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宅浩大叔
-
2 # 寶姐姐的教育小感
本來出發點是好的,為了更好的服務教學。
教師除了教學工作,還有少先隊工作、班主任工作、財務工作、安全工作、扶貧工作、教研工作等。比如少先隊工作是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每學期有安全工作,我們學校每兩個星期有安全活動,如地震演習、火災演習等;每週都有教研活動,是為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最後變成了形式主義,加重教師負擔本來最開始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教學,但後來形式化越來越嚴重。就比如升旗活動,每週一次,無論颳風下雨,檢查時只會檢查檔案,那肯定只能作假;再比如我們區弄了一個師徒結對活動,每個老教師當師傅,帶一個新老師成長,要求每週老教師來聽一節新教師的課並給予指導。本來這個活動也是為了促進新教師的成長,但老教師往往是學校的領導,忙於行政事務,並不會每週來聽你的課,一學期有一節就不錯了。但新教師卻要寫師徒結對學習記錄,那顯然只能杜撰,所以就加重老師的負擔了;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就不一一贅述。
所以有很多事情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慢慢了被人去程式化、形式化、虛假化、人為化。教師的職稱也是如此!
-
3 # Bella呢
這段時間我們也在各種被檢查,感覺精力已被用光,心已塞,寫各種資料,整理各種檔案,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去管理學生,心累。感覺教師職業是個坑。初高中每天遠遠超過八小時工作量,工資還特別低。討,已累覺不愛
-
4 # 老九微聊
除了反感還是反感。
除了反感就是不情願地、無奈地執行完成。因為那是“上級安排的”、要納入“績效考核的”、是一項“政治任務。”……
如今,這一現象國家已很重視。專門出臺了教師減負二十條。以下為摘錄:
12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將教師督查評比考核事項減少一半以上,堅決杜絕向教師強制攤派無關社會事務,並對教師借調、表格填寫等事項作出安排。《意見》中的12.堅決杜絕強制攤派無關事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統籌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工作,特別是不得把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等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和工作(如慶典、招商、拆遷等)強制攤派給中小學校,並向教師下達指令性任務,不得隨意讓學校停課出人出場地舉辦有關活動。
不知道下面圖片顯示的算不算是與教師教育教學無關的社會事務。
希望這樣的事情少些再少些,老師完成日常教學工作已經很辛苦了,讓老師淨心教書、靜心學習,不再心苦。
回覆列表
近日,在教育部發佈會上,“讓老師減負”再次被提及。“(2019年我們將)推進教師權益保障,出臺制度性檔案,明確地方責任,實行目錄清單,規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填表及各類社會性事務,清理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無關活動,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創設清靜的教書育人環境。”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表示。教育部:將清理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無關活動,減輕教師負擔 。
同時釋出會上還提到,現在教師負擔很重,各種填表、考評、比賽、評估,各種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的社會性事務,壓得老師們喘不過氣來。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教育部將專門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政策。
要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學校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實行目錄清單制度,未列入清單或未經批准的不準開展,要把教師從“表叔”“表哥”中解脫出來,更不能隨意給學校和教師搞攤派。要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讓他們靜下心來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專業化水平。
無論是教師,還是校長,可能都有過這樣痛苦的感覺--忙碌了一天,似乎做了很多事,該做的卻沒有做,而時間都耗費在一些無用或無聊的“重要事情”中……
2017年7月,新教育研究院釋出了《關於“減少教師非教學工作”的調查報告》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報告顯示:“佔用教師工作時間的工作,並非全是教育教學工作,真正用於教學及相關準備的時間在整個工作時間中佔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為耗時耗力的非教學任務。”
報告提出,穩定教師隊伍,除了“加薪”(提高工資水平),還要“減負”(減少不必要的工作負擔)。
有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每週的實際工作時間平均值為54.5小時,一些地區的高中主課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長16小時,遠超法定時間,“基礎教育階段教師負擔沉重是不爭的事實”。
並且大部分教師覺得“教學任務安排不合理,教師工作量隨意加減,工作繁重”、“形式主義較多。表面工作、檢查活動等形式主義過多,對教學干涉太多”、“收入低,缺乏職業自豪感”。
可每天忙碌不堪的教師們,時間都去哪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