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悠論史

    公元1274年和公元1281年,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先後兩次派兵大舉入侵日本。但可惜的是,在亞歐大陸如入無人之境的蒙古鐵騎在兩次元日戰爭中卻不斷敗北。在元朝大軍失敗的原因中,颱風對元朝戰艦的破壞對於元朝的失敗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但元朝的失敗僅僅是由於颱風的因素嗎?

    ▲(元軍來襲)

    徵日背景

    公元1264年,忽必烈正式改國號為“大元”,正式問鼎中原。

    此時的元帝國為了標明自己中原統治者的合法地位,不斷地對周邊的附屬國家進行遠交近攻,以期獲得周邊國家的擁護。在征服高麗後,元朝政府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決定派出使節出使日本,不戰而屈人之兵。

    ▲(忽必烈)

    對於忽必烈來說,日本在他戰略佈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日本的臣服對於元帝國的統治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自唐朝以來,日本就將中國視為天朝上國,對唐朝很是尊崇,一直將中國視為老大哥。唐朝對日本影響之深遠以至於在唐朝滅亡很長時間後日本還念念不忘。如果讓日本承認自己的地位,不但在法統上標明瞭自己的合法性,而且對於彼時偏安長江流域的南宋王朝正統性的有力打擊。畢竟在古代那個時候,正統的地位就是天意,天意就是民心。

    而且由於日本和南宋之間繁榮的貿易,特別是日本對於銅原料的極度渴求,日本的黃金源源不斷地流入南宋朝廷的國庫,使南宋政府有更多的軍費來對抗元朝的侵略。此外在蒙古徵宋的戰爭中,元朝吸納了不少南宋降軍(新附軍),久而久之新附軍就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元朝的統治。為了消耗掉這隻軍隊,除了讓他們充當對宋戰爭的急先鋒外,送到日本作戰則更能發揮他們的能力。

    為了解決自己征討南宋的後顧之憂,因此忽必烈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拿下日本。

    第一次元日戰爭

    在連續兩次派出使節出使日本無果外,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正式下令大軍遠征日本。

    1274年10月3日,徵東元帥忻都、右左副帥洪茶丘和劉復亨統率蒙漢軍2萬人、高麗軍5600人、水手6700人,計3.23萬人從高麗合浦出發。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元軍這支遠征日本的軍隊中,騎兵的人數非常少。

    在戰爭爆發之前,忽必烈就派出了一支騎兵部隊駐紮高麗作為對日作戰的先鋒部隊。但是由於高麗缺乏相應的草場,這支部隊最後居然不得不回國內調整修養。因為元軍騎兵所需的馬匹,以及所需的養馬草場,都嚴重限制了部隊的運動,以致於元軍無法在缺乏牧草的地區活動,所以在徵日的部隊中騎兵的人數很少。

    在登陸日本九州島初期,蒙古軍隊依靠自己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步兵戰法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

    “元軍甲輕、善騎馬,力大,不惜命,豪勇自如,善於進退。大將據高處指揮,進退擊鼓,按鼓聲行動。在後退時,鐵炮中裝鐵彈,隨著火焰噴出,四面烈火,煙氣瀰漫;其聲淒厲,心碎肝裂,目眩耳聾,不辯東西,被擊斃者極多。”

    雖然元軍在最初的戰役中壓制住了日軍,但是由於主戰場九州島以山地為主,地勢崎嶇不平,使原本數量就不多的蒙古鐵騎更發揮不出威力。再加上日本人作戰意志頑強,在山地作戰的元軍受到重創,甚至副帥劉復亨都受了箭傷,無奈下元軍只能撤回海上。

    但沒想到的是,撤回當夜,海上突發颱風刮翻了元軍200餘艘船隻,使原本力量就大挫元軍遭受致命打擊,剩下的船隻只能連夜狼狽撤回國內。至此,第一次徵日戰爭失敗。

    第二次元日戰爭

    公元1279年,元朝滅亡南宋,此時的元帝國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好好收拾收拾日本了。公元1281年,在休整了幾年後,忽必烈派出了更大規模的軍隊對日本進行遠征。

    但這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元軍艦隊因供應和人員登載問題而推遲了起航,結果沒有得到訊息的高麗盟軍先行進發,高麗軍隊在對馬島被日本人一頓狠揍慘遭失敗而返。

    後來元軍聯合高麗人終於踏上九州島後,卻又遭到了日本人的頑強抵抗。在經歷一些獨立的小戰鬥,也就是所謂的弘安之戰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戰”後,元軍又被趕回了船上。

    這個時候放屁都砸腳後跟的元軍又遭遇上了一場場持續兩天的颱風,日本人稱之為“神風”,襲擊了元軍艦隊並摧毀了大部分的船隻,結果元軍第二次徵日戰爭又是無功而返。

    從以上的史實中我們可以知道颱風對於元朝徵日戰爭的失敗有很大的影響,但元朝的失敗並不能都怪給颱風。

    元軍是受到颱風的襲擊不假,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元軍是在陸地上敗給日本人後才上的船,颱風只是一個輔助作用,而不是決定作用。在臺風之前,元朝軍隊已經遭遇了失敗。元朝的失敗還有戰場地勢惡劣,戰前準備不足和資訊溝通不好這些綜合起來的因素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樣的運動量跑步越跑出汗越少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