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墨媽媽說
-
2 # 智慧少年宮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但陪伴,不僅僅是在身邊。
無效的親子陪伴,反而會疏遠關係。
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孩子需要的。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陪伴呢?
或許,這個影片可以給父母一個答案
▼▼▼
正如影片中的媽媽一樣,許多家長表面上是陪在孩子身邊,實際上卻只是“陪著”,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與孩子的相處和對話中,忙著和朋友聊天,忙著手頭的工作,孩子想分享自己的心情給你,你卻用簡單的迴應來敷衍孩子——這種隱性失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孤獨無助,甚至會讓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來引起你的關注,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其實陪伴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一起外出遊玩;和孩子一起讀繪本、故事書;一起運動;一起完成家務;甚至是一起下廚、學習烘焙......所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父母都可以陪孩子一起做。但是,陪伴不應只是陪在孩子身邊,陪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要融入孩子的世界,真正建立起與孩子溝通的橋樑。
-
3 # 南虹老師
【親子關係】好多朋友見了我就聊親子關係話題,我只問朋友一個問題,我說你和孩子擁抱[擁抱] 過嗎就這一個問題,基本多數朋友都會說沒有。
我說,你先回去嘗試從擁抱孩子開始,好的依戀關係勝過許多教養技巧,你是實在沒有辦法了,才想辦法透過教養技巧。
和善而堅定,愛和榜樣,儘管俞敏洪的父母沒有文化,可是許多次俞敏洪回憶他的母親,都表示敬佩。
許多從小的習慣養成,是愛的同時,是有規矩的,老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現在我們說家庭教育,以前的老人稱作家教,家教一定是家風,是承上啟下的,我們有時看到特別具有破壞性的孩子的行為,會說沒有家教,用到成年人身上會說沒有教養。
現在不行了,許多家庭家教沒有了。
但在一些官宦家庭,和企業家族,還是有的,有的三代為官,除了有人脈之外,確實有家庭薰陶,有的家族企業也比較明顯。
-
4 # 楷楷媽育兒
首先得明白親子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最大的意義是陪伴,如果透過親子活動還可以強大腦、強體魄,那就再好不過了。
0-6歲是開發孩子大腦的黃金時期,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刺激孩子大腦神經元連線,讓他多看看這個世界。
基於上,陪伴孩子的選擇其實還蠻多的。
1.旅行。如果時間和精力充裕,不妨來次短途旅行。帶孩子換個不同的城市,哪怕只是吃吃喝喝,一路上也足夠孩子新鮮。要是能去不同的城市再逛逛博物館美術館,看個兒童劇,那便再好不過。
2.逛公園。春天認識各種花草樹木,夏天尋找各種蟲子,秋天看落葉,冬天滑雪。除了能呼吸新鮮空氣,讓孩子接觸大自然,這更會成為屬於你和孩子獨特的記憶。
3.戶外活動。適合地點,可以徒步的公園或者小廣場。只需要給孩子一個代步工具,孩子就能瘋玩半天,既能鍛鍊身體,孩子還可以自發的學會和小朋友玩耍。推薦平衡車,可以從2歲玩到6歲,對孩子身體是一個比較全面的鍛鍊,悄悄告訴你,自從有了平衡車,孩子再也不讓抱著走了。
4.室內運動。當然還有一些出不了門的週末。其實在家完全可以,最簡單的一個球就可以,互相扔來扔去,一會兒就滿頭大汗。不過最近寶爸也淘了一些適合在家運動的好玩意兒。一個是乒乓球訓練器,孩子三歲半,自己就能玩兒,還一邊數數一邊拍,可以鍛鍊專注力。另一個是兒童羽毛球拍子,原來以為這麼小孩子應該不會玩兒,後來玩奶奶買的板羽球都可以自己接球發球,寶爸就買了副兒童專用羽毛球拍子,每天回來都玩兒一會兒。
5.適合安安靜靜的活動。在家安安靜靜的親子活動也不少,最簡單的讀繪本。還有玩兒積木、玩兒拼圖。我家大寶自從玩開拼圖已經一發不可收拾,最近買了個地圖拼圖,現在每天晚上睡前必須自己拼一遍,還振振有詞的說要去哪兒哪兒玩兒,能清楚的說出每個省的名字以及特色,當然,也能自己獨立拼完中國地圖。
回覆列表
只有高質量的陪伴才對親子關係的增進有促進意義。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1.家長與孩子有互動,我們可以參與其中,也可以安靜的看著孩子投入在遊戲中,但孩子在一旁玩,父母在旁邊玩手機,只能稱之為“陪”沒有“伴”。2.用心而非用力。陪伴孩子時,更多的時真正的走近孩子的內心,去體會他們的所思所想,不是從父母的角度設定和執行規則。比如給孩子講繪本,父母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讀繪本就只是“陪”,而繪聲繪色的,引領孩子走進角色,最好能將故事情節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這叫“伴”。
一句話,用心的陪伴孩子時可以感受到的。這一點我家墨姐在不到一歲時已經體現出來了。有一次我一邊回覆手機資訊一邊陪他搭積木,她很生氣的搶過我的手機扔到了沙發上:(從此再不敢怠慢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