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大播,劇中張小敬、崔器等人頻頻嚼薄荷葉,這個東西味道真的有這麼好嗎?另外唐朝究竟有沒有薄荷葉呢?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877158952

    那個恐怕不是薄荷葉,而是紫蘇葉,自古都是冷食的佳配。傳入日本後,至今每年日本還從中國進口大量紫蘇葉,用作壽司配料

  • 2 # 歷史至上

    薄荷清涼,可以提神醒腦,張小敬等人那麼喜歡嚼薄荷葉是作者編造的一個情節,但是電視劇裡的情節讓很多網友都想嘗試一下。

    唐朝是有薄荷的,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記載過,叫做蕃荷。"卻腎氣,令人口氣香潔。主辟邪毒,除勞弊。"

    還有唐代甄權所著《藥性論》"去憤氣,發毒汗,破血止痢,通利關節。"

  • 3 # 侃歷史的大山

    為什麼那麼喜歡嚼薄荷葉?

    《長安十二時辰》劇中張小敬,崔器,都喜歡嘴裡嚼個東西,我也查了一下網上有人問過作者馬伯庸,他說他當時想寫檳榔的,後來放棄改寫了薄荷葉。我覺得作者當時寫塑造一個有點匪氣血性的模樣把。就跟一些影視劇裡面士兵或者軍中小頭目之類的嘴裡都叼一根草一樣。再加上可能是唐朝那時候檳榔在中國流傳較少,所以就換成薄荷葉子了。

    唐朝究竟能不能吃到薄荷葉呢?

    至於薄荷葉具體傳入中國時間,小編沒查到。但是薄荷葉原產於地中海一帶這點是有史可查的,再根據書中交代,(長安十二時辰)這個時間發生節點為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也就是李隆基執政時代發生的時間,這時候唐朝處於鼎盛時期,畢竟開元盛世不是白給的。我查了下史料說公元751年之前唐帝國勢力範圍達到過裡海,距離地中海也不遠了,而且張小敬。崔器,龍波他們三個呢都在西域待過,他們是有條件接觸並吃到薄荷葉的。

  • 4 # 聽歷史說話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可以說是大火,原著是馬親王寫的,之前看過一點但是沒有看完。這部劇這已經開始追了,題主提到的這個問題我也注意到了。劇裡面張小敬這樣的糙漢子為什麼嘴巴里面老是喜歡含著薄荷葉子嚼來嚼去的呢?這玩兒意兒有啥好吃的?它在唐朝的時候到底出現了嗎?本著一絲不苟的精神,我就去查了一下資料,給大家腦補一下。

    先上幾張照片,大家先欣賞一下這些糙漢子咀嚼薄荷葉的美照。

    如果你看不清他們嚼的到底長什麼樣,給你來張近圖你就知道了。

    就是這個綠油油的植物。那他們為什麼又喜歡嚼這個東西呢?

    薄荷這個東西,曬乾了以後放到嘴巴里面嚼,有一種清神醒腦的作用,可以很好的清新口氣,這就跟我們現在嚼薄荷味兒的口香糖差不多,可以用來提提神兒。

    而且在我的概念裡,這個就跟零食差不多,大家可以把它理解為古代版比較流行的零食就行。他們以前又沒有薯片可以吃,就只能吃這個湊活一下嘍。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薄荷》曾記載:“薄荷,人多栽蒔。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後分之。方莖赤色,其葉對生,初時形長而頭圓,及長則尖。 吳 、 越 、 川 、 湖人多以代茶……入藥以蘇產為勝。”

    這就說明起碼在明朝的時候,薄荷就已經廣泛的種植了,而且已經作為藥材入藥了。

    目前中國的江蘇與安徽為薄荷的主要產地,中國也成了世界上最主要的薄荷出口國。

    既然擁有如此廣泛的種植面積和悠久的種植歷史,那麼在唐朝經由西域商人傳到中國還是很有可能的。畢竟薄荷的原產地也在亞洲和歐洲,所以說張小敬他們是有可能吃到薄荷葉的。

    最後問一個小問題,你喜歡薄荷的味道嗎?我是非常喜歡薄荷味的糖果,吃起來簡直太涼爽可口了。

  • 5 # 文史心讀

    孫思邈《千金翼方》談到藥名時有記載:“苜蓿、荏子、蓼、剭實、薤、白蘘荷、菾菜、蘇、水蘇、假蘇、香薷、薄荷、秦荻梨”。西漢揚雄《甘泉賦》的“茇葀”,西晉呂忱《士林》的“茇䒷”,就是後來的薄荷,由於是方言詞,所以字形多有變化,但讀音一致。

    薄荷原產於江南一帶,《神農本草經》沒有列入,它具有清涼解表發汗、利咽喉的作用,逐漸列入藥品,載入醫書。

    所以,唐朝很顯然是可以吃到薄荷的,不需要進口

  • 6 # 史肆說

    “沒事嚼兩下”,《長安十二時辰》中嚼薄荷葉的場面非常之多,車伕初次見到龍波,送的見面禮就是南方產的薄荷葉;崔器更是成了劇中的“薄荷葉擔當”,因此很多人就疑惑,唐朝人真的那麼喜歡吃薄荷葉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

    根據原作者馬伯庸透露,劇中吃薄荷葉的行為完全是瞎編的,原本是想寫檳榔的,但轉念一想,當時檳榔並沒有傳入中原,所以就換成了薄荷葉。雖然張小敬等人薄荷葉不斷是杜撰出來的,但在唐朝時吃薄荷葉也屬正常,並沒有太大的不合適,因為在唐朝時,薄荷葉經常作為蔬菜、調料、茶飲和中藥出現。

    現在很多人將劇中“薄荷葉”當成了口香糖,作為一種提神醒腦、清新除臭的物品,其實並不是這樣。唐代杜佑在《通典·職官》中解釋得很明白:“尚書郎口含雞舌香,以其奏事答對,欲使氣息芬芳也。”由此看來,唐朝時期丁香才是主要的“口香糖”代替物,而並非薄荷葉。

    關注“微歷史看客”,每天一段歷史資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快速積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