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食大本營

    1/6

    孔雀魚是一類體型大小、顏色圖案、尾鰭形狀有很大差異,善於變異又都能正常配對繁殖後代的一個魚種。孔雀魚有很純正的紅、黃、藍(所謂原色) 和橙、綠、紫(所謂間雜色),以及黑色和“白金”色彩。亮度最小和最大的都有。

    2/6

    複色如咖啡色、棗紅色、湖藍等色也均時常可見到; 唯一感到沒有或極少的是純白(無金屬光澤感的)。

    3/6

    孔雀魚如果顏色等很不同即可算品種。無論什麼魚,包括金魚、錦鯉、鰻虎魚的品種,色彩變化都不如孔雀魚豐富。如果以體形來劃分品種就少得多了,不外乎圓尾、長尾、旗尾、劍尾、上劍、中劍、雙劍、三叉(戟) 尾、寬尾等。

    4/6

    如果用體色圖案和體形來劃分,至少有原形尾型(透明或略帶黃、綠、紅點紋)、蛇皮型(點狀或波紋圖案)、馬賽克型(大斑圖案)、禮服型(如紅錦長裙)、彩澤型(絲綢或金屬光澤,如“緞帶”孔雀等)、純色型(不問何色,單一為貴)、白金型(包括白化系列)、花樣尾鰭型。

    5/6

    孔雀魚的命名是因其雄魚尾鰭如孔雀鳥的尾羽,顏色斑

    斕而又能“開屏”,所以應挑選大又長尾鰭的雄魚(長鰭種也一樣); 雌魚以前(20 多年或30 年) 沒有什麼顏色,而現在雌魚的顏色和尾鰭形態都比以前豐富,也可按雄魚的標準來挑選。

    6/6

    還要注意挑選尾鰭上下、頁外緣的張角大的(從尾柄處算起),最好角度要超過60*; 尾鰭張角小、尾鰭透明無顏色,為返祖現象,不能留做種魚。當然,孔雀尾鰭還有雙劍和中劍型的,挑選也應該考慮亞種或品種特徵。

    孔雀魚的適溫在22到26度之間,成魚一般我是控制在22到24度,幼魚則是控制在24至26度度左右。有些魚友魚友則把幼魚溫度提高到27、8度,認為這樣幼魚才活躍,食量和新陳代謝增加,才能發育的快,此話說的不假,但這種高溫的負面影響卻被忽視掉了。在這種高溫下,幼魚新陳代謝過快,即使吃的再多,也供不上代謝出去的速度快,尤其是鈣質,因此在一段時間後就可能會出現突發畸形等病症,而且即使是在成魚後也易發生如早衰、母魚產後塌腰或公魚突然塌腰、母魚產出的子代畸形多等負面情況。孔雀魚留做種親魚的,基本都是冬天繁育出的魚,原因也主要是在冬季水溫恆定適宜的。

    對於餌料來說,主要是指餌料的種類、餵食的量和每天餵食的次數,以及隨著魚齡的增長不斷增加餌料的品種和喂量的調整。剛出生的子魚,當天是不喂的,因為一是先使其適應環境,二是有卵黃囊還未吸收完,孔雀魚是卵胎生的。從第2天開始,最好是以活豐年蝦幼蟲開口,其營養豐富並易於吸收,又有促進排便的功效。這個時期使子魚儘量多吃、吃飽,吃到肚子呈半球型,此時缸中還可保留少許活餌的程度。

    如果不孵化豐年蝦的話,也可以用冷凍的豐年蝦幼蟲、脫殼豐年蝦卵{這兩樣一般在魚市都有出售的}、水蚤或專業幼魚人工開口餌料來餵養,這些餌料比活蝦略差,差距主要體現在適口性和營養含量上。比如適口性,魚都有追逐捕捉食物的本能,因此活餌可以極大的刺激起魚的食慾,促進魚去運動捕捉,運動的同時又促使魚加強了新陳代謝。而在營養上人工餌料與天然活餌更是無法比擬的,而且人工餌料還存在難以消化的弊端。所以在飼餵人工餌料時要十分注意水質,絕對不能留殘餌,或者喂完就要換水。

    在幼魚2、3周大時,除了喂蝦和水蚤幼蟲外,逐步增加其它餌料,如細小的水蚯蚓{不要喂個大的會噎死幼魚,可以用網篩出細的喂或把它剪碎、剁碎}、人工餌料等,使幼魚攝入的營養更充分。餌料種類餵食的順序是先喂其他餌料,最後喂豐年蝦,以使豐年蝦在魚的腸道內停留時間更充分,營養更好的被吸收。

    在3周大時,幼魚正常的發育程度已經可以分出公母性別了,大家可以用這個標準來做參照物,看看幼魚養育的是否達標。但此時不用急於把公母魚分缸飼養,還可以再等等後一起分開的。當幼魚4周大時,如果想使魚繼續發育好、長得大、品系特徵突出,就必須將公母分開飼養了。

    1個月到2個半個月大的魚,每天喂的次數在4到5次左右,這一階段,要逐漸增加富含蛋白質的人工餌料的比例,能夠極大的促進魚的快速生長。這個時期的魚生長速度是最快的,在頭一個月的餵養打下良好的基礎的情況下,這一個半月就是我們能否養出好魚的最關鍵時期。

    2個半月到4個月:此時公魚體型已經定型,因此喂量可以減少一些了,每天喂3餐即可。同時養殖空間要大一點,因為魚已經開始放尾了。

    至於成魚,在4個月後,每個月都要逐漸減少喂量,如5個月大時每天1至2次,每次8分飽,6個月後的魚每天喂一次,喂6、7分飽即可,這樣做可以有效的延長成魚的魚齡,能夠避免成魚過早就衰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怎樣做才能讓男生對你依依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