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鐮斧與機器

    單純從船舶製造技術上來說,完全可以將航空母艦造的更大。世界上最大的郵輪海洋綠洲號,排水量超過20萬噸,長度為361.8米。可容納6200多名乘客及2000名船員;而世界上最大的油輪諾克·耐維斯號,排水量達到了82萬噸,航母在它面前僅僅是小船見大船。

    如果把航空母艦建造得如同油輪一樣大,再加上先進的電磁彈射裝置,恐怕中型運輸機和大型戰鬥轟炸機都能夠起降了。但是,作為遠離本土前出海洋進行作戰的巨型軍事裝備,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防衛與進攻是同樣重要的。體積越大,也就意味著目標越大,越容易遭到對方的打擊。為了避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至少是減輕打擊帶來的破壞,也要相應的配備更多的巡洋艦和攻擊型核潛艇,這樣勢必會帶來龐大的支出。更為嚴重的是,一旦排水量重達數十萬噸的航母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沉沒,這種損失恐怕是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有無法承受的。而如果無法及時撤離數千名航母官兵,他們也將隨著航母一同沉入海底,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承受一次性損失如此多計程車兵。所以美國的最新型航母福特級11萬噸的排水量,已經達到了人類航母建造歷史上的極限,即便是可以造的更大,但從使用角度來說,不會建造更大了。如果戰鬥力不夠,那麼可以兩艘甚至3艘組成大叢集聯合使用,可以形成200架的機隊規模,一次同時出動100架以上。沒有必要建造單一的航母,達到這樣的機隊規模。實時上,放眼全球,即便是美軍的一個航母戰鬥群,也沒有其他國家的航母能夠與之匹敵。

  • 2 # 偉大光榮正義

    這是多方面因素構成的,同樣是船,兩萬噸的商船和兩萬噸的軍艦,任務目標不同,結構不同,設計指標也不一樣。

    先說商船。

    為了追求貨物運輸效率,商船越造越大,50萬噸以上的超級油輪、1.5萬以上標箱的快速集裝箱船不斷湧現,記錄也在不斷被打破,截止2018年,集裝箱船的記錄好像打到了2.1萬標箱。不管是散貨也好,集裝箱也好,油輪也好,越大的船,一次能運輸的貨物也越多,效率也高。

    那麼,為什麼目前最大的軍艦也沒有超過12萬噸的?

    這裡面有幾個因素:

    一、航速要求

    和商船不同,為了快速前往目的地、規避潛艇攻擊等,航母等大型軍艦的最高航速一般都在25節以上,而大型商船的最高航速一般都只有15節左右,集裝箱船17、18節的最高航速已經堪稱快速了。不要小看這十節的航速差距,由於興波阻力等因素的影響,每增加1節航速,都要花費更大的代價。60萬噸的超級油輪諾克耐維斯,5萬馬力,最高航速才13節,而10萬噸的尼米茲級為了跑30節的高速,用上了28萬馬力,如果弄個60萬噸的大航母,你覺得跑30節需要多少馬力?

    二、軍艦結構複雜,建造成本高

    同樣是10萬噸級的排水量,軍艦上要考慮各種水密隔艙、重點部位裝甲、防火防彈內襯、各種補給、指揮和作戰裝備,成本高,建造週期也長,而商船顯然就簡單得多。去年達飛訂購的2.2萬TEU集裝箱船,每艘造價1.6億美元,而最新的12萬噸級福特級航母單艦造價130-140億美元,你覺得造個50萬噸級的航母,要多少錢?

    三、軍艦也不是越大越好

    大型軍艦的操縱性較差,適航區域和任務靈活性也相對有限,對後勤保障的要求也較高,還要考慮自身的安全保衛問題,因此,不管從哪種角度上來說,軍艦都不是越大越好。更何況,目前美帝多艘10萬噸級航母及各自戰鬥群已經具有很強的戰鬥力,在單艦及編隊運作方面具有相當成熟的經驗,在藍星範圍內可以說是獨孤求敗一樣的存在,暫時沒有搞大躍進的必要。因此,短時間內也不太可能出現單艦噸位上的飛躍。

  • 3 # tsl657

    不是技術達不到,而是經過實踐洗禮後取得的最優結果。

    首先,與商船相比,航母使用的鋼材等原材料都是特種型號的,設計也遠比商船複雜,同等排水量的前提下,航母要比商船成本高出許多倍,這就限制了航母進一步做大。

    其次,海洋是有航道的,港灣是有承載力的,重要的咽喉如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一些海峽啊,對船隻的最大排水量是有限制的,造太大會影響航母艦隊的機動部署能力。

    第三,就是數量與質量平衡的結果。一個國家航母要形成真正的戰鬥力和威懾力,航母噸位是一個重要指標,航母數量更是一個重要指標,一般必須有三搜航母,一艘訓練,一艘維修,一艘戰備值班,因此與其造一艘超大的,不如造兩艘相對較小的,其實戰意義要大得多。

  • 4 # 忠直真

    我認為,從現在的時間點看,是技術的綜合問題。它包括現代技術的理論認知;試施手段能力等等。沒有超越界線的實踐,應該說,12萬噸排水量是航母的承載極限,只能定義在現有技術水平和製造能力較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蘿蔔皮有營養嗎?吃蘿蔔皮都有哪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