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內蒙的兔子

    坦率的講,這個提問看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兩個相隔太遠的朝代做類比,其實沒有多少可比性,因為,包括時代背景,當時國內情況,以為周圍環境等等,都沒有可比性。一,北魏總共延續一百多年,先後經歷了從部落奴隸主到封建地主階級的轉變,遷都平城後,實際上的漢化已經潛移默化,但是,出於統治階級安全的考慮,並沒有大規模的開展漢化,尤其是統治階級,這樣,一定程度的保證了其內部的平穩。因為畢竟身處亂世,周圍強敵林立,經常發生戰爭,所以,必須得保證統治階級集團內部的團結一致!而遷都洛陽後,孝文帝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尤其是很多涉及統治階級的貴族集團,強行的推廣改革漢化,加速了鮮卑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融合程序,卻也是客觀上加速了北魏的分裂和滅亡!

    二,滿族入住中原後,實際上也是進行了漢化改革,包括延續科舉制度,納漢族官員進入官聊體系,以及文化上尊孔孟重視儒家思想等等,都是其漢化的表現。但是,可能是鑑於歷史經驗以及現實需要,對於針對統治階級例如滿族的八旗貴族制服並沒有進行多大的改革,總之,清朝實際也做了很多漢化的努力,包括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也都很尊崇漢族文化,但是,其改革主要是針對有利於統治的改革,例如,推崇儒家思想。而對於影響統治階級的民族特權部分,並沒有做大的改革。這樣,很長時間內,保證了其民族的純潔性以及鞏固了統治地位,但是,時間太久了,也造成統治階級的惰性,到了近代,清廷曾經也嘗試改革,但是,其落後性也已經定型,最終被時代淘汰。

  • 2 # 蓋世楠爵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一句話“胡無百年運”。

    意思就是少數民族統治漢族要想長久就得改革學習先進的漢文化,這樣過了幾代人這個民族就被漢化了,自然和漢族融合了。如果不改革不學習先進的漢文化,僅憑藉快馬彎刀的武力統治,這個政權也不會長久,到頭來就是那來的回哪去。

    看看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改易漢俗等。他們慢慢忘記了自己語言、文字,和漢族通婚民族特性也沒了。和漢族沒啥兩樣。

    而滿清在入主中原前肯定也想到了這個問題,面對比自己多的漢人,接替明朝的統治有難度。要是完全學習漢文化,那滿清被漢化,這個毋庸置疑。要是完全不學習漢文化,也不行,就像蒙元一樣,遲早要被趕回草原。

    所以滿清選擇了“去漢化”,剃髮易服,一系列屠殺,文字獄消磨漢人的反抗意識,隨時防著漢人,並且滿人有特權。

    想想清末,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滿清還是沒有完全學習。一面進行洋務,一面又得防著漢族大臣一家獨大。這份卑微的民族自卑感,讓中國受了多大的委屈?這就是大部分人對滿清討厭的地方。

  • 3 # 尋根拜祖

    改革,用通俗一點話來說,就是犧牲區域性利益,滿足整體利益。改革的過程勢必充滿鬥爭,乃至流血犧牲。孝文帝的改革採取的是極端的全盤漢化,滿清改革實行的是漸進式的區域性吸納。如果滿清學北魏孝文帝,必將激化矛盾,動搖統治基礎。

    一、孝文帝全盤漢化改革的利弊

    孝文帝以強硬的手段,遷都洛陽,並進行了官制改革、土地改革、法律制度改革、生活習俗改革,改革涉及面和力度之大,用革命一詞形容更確切。

    孝文帝改革確實給國家經濟帶來巨大促進,也有效緩和了民族矛盾。但孝文帝全盤漢化的最大弊端是,對漢文化不加揚棄的全盤接受,導致漢文化中很多腐朽的東西,侵蝕了新興政權。

    比如以豪門世族,作為掌控國家命脈的統治階層。這一做法是對東漢末年的一次回潮,是導致國家沒落的一個很重要的根源,孝文帝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相反,北魏文化中原有的積極成分被摒棄,如尚武精神。

    魏晉南北朝,本來就是武力為大的時期,拋棄本民族的尚武精神,等於自斷其臂。所以孝文帝的改革只維持了幾十年就宣告終結了!

    二、滿清改革

    漢民族的強大體現在文化層面。如果想長久統治漢民族,不接受漢文化,乃至對抗漢文化,此路不通,元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全盤漢化也不行,孝文帝改革這證明了這個結論。漢文化像外來基因,對少數民族的文化有天然的“排異反應”,接受和不接受都是難題。

    滿清顯然接受了歷史教訓,他們沒有像蒙元那樣牴觸漢文化,自尋死路。也沒有像孝文帝那樣全盤漢化,自找死路,而是採用了循序漸進,部分吸納,兩種文化並行。

    比如,允許滿漢通婚、不強行漢人學滿語,但滿人必須學滿語,又比如在滿人佔據官場主流地位的同時,積極吸納漢人傑出人才。

    特別是滿人適應漢人農耕文化的過程,滿清一方面積極適應漢人,另一方面對本民族採取照顧舊習俗,緩慢改革的措施。既保留了滿清的尚武精神,又吸取了漢民族的先進傳統。

    總之,如果滿清學習北魏孝文帝,不是增加“粉絲”的事,而是會不會出現“排異反應”,短期內消化不良,政權不穩的問題!

  • 4 # 真正的探究

    首先,你所說的漢化改革是指哪一個方面,滿清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來統治,縱觀中國古代歷史上北方的少數民族統治一方在和漢耕民族的打交道過程中都會學習和模仿中原民族的優越禮儀,文化甚至是制度,主要原因是為了自身的發展,畢竟任何先進的終會取代一切落後的,儘管意識層面和政治形態存在差異。同理,清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也做過很大的漢化改革,習漢字,沿用很多前朝漢人創立的體制,任用漢人推廣儒家思想等等很多措施,這不僅是清朝統治者實實在在實行過的,而且也是必須的。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你忽略了北魏和清朝一個最大的區別,嚴格而言,北魏是鮮卑人建立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其統治的範圍其實是有限的,而清朝是統治全國的,包括大片漢人居住區,所以清朝不僅對其先前的滿族習俗體制的方面進行過大舉的漢化改革,而且也是必須的!

    關於喜不喜歡清朝這個問題是很帶有主觀問題的,我想清朝如果一直像康乾盛世那樣在當時世界當中都算上一個帝國的狀態的話,一定會引來很多的粉絲的。不過,當然了,像清朝後期那樣的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對外屈膝對內鎮壓,令華人在世介面前飽受欺凌,即使滿清完全被漢文化同化了,你自己會喜歡這樣的清朝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以來自己的意見一直不被重視,老公所有的事都說了算,咋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