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樵說事
-
2 # 五臺聖境五福忻州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有價值,值得回答。
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告訴我們讀書和行萬里路是互補的。讀書是靜態的,行路是動態的,書中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行路當中的眼觀耳聽才能補其不足。
中國的首箇中國旅遊日(2011.5.19)日就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設為節日主題。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300多年前的今天,當今驢友的祖師爺徐霞客同志開始了自己遊覽神州大地的壯舉。並且寫下了影響至今的旅遊攻略寶典《徐霞客遊記》。
古代由於一定的歷史侷限性,出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休閒意識強烈,“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已經指導著人們踏上了旅遊之行。
然而,當我們真正踏上旅途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旅遊就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景區拍照。右手一個手機,左手一個充電寶。筆者帶過很多旅行團,在車上地陪導遊本來興致勃勃的給大家講解當地旅遊景點的文化和風情,但車上的遊客不是打瞌睡就是玩手機,聽音樂。地陪導遊只好掃興的結束了講解,讓大家休息。
筆者深有感觸,在資訊開放的現在,就風景名勝來說,大家早已都在各種媒體的衝擊下,非常的熟悉和了解了,那為什麼大家還要去呢?不就是想親身體驗一下各個景區的風情和文化嗎?可是你不認真聽,不認真看,走馬觀花轉一圈,恐怕回家之後,印象最深的就是景區的自拍照了,看什麼都稀奇,每個景點都來瘋狂的拍照,無非只是積累了一些朋友圈炫耀的資本而已,對景區的濃厚的歷史底蘊和人文背景一無所知。
那麼才能讓我們的旅遊更有價值,有充實的體驗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旅遊出發之前,先把自己旅遊目的地的背景有個簡單的瞭解,這樣到了景區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知道把握一些重點景點進行參觀,拍照留念主題也就更鮮明瞭。而不是人拍我拍,拍完也不知道拍的啥。
二,在旅遊途中,一定要聽導遊對旅遊當地情況作的介紹,包括旅遊線路,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注意事項,這樣才不會在遊覽過程中發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事。許多人一到景點就撇開講解員忙的拍照去了,這樣就誤了地陪導遊精彩的講解。
三,許多名勝古蹟都有許多典故和傳說讓人深思,但是光靠腦袋怕是記不下來,這時候,能帶個隨身筆記本,除了把旅途中有趣的人和事拍下來,還能把自己的感想和心得記錄下來,回+之後,翻翻照片,整理出來,當然你要是能寫出幾篇有思想,有內涵的遊記,然後釋出到旅遊網站上,那我們的旅遊就更要價值了。
四,在遊覽中,多多交流。古語四海之內皆朋友。在旅遊中廣交朋友,這也是旅遊的價值。現在的旅遊尤其是跟團遊,大家都來自五湖四海,組成了一個臨時團隊,大家都應該珍惜這個機會,主動多多交流,沒準還能交得幾個知心好友,拓寬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讓我們在旅遊中品味祖國的大好河山的同時,拓寬了自己的認知和閱歷,收穫了自己的快樂時光和新鮮難忘的回憶,增加了幾個知心好友,這才是我們旅行的樂趣和意義。
在這裡,提前祝我們偉大祖國70週年生日快樂!
回覆列表
旅行不是簡單的走馬觀花式的到此一遊,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旅行可以拓展視野、增長見識,旅行可以陶冶情操、修心養性,旅行可以放下包袱、放鬆心情,旅行可以交友訪友、結識朋友,旅行可以健身強體、延年益壽……
當今社會,旅行已成為大眾消費、娛樂、休閒的一種最佳選擇。
要想使我們的旅行更有價值,我以為事前、事中、事後都應認真對待。
旅行前,不管是跟團遊還是個人自駕遊,一定要有規劃、有目的性,對所要去的地方要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這個瞭解可以透過網路、旅行社進行。這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或少鬧常識性的笑話。
比如,前不久我隨團去貴州,旅行社把線路傳給我後,我對他們給出的景區景點和當地的風土人情透過網路又進行了一番瞭解。在旅行途中,有團友問我一些問題,基本上做到了有問必答。團友對我說:你怎麼知道這麼多呢?!
旅行中,要認真聽講、仔細觀察、用心記錄。旅行中往往出現一種怪現象,導遊或者講解員在講解、介紹時,一些遊客則不認真聽講,各做各的事。
旅行結束了,除感覺到累以外,其他什麼收穫都沒有,人家問他,要麼是"一問三不知",要麼是"就那樣,到處都一樣"。
所以在旅行過程中好認真聽,細緻觀察,還要虛心的與同行、與當地人多交流,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
旅行後,我們要認真總結得與失,有這方面愛好和特長的,最好將所見、所聞、所思,形成文字。如古代大旅行家每到一處旅行後,都要寫成遊記,形成了《徐霞客旅行記》等書籍。如他游完貴州萬峰林後發出感慨: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地峰成林。
當然,絕大多數遊客沒有這方面的特長和愛好,形成文字可能有困難,但可以利用手機拍照、攝影以作記錄、收藏,這也是一種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