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米兒育兒

    現在很多帶孩子都是姥姥幫著一起帶,因為姥姥和媽媽的思想和生活習慣差距不大,兩個人在一起不會出現太多分歧。

    姥姥帶孩子的弊

    姥姥都很心疼自己的女兒,特別是女兒上班,姥姥感覺晚上女兒再自己帶孩子太辛苦了,於是晚上都會要求自己幫著帶孩子,這樣下來,姥姥白天晚上都是帶著孩子,姥姥身體也累壞,我家大寶就是,當時我工作太忙,姥姥晚上帶孩子多,結果半年就累生病了, 以後晚上我再也不敢讓姥姥帶了。

    我們家姥姥帶孩子不好的地方是,很多事情要堅持我們都按照她的意見來,特別是孩子生病,感冒一點必須吃藥看大夫,不然她就你耳邊說的你根本無法抵擋。老人都是這樣,擔心孩子萬一高燒嚴重了之類的。

    還有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吃飯習慣,很不容易養成安安穩穩自己獨立吃飯的習慣。

    姥姥帶孩子的利

    姥姥帶孩子的的好處就是,我們自己還可以像小時候一樣,和自己媽媽生活在一起,很自在,飲食習慣口味也都很接近,可以一直吃媽媽到做的飯菜的味道。

    姥姥和我們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容易接近,有不同意見,可以隨時溝通,姥姥也容易接受。

    除了全職媽媽,現在都是老人幫忙帶孩子,如果姥姥能帶孩子,建議優先選擇姥姥,前提是姥姥身體要好,也不能讓姥姥太累了。最好是讓姥姥和老爺爺一起來,這樣兩個人還有個伴,分擔下帶孩子的辛苦。

  • 2 # 優哉遊哉的

    我的孩子是自己帶大的,自己帶孩子,沒有那麼多家庭矛盾,當然也會有問題。但是,現在大部分還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的,因為畢竟犧牲一個勞動力看孩子代價還是比較大的。現在好多老人帶孩子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問題那麼嚴重。他們也開始學著科學育兒,而且他們普遍比年輕父母更有耐心,帶出來的小朋友也很活潑開朗,性情溫和。當然,如果遇上那些只管溫飽,別的啥也不管的,還有溺愛的,那問題可能就比較多了。例如帶出自私、任性、膽小、不合群等等的孩子的機率會比較大。

  • 3 # 崔馨心理

    首先,感謝提出這個問題,也讓我梳理了隔代老人帶孩子的利弊。

    我是一名親子講師,非常喜歡就育兒問題進行探討。我家孩子主要由媽媽幫我帶大,從最開始不斷磨合,到現在步調一致,回顧過去,非常感恩媽媽的付出和寬容。

    其實,孩子的養育,主要責任在父母。父母的性格和言行,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不管誰帶大,父母的責任最大。

    其次,孩子的養育,理解大於對錯。與其就誰對誰錯去爭吵不休,不如和氣理解,營造好的家庭氛圍。對於孩子而言,有愛的家庭,遠遠好過吃得多麼有花樣,穿得多麼應季合體。

    最後,言傳身教,要有感恩的心。對父母的付出,要心懷感恩,這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孝順二字。

    養兒不易,有人幫忙還是很幸運的。不管誰帶大,父母都要給孩子做出榜樣,感恩,理解,共贏。

  • 4 # 如意金蓮

    我只有一枚男寶,因為工作問題,一直沒有放棄工作,婆婆幫忙帶大,帶大的意思,是到了寶寶上幼兒園的年齡後才帶回到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來,當然期間是來回兩個城市跑跑路,更像是親戚串串門子,每次回去看他的時候,寶寶還真是像看待串門親戚似的,對於我們來不來、走不走幾乎沒有多大的情感浮動,那時候內心是崩潰的,一萬個這丫的是我陣痛了一天一晚隔天中午才生出來的嗎??那時候奶奶是媽媽的位置,記得有次回去他正在睡覺,睡覺你就老實的睡覺唄!!~~這小傢伙像是在查崗似的,睡著睡著就叫幾聲奶奶......只要婆婆迴應他,他就繼續睡,不迴應就立馬爬起來了,我內心是很難受的......這就是父母位置的缺失是寶寶對環境安全感知的敏感度~~~按照經歷過來的經驗來看,沒有跟在父母身邊的寶寶有以下幾點共性:

    1).隔閡性:自小跟爺爺奶奶生活了幾年後,突然換了新環境,惶恐,懵懂,不知道怎樣跟突然冒 出來的爸爸媽媽相處,如果再遇到脾氣不咋滴的父母更是悲催了!相互間總是有張摸不到的紙張隔閡著.

    2).融合性:因為換了新環境,不管是去了遊樂場或是其他小孩子玩的地方,你會發現寶寶或多或少的缺乏跟小朋友的融合性,就是有些膽怯.

    3).溺愛性:孩子跟父母都是一種挑戰,因為之前位置的缺失,父母的彌補心更甚,在教育與溺愛中很難做到平衡.

    4).自私性:無法做到平衡性導致過度溺愛,那麼後面就是孩子的自私性了,你說能怪孩子嗎?前因導致的後果,第一個紐扣沒有繫好導致後面的位置都不對了.

    總結以上幾點,孩子儘可能要自己帶,前期儘管辛苦一些,後期萬事順利呀,前期沒有投入入的後期會讓你加倍奉還上的,孩子需要我們的也就是前期3年左右,所以一定不要位置缺失,如果重新來過的話,孩子我一定一定一定會自己帶在身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開機時顯示檢測到散熱系統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