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視戒
-
2 # 185660766風雲小哥
劉邦取而代之並非註定。在那個群雄紛爭的時代,秦國東征西討,平定六國,完成了一統大業,本該休養生息還黎民安寧幸福的生活。
但統一之後的焚書坑儒,就缺乏一代君王應有的包容心,痛失家國的諸侯士大夫之流焉能不心存異志?秦朝統治階層目光短淺,無視求同存異,人心至上這一理念,為帝國的隕落也埋下了伏筆。內庭趙高李斯干政,相互傾軋紛爭不熄,以至朝野綱紀紊亂,奸佞當道。
於外開疆拓土,舉兵數十萬勞師遠征嶺南,內則大興土木,修長城陵墓,建酈山行宮,拓靈渠運河,一時間徭役遍地,天下怨聲載道,百姓苦不堪言。真可謂是苛政猛於虎。
僅以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足以見是官逼民反的結果。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凡振臂一呼者,即可聚集數萬之眾,攻城破府,所向披靡,到處都是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抗秦義軍。各地掀起的反抗運動此起彼伏,極速地削落和動搖了統治階級的根基,使整個秦帝國都陷入了風雨飄搖的境地……
時勢造英雄,劉邦的反抗軍也是其中之一,懂禮賢下士之法,通隱忍縱橫之術,成就為一方梟雄,最後歷史選擇了劉邦,黃袍加身也就不奇怪了。
-
3 # 跟艾米老師學英語
世上沒有天註定,所謂事在人為。劉邦的取勝首先在於他的知人善任。劉邦身邊第一謀士陳平是他最大的助力,可以說沒有之一。在關中的“約法三章”,讓他一舉獲得了項羽遠遠無法比擬的人氣,相對於項羽的屠殺、焚燒,在動亂中飄零許久的百姓自然意識到了劉邦作為領袖的重要性。其次,軍事實力的儲存上,劉邦的入蜀,讓他既坐擁天府的財富,又儲存了實力。沒有任何戰力的消耗。兵強馬壯地出山,一切變勢如破竹。
秦末暴政橫行,如果說反抗義軍,確實是很多,但是比較有影響的或者說我們比較熟悉的只有陳勝吳廣項羽劉邦,至於為什麼劉邦可以得到天下,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我就從這三個方面簡單分析一下。
先說說天時。劉邦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成長為可以和項羽抗衡的勢力,有三個時間點對他很重要:一是項梁的賞識,讓他得以進入權力的遊戲。劉邦起義是在沛縣豐邑,他本欲以此為大本營,遂將沛縣豐邑交給他很信任的雍齒鎮守,誰知雍齒馬上判向魏國,劉邦兩次率軍攻城均失敗,後果斷率兵馬投靠項梁並在此結識項羽還與其磕頭拜把,雖在項梁部未有建樹,但項梁確定劉邦乃驚世之才,甚至讓其侄項羽追隨劉邦增加閱歷,並給劉邦五千兵馬大將十員助其奪回了豐邑,從此劉邦算是有了根基;二是楚懷王封侯,使劉邦真正被推向歷史舞臺。項梁擁立楚懷王,目的在於名正言順的舉起反秦大旗並籠絡天下英豪,項梁於定陶戰死後,楚懷王欲擺脫項氏控制,此時劉邦堅定的站在楚懷王一邊,楚懷王削了項羽和呂臣兵權,封劉邦以武安侯同時給其兵權,讓劉邦真正有了跟項羽叫板的資格;三是先入關中,命懸鴻門宴卻逃出生天。項梁死後,楚懷王為了瓦解項梁各部關係,設下了“先入關中為王”的約定,劉邦帶兵馬前往咸陽,可是秦軍主力卻在攻打趙國,項羽在趙國打的很辛苦,雖然最終贏得勝利,但是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進軍速度,而且他將秦軍降士全部殺死也留下了殘暴惡名,劉邦雖先入咸陽卻聽從張良建議,退出咸陽拱手相讓,在鴻門宴上劉邦使出渾身解數讓項羽相信他不想稱王一定要讓給項羽,項羽讓劉邦哄得很開心,放棄了殺他的念頭。為後來的楚漢之爭埋下隱患。
再說說人和。帝王之術要在用人,而劉邦的用人之術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知人善用。劉邦曾說:“吾之所以能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可以看出劉邦識人用人之準;二是唯才是舉,以陳平為例,其為人放在今天可以用極品來形容,叔嫂通姦,收受賄賂……而且是降將,但劉邦卻不計前嫌對他委以重任,而事實證明陳平確實沒有辜負劉邦的期望,是很有才的一個人;三是馭下有方。劉邦手下人才濟濟,不乏恃才傲物之流,劉邦的高明在於他讓每個人都在自己合適的位置作合適的事,而且他對每個人脾氣秉性瞭如指掌,職權清楚,不使之產生內亂。
最後是地利。主要體現在楚漢之爭上,項羽分封天下後,劉邦被分封到巴蜀漢中一帶。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巴蜀一直一塊大家不怎麼喜歡的地方,交通不便,地形多變,但是秦末六國戰亂多年關中已經沒什麼好地方了,相反巴蜀漢中一帶未經戰亂更顯富庶。楚漢之爭打了四年,劉邦以漢中為基,加之蕭何經營有道,在資源上一直佔據有利地位;另外項羽分封三秦引得諸將不滿反叛頻發,楚漢之爭逐漸向劉邦有利的方向發展,直至三面楚歌項羽拔劍自刎……
歷史充滿了偶然和必然,時勢造英雄,時代給了劉邦機會,他又及時抓住了機會,所以可以說他得到最後勝利是註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