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毛頭的趣成長
-
2 # 逗天使
國外的不知道,我自己的孩子沒送去過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用。但我說個身邊的例子你可以參考一下。
我朋友是會計主管,工資挺高,老公有自己的公司,忙但有錢。孩子一歲半起就由奶奶帶著去上早教課,因為夫妻倆都沒時間。剛開始挺好的,因為新鮮,奶奶說孩子玩的挺開心。朋友就放心了,報班花了不少錢。兩年過去了,孩子確實也聰明伶俐的,但是她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跟她親了,她在家的時候孩子偏安靜,不怎麼會跟她撒嬌,玩遊戲啥的也不怎麼需要她的參與,感覺就是明顯的距離感。她說她有點難過,很想改變這種情況。說實話這可能跟她平時太忙於工作而忽略了陪伴孩子有關係。
其實我想說孩子在3歲前是會非常依賴一個人的,特別是母親,如果這個時期沒有得到滿足感,在以後得性格形成時很可能就有缺欠。像我朋友這樣的早教有得必有失吧,而且價格不便宜,如果能自己帶孩子,去不去上早教課程我覺得都無所謂。這階段最需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更有利於親子關係及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
3 # 講故事的小松球
不請自來。
現居日本。就我個人的例子來說,日本沒有早教班,只有0歲開始就可以送進去的保育園。目的是為了緩解雙職場父母的壓力,為家庭解放出一個勞動力。也是為了緩解家庭主婦的育兒壓力。
就目前我家寶寶在的保育園來說,招收0到5歲的孩子,而小學入校得7歲開始。也就是說,5歲到7歲之間需要變更學校,緩解過度。
現在他的那個學校,平時日常教學談不上多早教。結合周圍有孩子的朋友的反饋,基本總結出幾個套路和流程。
每天早上送過去之後老師會收拾整理寶貝的包,換洗衣物,口水兜水杯之類的物品是要每天拿回家洗的。學校只幫忙保留午睡的一塊浴巾和睡衣,每週還給家長,每週洗一次。最晚9點送到。在這之前可以早到半個小時。老師會給孩子講故事,等著聚齊了一起早餐。9點有個早餐,給一次牛奶。然後老師會給孩子換尿布換衣服。教孩子自己穿拖衣服。早餐之後是院子裡玩耍,滑梯,沙子,還有觸控植物。天氣好就放推車上推上街散步,去周圍小公園玩一會。天氣不好就在教室裡玩玩具。11點午餐。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以及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能力。我家寶寶入園半個月,現在已經學會自己端著杯子喝水,學會喝水換氣,拒絕吸管了。12點開始準備午睡。一般是讓孩子自然入睡,不會去哄。午睡大約下午2點半之前結束。睡醒了會換一套衣服,尿布。下午3點有個零食時間。補上午餐吃不飽,有面包餅乾,還有水果和酸奶或者奶。零食時間之後就是玩耍的時間,要麼是讀繪本,要麼是玩玩具。基本是集體行動。有的家長會在4點半左右接孩子,有的會在6點以後。根據家長安排。這期間的孩子做什麼的都有。大一些的孩子會排排坐在樓梯口等著家長一個個接。小一些的就在教室裡玩。基本每天他們都會有聽音樂的時間,讀書的時間也是固定的。剩下就是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以及根據孩子的性格讓他們在安全的範圍內自己玩耍。綜上所述。
這樣的流程說是早教嗎,嚴格來說不算,並沒有國內早教班那麼嚴格的流程必須教什麼,必須學會什麼。更多的是把孩子送進去緩解母親的育兒壓力。
說是早教,也算是。
畢竟老師還是會教一些東西的。也會有家長和孩子的互動,每個月有一本繪本拿回家。這個月的主要就讀那本,算他們那個月的主講教材吧。現在我家寶寶入園快2個月,每天都能學會一些新的發音。某些單詞的中文和日語發音也能自己切換得很順暢。
-
4 # 家有俏媽
強烈推薦看李子勳《早教的祕密》,會給你提供另一種早教思路供參考。
