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蟲欲飲冰

    是的,秦始皇嬴政是中國第一個泰山封禪的皇帝,他也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但在他之前,傳說三皇五帝也時常封禪泰山,但他們不是皇帝,秦始皇就是效仿這些古之賢君才封禪的泰山,後來的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都效仿過,封禪泰山對中國的君王來說是最高的榮譽之一。

  • 2 # 萊駒為右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舉行封禪的皇帝。

    何謂封禪

    封禪包括兩個過程:封和禪。封是祭天的意思,禪是祭地的意思。根據《史記·封禪書》記載:登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下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秦始皇封禪泰山過程

    秦始皇封禪泰山主要是給自己歌功頌德,同時因為泰山是東方六國最高的山峰,所以秦始皇的封禪之舉也有向六國臣民昭告自己才是合法的統治者。秦始皇在泰山舉行封祭,向上蒼宣佈王朝的光輝業績。在祭祀中,泰山被設想為凡人和上蒼之間的神聖的中間人。

    由於和齊魯儒生意見不一致,秦始皇借用原來秦國祭祀雍上帝的禮封泰山、禪梁父,進行有自己特色的封禪泰山大典:上自泰山陽至巔,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下,禪於梁父。其禮頗採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史記·封禪書》

    先從泰山南坡登山到泰山頂舉行封禮,並在山頂刻石立碑,碑文如下“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只頌功德。治道執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共共一百四十七字來歌頌自己的功德。然後從泰山北坡下山,到梁父山,在梁父山行禪禮。

    至於“始皇之上泰山,中途遇暴風雨,休於大樹下”,也成為儒生攻擊秦始皇的藉口,認為他沒有聽從儒生們的方案封禪泰山,才導致天怒人怨,上天用下雨來警告始皇帝。這也為後來焚書坑儒埋下了禍根。

    其他封禪泰山皇帝

    封禪泰山的皇帝秦始皇后又有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

    因為封禪是舉國工程,是傾全國之力的大祭祀,嚴重耗費民力,宋真宗之後,帝王來泰山只舉行祭祀儀式,不再進行封禪。

  • 3 # 跳舞的土豆

    秦始皇封禪,首先是出於政治目的,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向天下證明,自己是受命於天的,是真命天子,是受了神賜神佑的,並向天下宣告太平,當然更要報告自己的政績如何顯赫,也是為粉飾太平,教化愚民,消除人民的反叛之心。

    其次,據史料記載,始皇封禪泰山也有“迷信”之說,秦始皇到東方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尋找傳說中的仙山,尋取仙藥,以求產生。

    (公元前219年,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嬴政)舉行的封禪活動)

    正史記載,秦始皇是第一個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的皇帝。

  • 4 # 愛新覺羅地豆的

    泰山乃五嶽之首,秦始皇拓八荒,掃六合,一統天下,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相信始皇帝會覺得只有泰山才能配的上自己的身份

  • 5 # 言其故

    傳說盤古開闢天地後,自己的頭化作了泰山,因此泰山也被稱為“天下第一山”。《詩經》中就有:“泰山岩巖,魯邦所瞻”的描寫。“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易·說卦》“履而泰,然後安”。“泰”字就有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引申為,“大而穩,穩而安”,所有就有了“穩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鴻毛”的成語。在地理上,泰山在獨自高高聳立在東部大平原上,登上後真的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所以泰山成了中華民族的聖山、吉祥之山。

    《管子》有“古者封泰山、禪梁父”的記載。司馬遷在《封禪書》中寫道:封禪大典“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厥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可見封禪是中華民族早已有之的禮儀。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 正義 》解釋:“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這已經是後世附會的理解。

    秦始皇的封禪其實只能說是勒石記功之類的舉動。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行東方,先到鄒嶧山,行祭禮,刻石頌秦功業。同時召集齊、魯的儒生稽考封禪禮儀,眾儒生諸說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這和後世建立卓越功勳的帝皇恭敬地去泰山訴諸神明天地的心態完全不一樣。秦始皇登泰山途中遇暴風雨,避於一棵松樹下才免於被山洪沖走。這棵松樹護駕有功,被封了“五大夫”的爵位。“五大夫”本是秦朝官階品名,當時被封的松樹只有一棵樹,後世有人不明就裡,有的人按字義理解為五株松樹。

    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都舉行了封禪大禮。宋真宗之後,帝王來泰山只舉行祭祀儀式,不再進行封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賽跟捷途X70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