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海方碑
-
2 # 光的影子ty
從經濟學角度看,支援中國產非常必要。
1.提升消費者享受的產品服務檔次。
在膠片時代,一卷美國柯達膠捲,在俄羅斯、印度、東南亞等國摺合人民幣80~100元,在中國只要30元左右。
之所以差距這麼大,因為中國還有個中國產的樂凱,價格只要10~20元。雖然樂凱的質量、技術遠遠地落後於柯達、富士等國際巨頭,但價格低廉。如果柯達、富士定價過高,必定許多消費者會選擇放棄質量,轉而購買價格低的多的樂凱。
再如,在中國產車崛起前,一輛Jetta都能賣到20多萬。
至於其他的,本來是天價,後來中國研發出替代品後,立刻變成白菜價,這種例子太多了。
所以,為了能享受物美價廉的產品和服務,中國產替代品的存在,是完全有必要的。
2.帶來就業和稅收
中國產品牌的生產基地大多設在中國,自然就創造了許多就業崗位,也給本國帶來稅收。
國外品牌卻不一定在國內生產,同時,稅收也有相當部分被母國收取。
這也是為啥進口商品要收取較好的關稅,因為購買進口商品不會帶來就業,稅收本來也少一塊。
3.為了國家安全
別人肯賣給你還好,如果不賣給你呢?怎麼辦?例如最近的中興,一旦人家不賣給你晶片,你就只能傻眼。
再如伊拉克,以前伊拉克兒童最大的病症是肥胖,被封鎖後,是營養不良。因為伊拉克許多產品都不能自給,只能購買,當國際社會進行封鎖後,連糧食都無法保證。
4.為了科技長遠發展。
企業研發需要錢!國外再先進,也是別人的。沒有持續的科技投入,國家長遠發展只能是空談。
例如,芬蘭曾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國家競爭力在全球名列前茅。
可自從諾基亞倒閉以後(倒閉、破產、收購都差不多,請別摳字眼),芬蘭經濟一落千丈,失業率創近幾十年最高。國家競爭力大幅下滑。
某些讀“市場經濟”讀傻了的所謂專家,整天高喊“自由競爭”、“優勝劣汰”、“比較優勢”……喊著比較落後的產業或者企業就該淘汰,政府支援就是“違背公平競爭”、是“保護落後”…
只能說他們別有用心,裝傻。
後發國家,沒有一個不是在政府的支援下培育本國大企業,進行市場保護,隨後從落後走向強大的。
不論是日本、南韓還是中國。
日本曾被稱作“世界上最封閉的市場”,早期日本車質量垃圾地被稱作“鋼鐵垃圾”。但正是本國的支援下,如今日本汽車後來居上,成為汽車大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支援中國產。
-
3 # 星宮—未來城
我以前買蘋果,是為了滿足我的虛榮心,隨著年齡增長,現在買中國產手機,是為了支援國貨!(其他國貨,我們也要支援)不為別的!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中國的崛起,美國的反應,驗證的祖先的話。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買14億蘋果手機和買14億中國產手機,結局絕對不一樣!只希望國貨做強大,中國才可以對霸凌者說:“不”!
回覆列表
買中國產汽車還是進口汽車?用中國產藥品還是進口藥品?
國貨與洋貨之爭,曠日持久。
和平年代也許我們有猶豫,然而,在戰爭等極端情況下,國貨更為可靠。
這是因為,血濃於水,流著相同血脈的人,在最為危機的時刻,必然會團結在一起共同抵禦外敵。
國貨如果沒有核心技術掌握在手,如何在較量中勝出?
所以,要支援國貨。
然而,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支援國貨?
《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概括地精妙:
“父母愛其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就不會嬌生慣養,而是為了他/她的長遠發展而做謀劃,在紛亂的世界中摔打、經受考驗,這才能在真正的考驗來臨時屹立不倒!
對於支援國貨也是一樣,不應閉門造車,把所有挑戰都關在門外,而恰恰應該讓國貨面對洋貨的挑戰,錘鍊出更加強悍可靠的質量。
如果國貨和洋貨的較量好比拳擊手對抗,那麼支援,就並非幫我們的拳擊手篩選弱的對手比賽,也不是幫我們的拳擊手穿上鎧甲,而是送他去比賽場,讓他有機會一戰,不至於自身實力足夠卻沒有露臉的機會。
露臉的機會,是支援國貨的核心;而成敗的關鍵,是國貨質量好壞所決定的。
國貨的標準:核心領域,核心技術是我們自己的另外,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面前,國貨該如何定義,一件複雜的產品,零件幾千個,都出自中國產顯然在效率上不現實,因此,掌握核心領域的關鍵部件生產技術,就是國貨的標準。因為,純度和效能是魚與熊掌,無法兼顧,只能找尋最佳平衡點。
看問題換一種角度,講觀點升一個高度,牆裂後是磚,我是專門引玉的拋磚人——牆笑裂。