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丫蛋蛋
-
2 # PM宋先生
從單攝到雙攝再到三攝,目前各個品牌的旗艦手機基本上已經可以替代大多數卡片數碼相機成為使用者日常使用的裝置。尤其是社交網路快速發展之後,無論是最初的QQ或微信,還是微博、知乎、小紅書等等這樣的平臺,其實手機滿足的是“即拍即用”的場景特點。那麼我們就以目前最火的手機三攝鏡頭為例,聊一聊多鏡頭的那些事。
所謂“大三元”、“小三元”關於“大三元”“小三元”,我相信只要平時比較關注科技內容的朋友大概都清楚。其指的是每個品牌方出品的覆蓋短、中、長三個焦段的變焦鏡頭組合,比如佳能是:16-35、24-70、70-200三個焦段;尼康是14-24、24-70、70-200三個焦段。從14-200焦段的覆蓋,足夠99%的使用者任何場景下的使用,只要你不是天文愛好者或者去非洲拍野生動物,其它場景全部可以適用到。
而“大三元”“小三元”中的“大小”,指的是鏡頭的最大光圈,“大三元”的最大光圈為f2.8,“小三元”的最大光圈為f4.0。簡單來說光圈值f=鏡頭的焦距/鏡頭光孔直徑,光圈值越大,光圈越小,單位時間感測器接收的光線越少,圖片越暗;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單位時間感測器接收的光線越多,圖片越亮。同時基於小孔成像原理,光圈越大,景深越淺,拍攝物體身後的景物就會越模糊,比如人像和景物攝影可以用到大光圈;光圈越小則反之,所以拍攝風景的時候一般會使用小光圈拍攝避免跑焦。
所以無論是“大三元”還是“小三元”,其作用是方便使用者只要擁有這三枚鏡頭,理論上就可以不用再添置其它鏡頭,追求畫質和效果可以選擇f2.8的,追求輕巧和更具價效比可以購買f4.0的,其實兩者價格都不便宜。而近三年以來,手機廠商的目標,就是解決手機鏡頭的變焦和虛化問題,以求滿足99%使用者的需求。
覆蓋所有場景的三攝手機從單攝到雙攝到三攝的進化,其核心主要是兩點:一點是解決變焦問題,另一點是實現類似單反的景深效果。單攝時代,手機只能實現普通的拍照需求;雙攝時代,加入了輔助攝像頭的手機能夠識別被攝物體的距離,開始能夠採集空間資訊進行景深演算法;而三攝時代則是主要解決了手機的變焦問題,加入了Ai演算法,進一步增強了手機的拍照場景。我們這裡拿華為P30 Pro舉例說明一下。
在我個人的認識來說,華為P30 Pro依舊是一臺三攝手機,主要搭載了“廣角鏡頭+超畫素主攝+淺望式鏡頭”組合,相信這也是未來兩三年標準的鏡頭組合,三個鏡頭在場景上的不同組合,能夠實現10倍光學變焦以及50倍數碼變焦,覆蓋焦段從廣角的16mm焦段一直到最遠800mm焦段,比起大小三元鏡頭的變焦能力還要更廣。原理是怎樣實現的目前還沒有定論,猜測應該還是主攝影象填充演算法+多幀合成技術,無論是廣角端還是長焦端,都是使用了4000萬主攝的畫素細節填充畫面。
華為這一次在P30 Pro上還增加了一個新的“TOF立體深感鏡頭”,其實與其說是鏡頭,不如說是一個景深感測器,透過發出超聲波,接收反射的聲波,就可以繪製出被攝場景物體的景深關係,從而讓Ai系統做出更好的渲染效果,尤其是在拍攝人像和靜物時,能夠讓系統更好的摳圖進行景深處理。
那麼有的同學就會問了:為什麼手機鏡頭目前也做到f1.6、f1.47的超大光圈,為什麼還是無法實現單反相機那樣的光學虛化效果?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光圈值是相對的演算法,核心是感測器尺寸,如果將手機感測器尺寸與全畫幅單反相機感測器尺寸進行換算,那麼所謂f1.6光圈的手機鏡頭,實際上約等於全畫幅單反f12拍出來的效果;第二點是基於小孔成像原理,景深的深淺與焦距也有關係,焦距越長可以製造的景深越淺,然而過去手機主要是以27mm為主的廣角鏡頭,進而也無法實現單反效果的背景虛化。即便是單反相機,想要得到最優質的人像效果,依舊需要使用100mm以上焦段的鏡頭,比如135、70-200鏡頭。
所以從上文講的來看,目前對於手機拍照的發展而言,並不是基於過去單反相機那樣的光學變焦鏡頭為解決方案(畢竟體積不允許),而是利用多枚鏡頭的組合協同工作來實現。同時加入智慧的後期演算法,使得直出的照片就可以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你真的需要特定的鏡頭感,也可以購買手機專用的外接鏡頭。
為什麼多幀堆疊這樣的技術不被使用到單反上呢?其實索尼、富士的微單也是有的。只不過手機更新速遞更快,更有利於技術的快速迭代罷了。
回覆列表
大三元”鏡頭,實際上指的是16-35mm(或其他)、24-70mm、70-200mm三個焦距光圈大多數是F2.8)的鏡頭。手機上的變焦,都是電子變焦,現在的技術可能還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