他的理念是“讓孩子成長為自然人,而不是人造人”。“大量的、贅述的言語與知識逼近孩子們心智早熟,同時也造成心智的狹。”多讓孩子親近自然,自然的資訊遠比什麼課程什麼音樂更豐富,更高階。聽聽音樂還成,閃卡什麼的我認為是揠苗助長。
我有一個剛滿百天的小寶寶,懷孕時周圍人就問有沒有胎教,什麼聽音樂、用手電筒照肚子等等,我覺得順其自然就好,愛聽音樂就聽,隔著肚子偶爾逗逗也行,沒必要當任務來完成。媽媽保持身心愉快就好了,子宮內環境還是不要過多幹擾。
寶寶出生後,滿月體檢,醫生說要讓寶寶每日幾次每次十幾分鍾練習抬頭。而我家寶寶一讓他練習,他就吃手哭鬧,就放棄了練習。我當時很焦慮,生怕他發展出問題,結果他兩三個月抬頭很容易,連翻身都很流暢。我也曾急著給他買玩具,想刺激他的各種發展,現在淡然了,不刻意訓練,時機到了,他自然都會了。
也曾想通過撫觸按摩促進發育,按網上的手法做過幾次,他不感興趣不耐煩,於是我就換成抱在懷裡輕輕撫摩他,一有機會就吻他,他很開心,咯咯笑。楊振寧的父親,在楊振寧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但楊父沒有馬上讓他鑽研數學,反而讓他去學好國文,一是為以後的深入學習打基礎,二是保護天賦。
我目前不知道自家的寶寶以後會往哪方面發展,哪方面會有天賦。現在的想法是,要用自然的手段,保護他這種自然的狀態,不過早過多開發潛能。
三歲前,不想教他太多知識性的東西,想給他足夠的安全、愛與自由,引導他對世界的愛與興趣,對自然的敏銳感受。希望他成長為自然人,希望他有靈性,甚至帶點野性。
停止用手機放兒歌講故事,給他媽媽的哼唱與微笑。愛吃手就盡情吃吧,吃到滿足為止。愛瘋瘋,愛跑跑,不用規規矩矩地坐好。讓他去玩沙子,玩泥巴,衣服髒了也不罵。帶他去動物園看大象、長頸鹿,而不是對著圖片認這是大象這是小鹿,還記什麼英文單詞。帶他去野外,去呼吸自然的氣息,去聽蟲鳥的吟唱,而不是給他一遍遍放莫扎特。
希望在他童年時期儲存足足的生命能量,不過早開採他的寶藏,快快樂樂的,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幫助他以後成長得更好。讓小孩子成為小孩子,讓大人成為大人。不將自己對現實的焦慮、對成功的渴望、周圍的攀比影響到他。再長大一點,再慢慢教他領略到看書的樂趣、藝術的美感、運動的滿足、與人交往的幸福等,這樣的孩子,自然就會發展好了。
-
5 # 展展ya
如果您是一個全職寶媽,其實也沒有太大必要,早教課其實對孩子的來說,就是增加了運動課、音樂課、常識課等。
如果您比較有耐心,可以看看蒙氏教育的書籍。
運動課:多帶孩子走直線、多跑多跳,每天40分鐘,一週3-4次;
音樂課:在家中給孩子聽課,潛意識就讓孩子接收了;
常識課:給孩子買點常識繪本、讀文字的時候手指指著,最好用實物告訴他。
每天帶孩子做做 。
-
6 # 千里課堂
當然有用的,很多時候還是家長沒有完整的早教體系,別人弄什麼就弄什麼,同時還做出來的效果走樣了,那就不好了。
早教有用,前提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多花一些時間去了解早教的方方面面,包括早教的內容和如何做。
-
7 # 笨耕牛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
如果父母雙方的血統都很優秀,就算你不早教孩子都會自然優秀的。
我的孩子們都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在家附近有一所極優秀的育幼院學前班(preschool),孩子們三歲就順利通過考試入讀,學費跟大學學費差不多,但是到入讀小學的時候已經比別的孩子超前差不多兩年了,從此以後在同學群裡就是領導者。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天賦的,如果孩子沒有超強基因,請你千萬不要有攀比心理,否則你會把孩子逼瘋的,有天聰的孩子無論你投資不投資都會成功的。
如果你還在不知道要不要的時候,相信你可能條件還不是很成熟,你還是認真把孩子的健康照顧好,你就完成使命了。
看不明白的當路過好了。祝福你!
