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山
-
2 # 新知識的探索者
李善長李善長,明朝開國丞相。歷任都事、參議、大都督府司馬、參知政事、右相國、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等職,被封為宣國公、南韓公。監修《元史》,編《祖訓錄》、《大明集禮》。
李善長是安徽定遠人,很早就投靠朱元璋,一直擔任朱元璋的參謀和幕僚。讀書不多,但有智慧和謀略,通曉法家學說。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時候,李善長主動投靠他。本來老李已經退下來,可以得以善終,但是由於他扶持胡惟庸為首的淮西黨,與浙東黨爭鬥,達到了擾亂朝政的地步,沒能逃脫被殺的命運。
胡惟庸這一位是中國最後一位宰相,他死後朱元璋把宰相廢除了。他跟李善長是同鄉也是安徽定遠縣人,在安徽和縣的時候投奔朱元璋,為元帥府奏差。後歷任主簿、知縣、通判、太常寺卿、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六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至十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徐達他是安徽鳳陽人,跟朱元璋老鄉,是明朝開國軍事統帥,一位有名的戰將。
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為左相國。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湯和這位在朱元璋屠殺功臣中,得以善終的一位開國將領。這是得益與他的性格,為人低調。性格決定命運。
湯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是明朝開國功臣,著名軍事將領,是少數明初開國功臣能得以善終者。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1352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隨朱元璋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1367年,為徵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爾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佔據延平的陳友定。又隨徐達率軍徵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1378年,封信國公。1389年,告老還鄉,賜第鳳陽。1395年因病去世,追封東甌王,諡襄武。淮西二十四將徐達、湯和、吳良、吳楨、花雲、陳德、顧時、費聚、耿再成、耿君用、唐勝宗、陸仲亨、華雲龍、鄭遇春、鄭遇霖、郭興、郭英、胡海、張龍、陳桓、謝成、李新材、張赫、周德興。
李善長(公元1314~1390年),字百室,鳳陽定遠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大臣。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封他為宣國公。後為胡惟庸案牽連被殺,終年七十七歲。
徐達,字天德,濠州人(今鳳陽人)。元末參加朱元璋軍,為大將軍。他率兵功克大都,平吳伐北,功勳卓著,被封為信國公、魏國公,朱元璋曾贊其“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他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鐘山北麓。
宋焱章(郭英),生於1335年,卒於1403年(永樂元年),明初將領。漢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
湯和(1326~1395) 字鼎臣。元末濠(今鳳陽)人。與朱元璋同鄉,初投郭子興,從朱璋璋 克滁州,授官軍總管,從擊陳野先,降陳保,二取金壇、常州,任樞密院同僉。大破吳軍於 錫山。吳平,拜徵南將軍。與吳禎討方國珍。與廖永忠伐陳友定。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 執友定送京師。二年,從大將軍西征,斬張良臣。翌年,以右副將軍敗擴大廓於定西,封中 山侯。四年,拜徵西將軍,與廖永忠伐夏。十一年,進土信國公,自解兵權,告老還鄉。卒 年70。追封東甌王,諡襄武。
朱文正,父南昌王朱興隆是朱元璋的哥哥,朱文正之妻謝翠英是徐達妻謝翠娥之姐,元朝末年軍事人物。“洪都保衛戰”中坐鎮孤城抵禦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堪稱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戰功卓越。因戰後對朱元璋對他的封賞不滿,後私通張士誠,被朱元璋得知,被軟禁,最後鬱鬱而終。其子封靖江王。
朱文正,父南昌王朱興隆是朱元璋的哥哥,朱文正之妻謝翠英是徐達妻謝翠娥之姐,元朝末年軍事人物。“洪都保衛戰”中坐鎮孤城抵禦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堪稱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戰功卓越。因戰後對朱元璋對他的封賞不滿,後私通張士誠,被朱元璋得知,被軟禁,最後鬱鬱而終。其子封靖江王。
耿炳文(1334年-1403年),濠州(今安徽鳳陽)人[1-2] ,管軍總管耿君用之子,明朝開國軍事將領,官至大將軍,以功封長興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