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喵喵叫的狗砸

    這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錯覺。理論的東西就不說了,用通俗點的說法,產生這種錯覺有以下幾個原因:早期集中接觸好作品造成了認知偏差。在剛接觸動畫的時候,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是從接觸普遍承認的好作品開始的。比如《EVA》《攻殼機動隊》《灌籃高手》等等。這些好作品是整個業界在十多年間積累下來的,因為看盜版方便,十幾年的精華可能個把月就集中被消耗掉了。很自然,在接下來的時間,這些觀眾就會去追求同樣程度的刺激。這顯然是不可能被滿足的,於是就形成了落差,覺得新的作品變差了。閱歷增加導致新鮮感減退。一般觀眾有意識去接觸動畫應該都是在小學到初中這個階段。這個時期,觀眾的閱歷都是很有限的,動畫作為一種資訊源實際上會包含很多他們沒有接觸過的新資訊。這並不僅限於動畫,小說、漫畫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但是,動畫這種產品是針對固定年齡層觀眾的。也就是說,過了一定年齡層的人,就不是目標觀眾了。這就導致了動畫提供的資訊基本上是穩定的。你15歲看過的東西,到了20歲再看,還是那些東西。但是,同樣的東西,就覺得無聊了,會認為動畫沒有長進。實際上對於更老的觀眾來說,這些新觀眾覺得有意思的作品,他們也早就膩味了。市場疲軟導致產品同質化單一化讓很多觀眾掉隊。同質化單一化當然不是什麼好訊息,但這和單一作品的品質並沒有必然聯絡。日本市場近10餘年兩極分化嚴重,週六日的全日檔滿眼的玩具廣告片,而平常的深夜檔充斥各種美少女廢萌作品,主打男性御宅族市場。於是受眾群就變得很狹窄。以前的作品,特別是那些好的作品,受眾面是比較寬的,所以看的人比較多。但是,這些觀眾很可能不在當前動畫市場的主要受眾範圍內。

    也就是說,市面上實際上並沒有給他們看的作品。所以這些觀眾會覺得這些作品比以前的差了。不過,從產品的角度考慮,產品品質本身是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雖然確實存在單一化的問題,但是並不代表就比以前同檔次的作品差。

  • 2 # 小傘漫剪

    我來發表一下幾個觀點:

    1、製作人員

    以往舊番的製作者差不多都是一些非常有名氣的漫畫家比如宮崎駿、富堅義博等等,製作週期長,身心投入的比較多,都是一些資深的老手,肯定相關方面經驗豐富而且製作的作品也很受人喜歡和追捧。

    2、製作目的

    現在都是短平快的社會,節奏非常快,你不可能再去發上幾年去完成一部番劇,就像《大魚海棠》的製作者從構思到完成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這完全就是隊這哥領域的熱愛和興趣所在,不為火不為盈利為目的了,新的年輕一代(不包括所有)太浮躁,不能接受靜下心來創作,總是拖沓。想著如何用最短的時間來做出讓大家都喜歡的作品,然後往往作畫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人物畫面崩的太離譜,打鬥方面都是PPT製作,一點沒有觀賞感,所以大部分的新番評分都不高,要不稱神的依舊很高,低的依舊很低!

    3、製作經費

    就拿我很喜歡的一部日本動漫《七原罪》最新更新的一季,我以為會給我很大的亮點,沒想到讓我大跌眼鏡,前幾集作畫和打鬥方面都很精彩,到這一季已經完全崩塌,不僅人物細節粗糙,而且大都場面全是PPT,一點也看不到任何精彩畫面,經費可能低的連可憐。應該多學學《進擊的巨人》雖然兩部動漫完全不能比,但巨人各方面都能稱神,從初中一直追到大學。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業不對口,怎麼進入傳媒行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