩死,病死、中箭中毒死。
忽必烈:病死。
朱元璋:老死。
朱棣:舊傷復發而死。
崇禎:蠢死的。
康熙:老死。
雍正:操勞過度累死的。
乾隆:好大喜功高興死。
袁世凱:嚇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