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狗的輕武
-
2 # 老船舶老飛機研究所
槍械的發展是開始採用滑膛的方法,然後因為精度的需求改進成為線膛。如果單論坦克炮的話,最早的是英國MK 1型坦克上的霍奇基斯(Hotchkiss)海軍用6磅(57mm)快速炮,這玩意是線膛炮,因為坦克出來的年代(MK 1型坦克是1916年)那時候膛線技術非常普遍,人們也認識到了線膛炮在精度上的優異性,但是在後期因為整個作戰目標和背景的改變,以及技術的進步,又轉化為滑膛炮了。
英國MK 1型坦克(雄性),最早裝備有6磅炮的坦克,之前的坦克(小遊民)裝備的是機槍
先來說說槍械的發展吧,最早發明的是滑膛槍,但是精度肯定不足的。至於槍膛內帶有膛線的火槍,誕生於15世紀初的德國。其實在1476年義大利就已有螺旋形線膛的槍支。最有名的便是英國帕特里克·弗格森於1776年發明的一種新式來複步槍。弗格森在槍膛內刻上螺旋形的紋路即來復線,使發射的彈頭高速旋轉前進,增加了子彈飛行的穩定性、射程和穿透力。由於線膛槍優異的精度,目前絕大多數槍械都是使是線膛槍。
但是到了坦克炮的發展,就是與槍不同了。雖然線膛炮精度優異性顯著,但是面對戰後迅速發展的裝甲,要想擊穿它們就得提速。這個時候滑膛炮走上了歷史的舞臺,滑膛炮能夠擁有更高的初速度,穿甲彈的效能理論上會更加優異。
問題來了,精度如何保證?這個時候各種花式彈種就出來了,畢竟炮彈彈體大,可以改出各種花樣,這一點子彈就沒法比了。比如最著名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透過尾翼來穩定彈體從而提高精度。在獲得了高精度的同時還能提高初速度,豈不美哉?
在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率先在它的T-62上使用115mm口徑的滑膛炮,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隨後滑膛炮開始逐漸流行,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英國的挑戰者系列,如今仍然使用線膛炮。
如今仍然使用著線膛炮的挑戰者2坦克,是否算大時代背景下的一股清流?
-
3 # 鍛刀煉心
刀君答題:其實應該是說二戰後坦克炮由線膛炮改為滑膛炮,而槍械仍舊是以膛線為主流。
坦克炮從用途來說是為摧毀堅固工事和坦克裝甲的,隨著二戰後穿甲彈的變化早期的線膛炮又變成重新設計的滑膛炮了。目前最為先進的破甲理論製造的穿甲彈叫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原理是用超高速度獲取的動能集中在極細的一點上擊穿裝甲。這種炮彈如圖:
整個彈身是契合炮膛口徑的,但實際殺傷是中間那根長杆子實現的。擊發在炮膛中時是這樣的:
彈託(兩個圓柱體)在炮膛中維持遠細於炮管的彈芯的穩定。在飛出炮口後獲取了極大動能(初速)的炮彈,出膛後由於風阻兩個彈託也會脫掉,剩下彈芯飛向目標,如圖:
這樣扔掉所有可能成為拖累和增加風阻的部分,只用中間的長杆部分配合尾部的尾翼穩定飛行姿態,用蠻力去撞擊裝甲表面,把整顆炮彈的衝擊力集中在尖端,增加穿深,這就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這種炮彈是當代主戰坦克的通用炮種,它的殺傷機理決定了對炮口動能和膛壓要求非常高。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換裝是促成炮種更新的重要原因,這也是為何線膛炮被淘汰。
線膛炮的膛線,本意是設計來用來讓出膛炮彈自旋以穩定飛行姿態增加精準度,理論上其精度是要超過滑膛炮的,但是由於線膛炮的膛線會讓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炮膛中飛行時就損耗掉很大的動能,雖然獲得了穩定了自旋和更好的穩定性,但是飛行速度(動能流失)的降低對於這一高度依賴動能殺傷的彈種是釜底抽薪。
綜上,線膛炮不能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其退出戰場的原因。此外,目前中俄兩國發展比較快的炮射導彈,也是一種只有滑膛炮才能發射的彈種,也算是其中一項原因。
而槍械由於子彈相對較輕,出膛的穩定性優先於速度的要求,還有精度的提升更依賴於膛線的好壞。所以槍械從滑膛過渡到線膛也是使用的需求決定的。
回覆列表
....因為最早坦克炮已經是一戰那會英國佬的Mark I坦克上的 QF 6磅炮
那個年代膛線技術已經成熟很久了。而槍械...滑膛槍那種15-17世紀那會,火炮也是滑膛的....
所以你別把坦克炮當做單獨一個分類,他就是一個炮,然後丟到坦克上。是炮的分支
所以大家都是從滑膛走到線膛的。
之所以現代的坦克炮大多是滑膛是因為坦克炮現在主要打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和破甲彈
前者本身就需要高初速,滑膛初速更高,而且這彈本身菊花上就有尾翼來旋轉,膛線就可以滾蛋下崗了。
另外的現代破甲彈,這種化學破甲彈如果用膛線高速旋轉的話會一定程度影響穿深,所以還不如用滑膛,而且菊花那邊也有個尾翼。
綜合來說,步槍用了膛線是為了子彈更穩更遠更準,而坦克炮彈玩出花樣的情況下不用膛線來穩定了,直接炮彈自帶尾翼取代膛線,滑膛發射以取得更好的初速和更好的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