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清代鄭觀應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將古代武將分為四類:大將、儒將、才將、戰將,大將負責掌控局勢,才將負責組織戰鬥,戰將負責衝鋒陷陣。你們覺得古代歷史上哪些武將有資格被稱為大將?
3
回覆列表
  • 1 # 二師兄愛佩奇

    1、孫 武 著有《孫子兵法》

    2、孫 臏 著有《孫臏兵法》

    3、韓 信 漢朝奪天下的一把利劍,帶兵沒的說

    4、衛 青

    5、霍去病 (4、5兩位將軍大家應該知道,抗擊匈奴的英雄)

    6、嶽 飛 南宋愛國名將

    7、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名將

    8、鐵木真 橫掃歐亞

    9、戚繼光 抗倭名將,我想大家不該把這位忘記,殺日本鬼子的英雄

    10、史可法 抗清名將史可法守揚州,多爾袞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欲自刎,被眾將攔住。眾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被擒住後,史可法拒絕投降而被殺。攻城的清軍因遭到很大傷亡,心裡惱恨,在攻破揚州後,下令屠殺揚州百姓。屠殺延續了十天,死亡逾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屍骨堆積如山,致使史可法遺體難以辨認,不知下落,一年後,其義子史德威以袍笏招魂,才將其衣冠葬於揚州城天寧門外梅花嶺。

  • 2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不是隻知道衝殺的匹夫,自然只能是以下眾人:

    秦朝之前:姜子牙、孫武子、吳起、李牧。

    秦朝:王翦、蒙恬

    漢朝:韓信、衛青、霍去病、班超、劉秀

    三國:曹操、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陸遜。

    唐朝、李靖、徐勣、郭子儀

    宋朝:岳飛、文天祥

    明朝:徐達、戚繼光

    ……

  • 3 # 圍爐趣談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史上,朝代更迭,滄海桑田,曾經多少叱吒風雲的王候將相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地淹沒在後人的記憶裡,然而,有些為反抗暴政、扺御外侮以及為國為民的蓋世英雄,絲毫不會因歲月的侵蝕而褪色淡忘,人們會永遠銘記在心,無限緬懷!

    如果說在古代哪些武將能夠稱得上大將,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個人認為西楚霸王項羽、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以及平定阿古柏叛亂收復新疆的左宗棠堪為實至名歸的大將。

    西楚霸王項羽,在自己的家國被秦始皇覆滅後,並沒有意志消沉自甘平庸,為反抗秦皇苛政,二十四歲時跟隨叔父項梁在會稽舉義起兵。在推翻暴秦政權的關鍵一役鉅鹿決戰中,面對秦將章邯來勢兇猛的強大陣勢,項羽並不畏懼,下令將士每人帶足3天的口糧,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灶鍋,燒掉所有行軍輜重,大軍過漳河後,又命將全部渡船鑿沉,謂為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後生。

    他胯下烏騅良駒,掌中虎頭盤龍戟,一馬當先,衝鋒陷陣,所到之處,秦軍無不驚駭,麾下士氣大振,九戰連捷、大敗秦軍,章邯率20萬大軍臣服歸降,西楚霸王一戰成名,威震華夏,不久秦亡。

    據史料記載,那些畏懼秦軍氣勢的各路反秦諸侯,為儲存實力,在鉅鹿決戰時,目睹項羽儼如天神下凡的英雄氣概,仰敬之心五體投地,“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雖然最後項羽垓下兵敗,烏江自刎,但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傳奇形象,仍不失為當之無愧的古代名將之一。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故事,更是在民間廣為流傳頌揚。他那一首“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滿江紅》詩詞,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愛國情懷和收復河山的雄心壯志。

    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奉命揮師北伐,僅用二三個月的時間就收復襄陽等六郡失地,取得南宋政權建立後的第一次大捷,極大的鼓舞了全體軍民的抗金熱情。

    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初八日,金國主力與岳家軍在郾城決戰,戰場上血流成河,鼓角爭鳴,最後大敗金軍,一直乘勝追擊到距汴京僅四十五里之遙的朱仙鎮。岳飛喜極,對其部下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金軍無奈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為緬懷這位民族英雄,後人在杭州修建了嶽武穆祠。清朝的乾隆帝曾多次拜謁,並親自題寫了“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的詩文,給予極高的評價!

    左宗棠是晚清時期四大中興名臣之一,他不同於其他人都是科舉入仕,而是遇亂世從行伍,以軍功受封。他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力排眾議,克服重重困難,顧年近古稀的衰老之軀,以必死的決心,抬棺出征。

    1876年(光緒二年)4月,左宗棠在肅州祭旗,正式出兵。左宗棠坐鎮肅州,命劉錦棠、金順分兵兩路,先後率師出關。一路上,軍紀粛明,旗鼓嚴整,受到當地各族人民的歡迎和支援,釆取了“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正確戰略方針,大軍攻攻勢凌厲,捷報頻傳,僅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大片領土,為維護國家利益做出了重要貢獻。

    其實在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英雄層出不窮,堪稱大將的更是不乏其人。正是如此,我們的中華民族才能歷經磨難,不斷強大永遠向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功的喜悅千篇一律,失敗的後果如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