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亮仔學史
-
2 # 事於道M情懷
明朝太監干政是皇帝是不得已,因為文官基本架空了皇權,而且貪汙亂權,唯利是圖…,如果沒有反對派太監集體的阻擊和限制,明朝早就完蛋了。最後崇禎幹掉了魏忠賢,窮的叮噹響,不用說抵抗外敵入侵和賑災,就連基本保障都成問題,文官自肥之後,明朝直接就玩完了……
-
3 # 戰略忽悠局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締造者,作為封建王朝集權巔峰者,搞了很多措施來保證皇權。其一是廢除丞相制,為了讓百官看到丞相的危害,不惜促成胡惟庸案,真用心啦;其二就是嚴防太監干政。
但實際上,這兩大舉措,並沒有起到他想要的作用。
沒了丞相制,出現了內閣。
嚴防太監干政,又出現了王振、劉瑾、魏忠賢等一批權監來行天子事,為何?
就在於朱元璋缺乏“異位思考”,這不怪他,歷史侷限性。
朱元璋是吃過苦的人,身經百戰、殺伐果斷,也養成了他對於任何事情都能夠舉足輕重,大部分事情也能處理得很好,還忒麼的特別有精力。
朱元璋不是一般人,他就是個超人。他的能力跟精力可以容許他事事親力親為,但他後面的子孫後代就不行啦。
不說別的,就是那個最像他的四子朱棣,也因為政務太過繁忙,不厭其煩,弄了個內閣出來,替自己理政,就更別說後面那些更加養尊處優的後代了。
怎麼說,永樂大帝也是經歷過很多大風大浪的人物啊。
能力不夠,還能態度來湊;精力不夠,那就是真的沒辦法,只能求助於身邊人了。
皇帝的身邊人是誰?必須是太監啊。再說了太監無兒無女,也只能依靠皇帝而存在,這是真的患難兄弟,互相依存。
有朋友可能會問,那明朝皇帝就不怕太監自己取而代之?
這,還真不用怕,明朝制度保證了太監只有批條權而沒有調兵權,槍桿子裡面才能出政權啊。
還有個原因是,皇帝們也需要太監這個背鍋俠啊。
很多情況下,太監跟大臣們互懟,那是因為皇帝的需要。否則,你看張居正就跟馮保配合得很好啊。
皇帝透過太監去跟大臣們博弈,博弈輸了或者不需要博弈的時候,就把太監推出來頂罪背鍋,你看“立皇帝”劉瑾當初多麼的牛氣,當皇帝不需要的時候,還不是一把推出來挨千刀,真是慘啦。
明朝的天下,終究是皇帝的天下,太監,只是那個看家的管家,離真正當家做主還差得很遠,可以說朱元璋的部分目的還是達到了的。管家們在主子需要的時候,可以一言九鼎,當被主子拋棄的時候,就連落水狗都沒得做了。
比之漢唐時期的太監,明朝的太監差得很遠。
-
4 # 希望星晨58298869
太監於明朝有氾濫成災之勢,但說明朝是“太監的天下”有點誇張;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等儘管權傾一時,但絕沒到唐朝的太監喪心病狂、犯上作亂、甚至明目張膽地廢立皇帝的這種惡劣的地步。
明朝始終如一地權利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手中,太監興風作浪的程度不高。朱元璋創立明朝後,就嚴禁太監干政,他自己身體力行。
只時後來的朱氏繼君在精力與能力上無法與朱元珠媲美;衍生了司禮監,即挑選有文化水平的太監幫助皇帝執筆批紅,開了太監專權的先河,儘管如此,依然是是皇帝的附庸。如紅極一時的馮保、魏忠賢等,皇帝一句話都給解決了。
所以,明朝之太監哄騙皇帝、狐假虎威是真,但只能辯風識向、察言觀色,事事執行頤指氣使的皇帝意詣,為朝庭當鷹犬;萬一對皇帝失去了忠誠,如劉瑾等輕而易舉地被剝奪了權利,以凌遲之刑處死,很容易招至萬劫不復、身敗名裂的下場。
也就是說,在明朝,所有太監,一旦失去了皇帝的支援,什麼權力都沒有,成為眾矢之的,受千夫所指,萬人唾罵。
回覆列表
明太祖朱元璋創立明朝後,為了防止太監弄權,曾嚴禁太監干政。可老朱是出了名的勞模,皇帝宰相一個人幹,精力充沛。可後繼之君不管是體力上還是精力上都無法和老朱相媲美。於是設立了司禮監,挑選識字認字的太監幫助皇帝批紅,這也就是人們所認為太監專權的雛形。
可明代的太監不管掌握多麼大的勢力,都無法與皇權抗爭,他們只是皇權的附屬品。
像歷史上有名的太監諸如劉瑾、馮保、魏忠賢等人都被皇帝一句話給解決了。
劉瑾是明武宗時期的權閹,從小伴隨明武宗長大,深得皇帝寵信,後來被人揭發有謀反事實,明武宗一句話就把劉瑾給凌遲處死了。
馮保作為萬曆皇帝的“大伴”,在萬曆皇帝還是孩童的時候,與張居正和李太后聯合輔政,為張居正的改革做出了一定貢獻。後來萬曆皇帝親政清算張居正,馮保受到牽連,被一紙詔書發配到了南京去守皇陵。
“九千歲”魏忠賢,這個應該更出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欺壓忠良,打擊異己。但在崇禎皇帝登基後被革職流放,後來被逼迫自盡。
綜上所述,終明一朝,都沒有出現太監的天下,他們只是站在皇帝的身後狐假虎威,失去了皇帝的支援,他們就會一無所有,成為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