-
8 # 奶爸孝嚴君
個人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早教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對參與的孩子有影響,但是也有限,看過有的教育學家分享過,參與早教的孩子有的會影響後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我覺得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與孩子多交流,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和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做好這些比什麼都強!
-
9 # 安靜小女人221379208
其實是有用的,雖然孩子不會說,但是幼教老師所講的東西會在孩子的腦海裡形成一個鄒型,當孩子大一點了,一旦接觸到熟悉的知識,能很快的接受,並且能很好的表達出來
回覆列表
送不送早教這個問題因人而異,當然這個人指得不是寶寶, 而是寶媽自己和其他養育者是不是有時間和精力學習育兒知識,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在談到0-3歲的大腦發育問題上,早教機構沒有忽悠人,隊友是腦科學家,腦科學界是認可0-3歲是寶寶發育的黃金期這一說法的。大腦的神經元細胞只有通過突觸連線才能構成神經網路,發揮功能。這個突觸就是由刺激產生的。0-3歲是突觸發育最旺盛的時期,這個時期一過沒有發育好的突觸會被修剪掉,大腦便會失去這一部分神經網路,因此積極的正向的刺激對寶寶的神經網路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所以早教的目的不是為了學東西,而是對大腦產生足夠多的刺激,讓寶寶的大腦準備好。如果有興趣瞭解更多,可以關注我的號,最近正在總結0-3歲蒙氏教育的讀書筆記。
但是早教機構沒有說的是這些積極的正向的刺激最好來自親密的人。兩歲前對幼兒最重要的是親子連結,嬰幼兒的天性是要尋求和長期養育者建立的親密關係,這樣的親密關係最有助於嬰兒的身心發育。如果寶媽和其他養育者能在日常陪伴裡融入一些親子游戲,促進寶寶大腦發育,不去早教也沒什麼關係。
答主座標美國加州,這裡是沒有早教班的。但是有很多日託中心。因為產假很短,雙職工爸媽一般都會把孩子送進日託中心。日託中心會按照加州教育部門的早期教育導則,從五個方面對寶寶進行早期啟蒙,所不同的是日託的老師,每週五天,每天八小時陪伴寶寶,構成了親密的養育關係,因此由她們實行的早期教育和爸爸媽媽做起來效果是一樣的。
那麼早期教育應該關注哪五個方面的培養呢?
精細動作:蒙氏以及現代腦科學都認可手的能力對於大腦的發育至關重要。
大動作:影響寶寶的運動能力,協調性,空間感,方向感,大腦發育
認知:雖然3歲之前不具有顯性記憶,但是接觸外界環境越多,對大腦的刺激也就越多
語言:1歲以前的嬰兒具有極強的語言識別能力,據說是因為需要做好準備學習世界上任何一門語言,所以是語言輸入的黃金期。具體可以學習二語習得理論。
情感交流:作為社會性動物,這也是重要的能力。
但如果寶媽及養育者想要學習更多的陪伴手法,去好的早教和老師學一學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早教中心的那點時間遠遠不夠,回家還要好好花功夫,真正高質量的陪伴一定是來自養育者的。
配圖可以看出日託和早教機構的明顯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