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77422223843

    魏武帝曹操-皇后卞夫人

      魏文帝曹丕-皇后甄姬、皇后郭女王

      魏明帝曹睿-皇后郭氏

      齊王曹芳

      高貴鄉公曹髦

      陳留王曹奐

      北魏皇帝列表 宣武皇帝——拓跋圭,廟號太祖,在位時間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廟號太宗,在位時間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燾,廟號世祖,在位時間424年——452年 南安隱王——拓跋餘,廟號熹祖,在位時間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廟號恭宗,在位時間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廟號高宗,在位時間452年——465年 獻文皇帝——拓跋弘,廟號顯祖,在位時間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廟號高祖,在位時間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廟號世宗,在位時間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詡,廟號肅宗,在位時間516年——527年 武懷皇帝——元子攸,廟號敬宗,在位時間528年——531年

    節閔皇帝——元恭,廟號烈宗,在位時間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廟號顯宗,在位時間532年——534年

    北魏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386年,是由拓跋部首領拓跋珪建立的,改國號為魏,建都平城。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那麼在這148年間北魏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北魏拓跋氏

    公元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公元386年改國號“魏”,史稱“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西魏於恭帝三年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於其堂弟宇文覺建立北周,北魏歷史正式結束。

    從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5年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死為止,北魏歷經十七帝,共150年。從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57年宇文覺廢掉西魏,北魏歷經二十一帝,共172年。

    拓跋氏自稱是黃帝后裔,黃帝發源地為戰國時魏國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國號,同時含有續曹魏,對抗東晉政權。以其領土位於中國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個政權,故史稱“北魏”。為別於此前的曹魏政權,某些史書因此別稱為“後魏”,但由於史學界不稱曹魏為“前魏”,故“後魏”之稱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後改姓元,故又別稱拓跋魏(東魏和西魏雖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學家並不如此稱呼這兩個政權)、元魏。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的歷史發生在晉十六國時期(266-420年)。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的歷史發生在南北朝時期(420-557年)。將北魏科學劃分為兩個時間段,可以使各階段人物與相應的歷史聯絡更加緊密,而不是單一的看待十六國時期的北魏和南北朝時的北魏,目的是全面橫向地看待北魏國的歷史,與單獨縱向地看待北魏時期形成互補。拓跋部起源鮮卑族拓跋部,原來居住於今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附近,過著遊牧生活。東漢以前,北匈奴被打敗西遷後,拓跋部在部落首領拓跋詰汾的率領下,也逐步向西遷移,進入原來北匈奴駐地,即漠北地區。到拓跋力微時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於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一帶,後又遷居到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與曹魏、西晉發生往來,但這時,拓跋部仍處於氏族部落聯盟階段。

    公元315年,拓跋力微之孫拓跋犄盧,曾因幫助西晉幷州刺史劉琨與匈奴族劉聰、羯族石勒相對抗有功,被西晉封為代公,進而封為代王。公元338年,首領什翼犍建立代國,都於盛樂,邁入奴隸主佔有制的階級社會,逐漸強大起來。

    公元376年,前秦昭宣帝苻堅攻代,拓跋什翼犍戰死(或被擒),代滅亡。

    北魏皇帝世系(蒙姓)

      第三千一百五十二位皇帝蒙德華,娶妻蒙美姣,冊封為中宮皇后。兩人恩愛無比,一起統治著北魏皇朝。北魏中宮皇后蒙美姣是標準的美人身材,高大豐滿,有168的身高。生皇太子蒙延愛,中都王蒙延稷,北魏王蒙延玉,桂王蒙延文,吳王蒙延克,皇太女蒙延嬌,中宮公主蒙延麗,齊公主蒙延美,燕公主蒙延婷等諸位皇子公主。因北魏採用藩王制度,所以中宮皇后蒙美姣又是中都王太后,有統領中都國兵馬的權利,又有指揮禁軍的權利,可謂權利日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軍事裝備和二戰時期相比先進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